全面小康,残疾人不掉队

——运城市残疾人事业“十三五”发展综述

2021年01月15日

▲刘红平为参加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活动的残疾人朋友赠送图书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裴旭薇

5年来,我市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6.5%;全市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人数为22689人,覆盖率99.7%;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脱贫率为100%;符合危改条件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改造完成率100%;全市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率83.32%,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全市各级残联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提升残疾人服务能力,多措并举帮助残疾人就业,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做到了全面小康路上残疾人不掉队。

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十三五”期间,我市出台了《运城市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实施方案的通知》《运城市“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发展规划的通知》等文件,细化政策措施,确保中央、省、市有关精神落实落细。

为切实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需求,市残联积极协调民政、人社部门,实施政策兜底保障,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省市县三级为194706人(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8072.46万元;为134541人(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826.41万元。保障贫困残疾人义务教育,实施中央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下拨127.5万元,资助425名学前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实施省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下拨76万元,资助226名残疾学生,并推动做好残疾人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

同时,我市持续保障贫困残疾人基本医疗,对低保户、特困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实施基本医疗保险代缴制度,将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纳入医疗救助工作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探索提高重度残疾人大病保障水平,完善残疾人医保结算、救助流程。2016年至2020年,我市“十三五”期间中央改造任务和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929户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全部完成。

康复服务更加完善

“十三五”期间,市政府出台政策,提高我市残疾人0至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补贴标准,确定了28个承担省市政府民生实事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机构,为项目对象提供全方位的精准服务。自2017年以来,累计为6367人(次)实施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

5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协调推进河津市和盐湖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试点培育区”和“全国百个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试点”工作。成立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精准康复服务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为全市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行动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和成效评估等相关工作,为推动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保障。

5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大康复队伍培训力度。市县两级累计举办培训班33期,培训3650人(次),提高了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为做好做实残疾人康复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就业环境得到优化

“十三五”期间,市委组织部等7部门联合下发《运城市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实施细则》,明确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

5年来,我市坚持推动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及机构建设。2020年,我市在已完成6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的基础上,再完成8家创建任务,实现了各县(市、区)普遍建立一所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的目标。

此外,市残联联合发改委、民政、财政、人社等15部门出台政策,投入专项资金39.9万元,对29名自主创业就业的残疾人,分别给予0.5万元至3万元的资金扶持,2020年继续投资4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行扶持。

5年来,我市通过举办就业援助月活动、专场招聘会、推荐就业、残疾人自主择业等形式,累计安置残疾人就业3992名,登记失业的残疾人员2982人,组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39次,实名制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残疾人数1575人,帮助667名登记失业的残疾人员实现就业。

截至目前,在中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平台上,我市残疾人用户累计注册人数562人,企业用户累计注册认证41家,全市各级残联累计发布残疾人求职简历562份、发布职位68个、职位点击数达859次、残疾人投递应聘简历186个、发布培训项目22个。

基层工作不断细化

目前,我市已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22个,其中康复设施10个,托养设施4个,综合服务设施8个。此外,还有在建项目4个,分别为永济市残疾人托养中心、万荣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稷山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和绛县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基本实现县级残疾人康复设施、托养设施、综合服务设施三者有其一的目标。

5年来,市残联创造性地开展“助残四季行”活动。“春风化雨行”志愿者助残服务活动,使全市1万余名残疾人得到帮助,1万余名在校大中专残疾学生受到教育;“绿荫芬芳行”全国助残日系列活动中,我市举办了公益讲座、肥料捐赠、残疾人文化进家庭“五个一”等;“金秋助学行”提供90万元累计资助289名大中专学生上学;“冰雪温暖行”,自筹资金140万元,为9000余名贫困残疾人赠送棉衣、棉被。

每年,全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都会按时按量完成录入并上报,各级残联将动态成果转化成惠及每一个残疾人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准确数据,为精准扶贫、精准康复、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业务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在志愿助残服务方面,全市累计登记助残志愿者4万余人(次),建立助残志愿者服务队伍39个,全市共建立助残志愿者活动联络总站20个,乡镇及村、社区助残志愿者活动联络站(点)2000余个。累计为残疾人提供服务10万余人(次),志愿者助残工作的组织网络基本形成,全市志愿者累计为残疾人捐献款物折合人民币50余万元。

5年来,全市共创建“一店三基地”(盲人按摩示范店、实训基地、就业创业基地、扶贫基地)43家。其中,省级32家,共安置残疾人257名,实训残疾人105名;市级11家,共安置残疾人93名。

此外,我市推动残疾人法律服务延伸到基层,构建市县乡三级法律服务网络,着力加强对残疾人的法律援助力度,使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

为进一步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市残联大力组织开展市县两级残疾人体育比赛、艺术汇演和残疾人书画、摄影及“残疾人读书日”“全民健身周”“特奥日”“残疾人文化活动周”等文体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残疾人运动员训练工作,先后训练运动员200余人次,400余人次参加国家和省级各项文体比赛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

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刘红平表示,下一步,市残联将继续做好残疾人事业各项工作,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加强残疾人康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残疾人就业率,营造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深入推进改革,为运城高质量转型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