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规”逐浪潮头——

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2021年09月16日

本报记者 杨红义 张晓丽 见习记者 杨 琳

由于场地捉襟见肘,原设计为一层的钢结构车间被迫改装为两层,办公区、生产区等“多区合一”,然而无论如何用尽心思,面积仅2000平方米的厂房,都无法容纳应至少占地1.5万平方米的生产装备,两台新采购的设备因无处安置而“束之高阁”——厂房亟待扩容的山西弘鑫非晶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市“小升规”即规模以下小型微型企业争相“破茧”、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的一个缩影。

“小升规”逐浪潮头、势不可挡。5年来,我市把“小升规”作为“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中“抓市场主体培育”的关键一环,实施领导包联、精准帮扶、挂图作战,全市“入规”企业数量继去年创下“新增127户、净增84户”历史最高之后,于今年上半年又取得“新入库企业12户、新达规141户、净增153户”,同比翻番的好成绩。2019年至今,全市共培育“小升规”企业219家,“小升规”进入最好阶段和“黄金期”。

政策集成强服务

6月25日,盐湖区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在网易双创基地,组织黄河会计事务所、企盛管理等“三送”服务平台,为“专精特新”企业、“股改上市”企业等20余家企业送去了股改及挂牌上市政策、财务和税收、企业管理再造等“服务大餐”。

6月27日,芮城县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走进该县中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向企业员工宣讲《中小企业促进法》,发放《中小微企业政策选编》,并邀请法律专家、银行信贷人员详细解读相关政策并现场答疑。 (下转第三版)

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上接第一版)

6月中旬,河津市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分7组深入辖区企业,开展“点对点”精准服务,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税务、土地、电力等部门,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

……

去年以来,我市着眼于惠企政策落地见效的“最后一公里”,坚持需求导向、服务为本,突出规上工业企业的精准帮扶和抓“小升规”企业的培育“两头抓”,深入开展“千人千企”精准帮扶工作、“三送一进”活动,组织千名干部员工组成184组入企服务小组,为重点培育企业解决困难问题91个。

推进“小升规”,政策杠杆至关重要。立足到“十四五”末,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超1300户、工业增加值超1100亿元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和增加值翻一番的“双千”目标,市委、市政府“跳起来摘桃子”,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15条”“金融帮扶19条”“稳就业18条”等专项政策措施,实现与中央、省相关政策的无缝对接。

政策集成,体现在“奖”和“降”。一方面,立足奖励扶助,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作为市级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中小微企业上规升级。今年首季“开门红”后,对去年105家“小升规”企业每家奖励10万元,对4家新投产入规的企业每家奖励20万元;拿出930万元奖励高新技术企业76家,其中57.9%为中小企业。另一方面,立足降低门槛,为让更多中小企业享受到市级技术改造资金,去年将市级技改资金的申报门槛从2000万元降低到1000万元,使“小升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专精特新”快步跑

把纯铁、硅、铜、镍等原料按不同比例熔合,生成母合金,经过二次熔合后再流经特制的铜口,通过瞬间降温打破晶体结构……一种备受市场欢迎的新材料——纳米晶,居然出自位于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西弘鑫非晶科技有限公司。

“纳米晶是一种非晶,主要用于软磁产品的生产。软磁是相对于硬磁而言,软磁产品只有通电才有磁性,应用于生活中常用的家电、电表等电器设备。目前,我们是山西省唯一生产纳米晶的公司。”山西弘鑫非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泽锋介绍说,“公司生产的磁环、互感器等电子元器件,主要供货给格力、美的、奥克斯等家电制造商,目前可以说是产多少卖多少。”

据吕泽锋介绍,公司于2017年投产,去年产值1800万余元,今年1月至8月,产值已有1370万余元,预计年底突破2000万余元。由于足够的技术和专利实力,弘鑫非晶公司在去年12月被评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今年5月,已经申报“专特精新”企业,并于近期计划申报“小升规”企业。

助力企业申报“小升规”“专特精新”企业,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经济服务中心主动上门提供“保姆式”服务。

“我只管准备申报资料,其余的交给政府。”吕泽锋高兴地说,“申报‘专特精新’企业,都是工业经济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李晓杰跑前跑后,到税务、安全、环保、市场监管4个部门盖章、办手续,不用我操心。”

近年来,我市重点围绕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坚持培优企业与做强产业相结合,聚焦政策惠企、服务助企、环境活企,精准筛选、分类指导、梯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方兴未艾。截至去年年底,我市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09家。今年新上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8家。

龙头带动促集群

油箱托架、前保险杠、防护管、新能源汽车仪表盘支架……在大运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东边——运城市大恒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为大运重卡、新能源汽车“量身定制”的铁质汽车配件正在加紧生产中。

“紧跟大运的发展势头,看准其当时无属地化供应商的市场空白,大恒作为其上游企业,在2014年6月建成投产。”大恒公司总经理高文武说,“目前,大运汽车生产的产品,80%的铁件都产自大恒。我们公司为大运汽车订单式生产铁件4000余种,产值也从过去的几百万元增长到去年的1200万余元,今年预计收益突破2000万余元。”

大运与大恒,以大带小,合作双赢。据悉,属地化供应对制造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甚至决定化性用。由当地企业为其供应汽车配件,大运汽车节约人工、交通、原料等成本总计五成以上。

围绕龙头企业,中小企业为其配套生产产品,形成良性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打造完整的产品上下游产业链。同时,激发和提升中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公司现有一支近20人的核心技术团队,都是从外地挖回来的运城人,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拿到高工资。”在冲压机前,高文武告诉记者,“你看这个拱形横梁,这是公司的专利产品,弯度卡口误差在0.5毫米。像这样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大恒有1000余种。”

和大恒一样,由大运“孵化”,与其形成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的公司还有生产排气管的运城市楚欣达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生产铝合金轮毂的山西同誉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运城市创大汽配有限公司、生产卧铺和发动机隔热垫的山西耀大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着眼巩固和提升供应链、产业链的韧性,我市十分注重强化大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积极培育细分市场的“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引导中小微企业甘当大型骨干龙头企业配角,走“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子。

截至目前,我市已逐步形成盐湖水泵、万荣外加剂、河津绿色焦化、稷山印刷包装、芮城医药、临猗渔药、永济机电风电等十余个各具地方特色的县域小微企业群体和特色产业集群。作为全市十大主导产业集群的补充,全市工业经济“梯队效应”渐次形成,特色集群百舸争流千帆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