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成长 点亮未来

2021年07月30日

本报记者 李宏伟

离平陆县城约30公里的常乐镇中心校留史教学点,地处山区,仅有3个年级7名学生。虽然学校“袖珍”,但各项教学工作开展有序,所有课程均开齐开全。孩子们在这里快乐学习,学校教育的成果也让家长很满意。

在位于黄河岸畔的永济市蒲州镇文学村,有来自城区永济市惠民幼儿园办的分园,各种幼儿教学设备一应俱全,孩子们享受着城里优质园的先进教育。当地百姓交口称赞,村里幼儿园办得好。

……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点亮未来。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更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的未来。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人民群众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的获得感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上好学——

“义务教育一个也不能少”

“没想到孩子能在这里上学,全家人都高兴。魏风小学真不错!”居住在中心城区东部一小区的学生家长李海洋高兴地说。作为市区东部一所新建校,短短数年间,魏风小学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就得到了众多家长的认可。

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一座座漂亮、雅致、高标准的校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从学校少,到有学上,到上好学,孩子们“上学难”不再难。地处中心城区的盐湖区,财政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从2016年的4.9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五分之一。

据统计,全市中心城区共新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38所(公办15所,民办23所),总投资20亿元,占地5404亩,新建学校数量占到目前学校总数(246所)的15%,增加学位37050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心城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史上最快的阶段。

在加快中心城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我市积极布局提升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和教育教学条件,实现城乡齐头并进。实施乡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农村小规模学校智慧教育、网络教育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互通共享。全市义务教育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差距进一步缩小,乡村学校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城市挤、农村弱”现象得到极大缓解。

我市积极健全控辍保学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公办非寄宿制小学校内课后服务工作,有效解决了群众关心的小学生“放学早、接送难、无人管”的问题。先后对6000余名疑似失学儿童和476名疑似辍学儿童进行了逐人摸排,并确保全部返校,真正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100%。

均衡提升——

“上家门口的学校”

“现在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家长也不用再比较哪所学校更好,房子该买在哪里,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孩子因为‘就近划片入学’而进不了资源优质的学校,享受不了公平的教育了。”垣曲县七一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范东梁说。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近年来,垣曲县教育局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基础上,坚持把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大教师交流、定期轮岗力度。2020年,该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将县直3所初中的教师按年龄、性别、职称、学科进行均衡配置。今年,该县又对县城4所小学的教师进行了均衡配置,有效解决了家长“择校热”“择师热”问题,进一步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近年来,我市组织交流校长、教师1.2万余名,有效保证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理念、师资水平。2017年,全市13个县(市、区)在全省率先高标准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达标验收,义务教育由普及进入了基本均衡发展阶段,正在迈向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

与此同时,我市充分发挥全省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市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集团化办学为突破口,成立集团校、办学联合体、大学区等办学模式改革综合体99个,覆盖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做到理念共融、交流共通、经验共享、教材共研,实现了“齐步走”。特别是盐湖区大力实施乡村“小而美”学校联盟,按照“抱团取暖,共谋发展,办好农村家门口学校”的工作思路,通过资源共享和内涵发展,形成了“一校一品,各具特色”的新样态,为农村学校抱团优质发展找到了一条新路。通过均衡发展,保障了我市城乡学校一个不掉队、质量不下降,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

“五育”育人——

塑造全面发展新时代好少年

位于黄河岸畔的万荣通化镇中心校,多年来一直坚持楹联课间操,学校课内课外活动丰富多彩,荣获“乡村学校少年宫”称号。在中心城区,市实验中学的“少年农学院”让广大学生近距离感受农事,在劳动中得到锻炼成长……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注重“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使学校教学呈现百花齐放、全面发展的蓬勃形势。在教育教学中,各学校开齐开足德育思政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真正让学生身体、心理双健康。培训班主任3万余人,思政工作“三支队伍”力量不断增强。狠抓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校体育、艺术和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明显回升。

我市还紧密结合教育实际,突出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按照“理念互动、教师互访、学生互助,教研帮扶、活动帮扶、质量帮扶”的“三互三帮”工作原则,精心组织开展省级示范高中对口帮扶工作。各帮扶校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微信群、QQ群等,及时交流管理经验、优秀课件、教学案例,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广大群众纷纷称赞。

春风化雨滋润桃李,筑梦成长点亮未来。新时代,运城教育人将继续努力奋斗、砥砺前行,为打造幸福、技能、健康、书香运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