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的力量

2021年07月26日

新绛县珍粮粮食合作社在托管的农民土地上实施收割、播种一体化机械作业 卫世新 摄

卫世新

从水渠里接好管子,爬上来后,吴亮亮的汗水已经把T恤衫打了个湿透。

七月上旬,好多天气温都达38℃,而且没下一场透雨,山西新绛县运安农机服务合作社托管的6000亩玉米干旱严重,村里的3面深井开足马力抽水,每天也只能浇20亩。这使33岁的合作社理事长吴亮亮整夜辗转反侧,他想引汾河水,但还需通过临河村庄的泵站。7月18日早上,他刚联系好提水的泵站,就立即与合作社的工人们来整理渠道。

满满的一渠水,翻卷细浪,向干渴的玉米地欢快地流去,吴亮亮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河水每天能浇100亩玉米,地里的深井也在昼夜不停地抽水,这下玉米的旱情就缓解了。”

成立于10年前的运安农机合作社有拖拉机45台,小麦和玉米联合收割机38台,各种配套的农机具220台,担负着龙兴镇17个村的农业生产托管作业任务,能服务1万亩土地的耕作、播种、施肥、收获、运输,实行整村集中作业。

“夏收期间,我们合作社完成小麦机收任务1.9万亩,玉米播种任务7150亩,还与1800个农户签订了农业生产托管合同。”吴亮亮说。

2019年,新绛县被确定为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县,后来又被确定为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金融创新服务试点县,已完成托管服务面积3.3万亩。

今年,该县把粮食主产区龙兴、三泉、古交镇的娄庄、周庄、双陀、王村作为试点,依托“三级党组织引领+三级平台化服务+一方数字化管理”的“331”模式,打造“三镇四村五千亩”农业生产托管示范试点基地,实现土地集中连片托管。农业托管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磅礴发展,为农户提供着耕、种、收、管等“一条龙”服务。

全程服务

土地有了“田保姆”

三泉镇双陀村的李朝辉有16亩土地,他把土地交给珍粮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全程托管,每年合作社给他1.6万元。他说:“我经营3台营运车,所以没把土地耕种当一回事,人哄地,地哄人,每年地里收入仅千余元。现在把土地交给合作社全程托管,我也能把精力放到营运车上了,年收入超过10万元。”

“虽然说家里有地,但是从种到收都不用自己管,没想到收益还这么好。”双陀村的63岁退休教师李圣宝有10亩地,他自己耕种了几年,几乎没有利润。他把土地交给了珍粮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全程托管,今年收入了1万元,他高兴地逢人就说。

三泉镇珍粮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晁贞良说:“双陀村2000亩土地以托管的形式交给我们合作社,农民保留自己对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整地、播种、施肥、打药、收割、运输、收储、销售等精细化的全程托管服务。我们统一购进农资,统一耕、种、防、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托管以后,我们导入了新的品种、新的技术、新的农业装备,使产量有了大的提高。今年我们引进的‘良星68’新品种,平均亩产735公斤,打破了我们运城市水地小麦的高产纪录。”

新绛县珍粮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他们组织土地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操作,为农户提供农资供应、植保服务、农民培训、农技推广、产后服务、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服务。年机械化作业面积达8万亩,可为农民提供全程化保姆式的服务,成了新绛县土地托管的领头羊。

每逢农忙季节,新绛县土地托管公司的近千台农业机械穿梭在田间地头,成为时下新农村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服务农民的托管合作社集中机械、集中时间的规模作业,既节约了作业时间,又做到了适时播种和收获,不误农时。

2019年,新绛县投入资金300万元,确定了8个服务组织,安装GPS设备的作业农机245台,服务小农户7160户,服务经营主体20个。2020年,他们利用省里下达的200万元资金,确定了6家服务组织,通过资金及项目的投入,全面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高效发展。

“新绛县耕地面积52万亩,粮食无公害产品认证8个,小麦通过了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是晋南地区最大的粮食购销集散地。全县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217个,使新绛县的土地托管从个别环节向全程托管延伸,从粮食作物向水稻等作物拓展,促进全县农业生产向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新绛县副县长贾龙龙说。

共赢多效

合作社与农户“共收益”

马首山下的北张镇李家庄村,农机手李家虎从小就爱鼓捣农机具。新绛县被确定为山西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县后,他看准机会,一边更新自己的农机具,一边与农户签订土地托管合同。现在他的合作社有大中型拖拉机55合,联合收获机25台,各类配套农机具150余件,固定资产达500万元,单季作业面积2万亩,全年完成农机作业面积8万亩,可服务附近10个村庄,2800余农户,满足了周边村庄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要求。

李家虎全程托管了村里的300亩土地,保底每亩地给农民500元,庄稼收获后还要按3∶7的比例给农户再次分红,农民得三成,合作社得七成。一组村民李银海3亩地,托管收入1500元,第二次分红还得了480元。李银海说:“土地托管后的效益比自己耕种翻了几倍都不止。”

43岁的农村妇女王瑶琴精干中透着精明,她把自己的8亩土地交给合作社托管后,投资一百万元购买了两台联合收割机和3台拖拉机,用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她投资30万元购置的茎穗兼收的收割机,不仅可以收获玉米,还能使秸秆变废为宝,成为养殖户的抢手货。她的茎穗兼收联合收割机去年作业面积就达1300亩,收入超过了10万元。她说:“我的茎穗兼收的收割机每亩地向农民收60到80元,而收割机打捆后的秸秆,农民就可以卖到120多元。”

7月的龙兴镇娄庄村,风吹着翠绿的稻田,老远就能闻到一股水稻的清香。汾河岸畔的娄庄村,原是一个贫困村,有河滩地2300多亩,其中盐碱地占了1000多亩。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探索“以稻治碱、变废为宝、产业脱贫”之路,在盐碱地里试种了水稻获得成功。此后,他们发展了机械化育秧基地,购置了插秧机,实现了机械化育秧、插秧,生产面积逐年增加。今年,娄庄村水稻种植面积达1000亩。

娄庄村的聚英水稻种植合作社成立后,托管了村里的800亩水稻田。村委会主任张高平说“娄庄村世世代代都是以种粮为生,根本没种植水稻的经验,合作社把村民的稻田托管后,统一聘请技术员,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打娄庄水稻的品牌。我们投资100万元建成了一条大米加工线,自主完成产品的精加工、精包装,并推出了高端、中端、低端产品,使娄庄的大米销售一空,这些都是土地托管后集约经营才能完成的,不仅使村民受了益,合作社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运安农机合作社的吴亮亮算了一笔账:去年,合作社完成小麦生产任务5349亩,为农民每亩节省45元,合计优惠24万元,合作社机械作业费每亩105元,合计收入56万元。完成了玉米的生产任务3400亩,为农民每亩节省48元,合计优惠16万元,合作社机械作业费每亩112元,合计收入38万元。年节支增效80余万元,解放了1820多个劳动力,实现经济收入216万元。

今年6月11日,新绛县农业托管服务中心挂牌之际,前来调研的新绛县委副书记陈小光和县农经中心主任邢岗也细细帮农民算了一笔账:旋耕每亩地,托管合作社要30元,农户自种要40元;种子合作社每亩76元,农户自种要88元;播种和施肥合作社每亩要35元,农户自种要50元;除草合作社每亩15元,农户自种要20元;叶面肥合作社要15元,农户自种要20元;收获和运输合作社45元,农户自种要60元,总成本合作社是216元,而农户自种要最少要花费278元。在产量和收益上,托管后产量要达每亩450公斤,农户自种的400公斤每亩,合作社的每亩收益918元,农户自种的706元,每亩效益要差212元。

良好的效益,使土地托管工作在新绛县迅速铺开,新绛县农经中心为使这项工作再加一把火,在三泉镇、泽掌镇、古交等粮食主产区路口醒目位置设立了“托管省钱又增收,农民种地不用愁”和“农业生产找托管,农民增收地增产”等托管宣传牌和墙面标语,悬挂了托管宣传条幅,印制了数万余份宣传单和宣传彩页,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发放宣传单的方式,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扩大宣传效果。他们还组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培训,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业生产托管的积极性。

未来可期

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龙兴镇周庄村黄俊明在帮忙公司干活,每月收入5000元左右。运安合作社把他的4.2亩土地全程托管后,每年给他1680元。7月19日早上在村口碰上他时,他已经在县里的汾河湾市场卸了两车货,挣了180元。他说自己在村北还有3.3亩土地,希望合作社能托管了,自己就再不操心地里了,一心一意地到城里挣钱。但是因为土地不连片,和合作社一直达不成协议。

农业托管是在小农户不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条件下,将农业生产的耕、种、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业环节,委托给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成的农业经营方式。但托管小地块很难创造高效益,对此,新绛县珍粮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土地托管部的马栋梁深有感触:“农民的地块都是分散的,一户农民的几块地可能分布在村里好几个地方,开着机子从这家地里收完再出来去另一家,燃油、人力成本都高,向农民收取的服务费也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绛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领导组,制定了实施方案,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在粮食主产区的龙兴、泽掌、北张、泉掌、古交、三泉等6个镇设立托管服务中心。他们还重点选择了龙兴、三泉、古交3个镇的娄庄、周庄、双陀、王村4个村为土地连片托管试点,实施面积在5000亩以上。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县政府仍然拿出了45万元支持这项工作。陈小光说:“我们就是要通过试点引领,以点带面,带动全县更多服务主体参与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努力把新绛县土地托管工作打造成全运城市乃至全省的特色亮点。”

古交镇王村紧靠汾河边,土地肥沃,水利条件好,农民连片种植,还舍得给土地投资,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在方圆几十个村里均拔尖。新绛县里把这个村作为连片种植的试点村,计划完成连片托管2000亩。古交镇上为了推进工作开展,专门成立了由两个副镇长挂帅的9人工作组,村里的5个居民小组每组抽3名干部配合工作。

工作刚开展就遇到阻力,原来村里的几个经营上百亩土地的种粮大户,也是租的村民的土地,每亩地只给村民出几百块钱,农业托管合作社现在每亩地出到了1000元,他们心里十分地不愿意。村委主任姚国朋在镇里立下军令状,他坚决地说:“为村民谋利益的好事,就是豁上自己身子,也要如期完成土地托管任务。”

古交镇党委书记周立强好几次早上6点就赶到王村,敲开姚国朋的家门,向他了解前一天工作进展,安排当天的工作。陈小光也多次到王村给村干部鼓劲打气。姚国朋说:“有一天早上,陈小光书记9点就到了王村,直到晚上10点才回去。饿了吃香肠和饼子,渴了就喝矿泉水。他耐心做村民的工作,使许多村民醍醐灌顶般明白了土地托管的意义。”

经过两个月的工作,王村完成了600亩的土地全托和1500亩的土地半托管任务,2100亩土地按季节种上了玉米。

汾水逶迤,远山如黛。傍晚,一场透雨过后,一片又一片的玉米田变得格外青翠,像一幅绿色的画卷铺向了远处的天际。站在田野里,静静地伫立,就能听到玉米拔节的声音,那么地清脆,那么地充满磅礴生命力。

“往年我们每亩地的玉米苗仅3800株,今年托管合作社种植的玉米每亩达4300株,而且苗壮秆儿粗,托管后的效益肯定不会差。”姚国朋高兴地说。

无疑,今年的秋天又是一个丰收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