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两位数增长,3项指标增速排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一季度,运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021年04月26日

本报记者 陈永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91.7亿元,同比增长18.5%,增速全省第四名(总量第四名),两年平均增长7.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4.6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全省第三名,两年平均增长13.9%;

固定资产投资129.8亿元,同比增长39.7%,增速全省第三名(总量第二名),两年平均增长18.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2亿元,同比增长39.6%,增速全省第七名(总量第二名),两年平均增长7.8%;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全省第七名(总量第十名)。

2021年一季度,扣除低基数因素,我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加快恢复、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5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呈现两位数增长,3项指标增速排名进入全省“第一方阵”,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全省平均增速外,整体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分析我市一季度经济整体运行情况,工业经济支撑明显增强和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两个亮点非常耀眼。

一季度全市主要经济指标高速增长,既有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因素,也有多行业“稳增长”的因素。从工业经济来看,主导行业市场回暖向好、主导产品价格回升,工业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一季度,全市613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4.6亿元,同比增长29.8%,两年平均增长13.9%。

从门类看,制造业拉动明显。一季度,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2%,两年平均增长13.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1.6%,拉动规上工业增速21.1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增长面超九成。全市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为94.3%。

从产品看,近八成产量增长。全市重点监测的28种工业产品中,有21种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5%。其中,水泥、钢材、粗钢、生铁、汽车等18种产品产量呈现两位数以上增长,增幅在10.3%至965.6%之间。

从效益看,企业利润较快增长。1—2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6.9亿元,同比增长6.9倍,比2019年1—2月份增长1.9倍,两年平均增长69%;利税总额34.9亿元,同比增长4倍,比2019年1—2月份增长1.1倍,两年平均增长45.8%。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看,一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1%,拉动规上工业增长7.3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比重为15.8%,比2020年全年(占比9.4%)高出6.4个百分点。

全市项目建设、投资增长延续了上年的良好势头,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全省第三,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从产业看,三产拉动显著。一产投资12.4亿元,同比增长14.8%,上拉全市投资1.7个百分点;二产投资57亿元,同比增长24.5%,上拉全市投资12.1个百分点;三产投资60.4亿元,上拉全市投资25.9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制造业投资主导地位稳固。一季度,工业投资中制造业投资42亿元,增长47.5%,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37.8%,占工业投资比重73.7%,上拉投资14.6个百分点。

从投资主体看,民间投资支撑有力。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完成89.5亿元,同比增长29%,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41.4%,两年平均增长18.9%,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8.9%。

从项目支撑看,大项目增长较快。全市施工项目667个,同比增加166个。其中,本年度新开工项目个数95个。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216个,同比增加59个,完成投资70.2亿元,同比增长39.8%。

去年以来,我市经济发展能有效对冲疫情的不利影响,及早恢复正常经济生活秩序,并实现持续平稳较快增长,离不开市委“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这一科学决策,也离不开各有关部门对这一决策的落实和推进。

2021年“五抓一优一促”包括招商引资、市场主体培育、发展动能转换、项目达产达效、人才智力支撑、优化发展环境6个方面、89项目标任务,涉及15家市直牵头单位。在一季度,各有关部门围绕上述6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比较显著。

招商引资方面,市招投中心聘请了9名招商顾问,起草了《运城市2021年招商引资行动计划》,与相关职能部门组成“合汽生材”产业招商小分队,实施借力招商、合力招商和精准招商。一季度,全市共举行3次集中签约,签约项目75个,签约金额585.65亿元。另外,全市纳入省平台建设项目2034个,全市储备项目2435个、谋划库项目8716个。

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市工信局坚持入企服务常态化,积极帮扶企业,收集企业困难问题441条,目前办结279个。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不断优化商事登记服务,提高涉企事项网办率,推行证明事项和涉及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一季度,我市营收体量10亿元级以上企业运行状况良好。山西建龙、高义钢铁、宏达特种钢、阳光焦化4家企业1—2月份产值增长均在20%以上;华晟能源、至信宝能两家企业1—2月份产值已超5亿元。一季度末,全市市场主体总数373242户,一季度新增14075户,同比增长23.24%。另外,一季度我市还新增“临猗鲜桃”“芮城菊花”“万荣香菇”(干制)“万荣香菇”(新鲜)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总数达到30件,位列全省第一。 (下转第三版)

“两大亮点”

工业经济支撑和固定资产投资表现耀眼

“落实有力”

“五抓一优一促”效果持续

一季度,运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上接第一版)

发展动能转换方面,市工信局聚焦“六新”突破,着眼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在全面建设“十大主导产业集群”基础上,重点打造“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1.7亿元,增长18.5%,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10.3亿元,增长14.5%。

项目达产达效方面,市发改委持续开展前期手续集中办理和“进工地、到一线、解难题”等专题活动,深入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集中活动期间,全市共梳理需办理前期手续项目622个、各类事项1972个,办结事项924项,办结率达46.9%。预计一季度竣工投产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40余个;全市3月底项目开工率达48%,复工率达到98%;争取资金成效明显,专项债券项目上,审核通过项目32个,落实资金配额16.05亿元。

人才智力支撑方面,市人社局起草了人才驿站实施方案,吸引和服务高素质人才回运创业就业;召开3次引进人才座谈会,沟通协调引进人才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市科技局主动走访调研40余家科技型企业,挖掘企业科技创新、技术升级、科技政策等方面70余项需求。市工商联积极推进杭州、南京两个外埠商会筹建工作。市科协与北京、上海、西安进行对接,积极推进“运城籍在外科技工作者之家”组建工作。

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市纪委监委研究制定《2021年加强监督检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2021年度加强监督检查优化营商环境考核细则》等文件,强化日常监督、做实专项监督、明确考核标准、量化考核指标,凝聚全市纪检力量,协同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组织相关培训及工作推进会,为深入推进我市“证照分离”改革及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等优化发展环境事项打下坚实基础。

“以一抵三”

重大工程项目拉动有力

我市1—3月份经济运行情况的持续向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工程、大项目的强力拉动。一季度,全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个数占全市入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个数不足10%,完成投资占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35%以上,充分发挥了重大项目对全市固定资产的支撑、引领和拉动作用。

1—3月份,全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共完成投资5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235.2亿元的25.1%。其中,产业类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的26.3%,社会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任务的23.3%。

一季度,全市有9个县(市、区)投资完成超序时进度。其中,万荣、绛县和稷山投资完成超序时进度20个百分点以上,新绛、闻喜投资完成超序时进度10个百分点以上。

全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中有90个项目投资完成超序时进度。其中,闻喜建龙年产80万吨冷轧带钢项目、稷山永东化工年产4万吨煤系针状焦项目、绛县中焱恒中药材种植及初加工技术改造项目、新绛县天利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永济蓝科途锂电池隔膜建设项目、芮城通用机场项目、盐湖北相特色城镇一期道路工程等68个项目投资完成超35%。

全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计划开工项目41项,按预期开工项目33项,提前开工项目12项,实际开工项目45项,新建项目开工率达110%。

根据市级领导包联县市责任分工,我市对市级领导“一联五”包联工作进行了任务分解。2021年市级领导“一联五”包联工作共涉及32位市级领导、32家牵头部门、32个重点企业,124个项目。

另外,1—3月份,全市省、市、县重点建设项目个数共876项,总投资规模3147.55亿元,投资计划年度目标任务393.46亿元;1—3月份累计完成投资103.8亿元,完成投资占投资计划目标任务的26.3%。

虽然一季度全市经济增势整体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我市下一步将从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增量、加快项目投产达效、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激发服务业增长活力、挖掘部分县(市、区)增长潜力入手,继续推动全市上下形成加快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整体态势,为实现二季度更高质量、更高速度发展蓄势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