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年上网绿色电能1.3亿千瓦时——

探秘垃圾“变废为宝”

2023年07月07日

◀位于项目厂区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科普馆。

▲山西中科通汇新能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通过操作机械抓斗抓取垃圾。

本报记者 裴旭薇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居民生活垃圾的产量也在逐年增长。

每天,每个家庭都会产生生活垃圾。一般情况下,大家会将垃圾装袋丢进小区垃圾桶内。随后,小区或城市保洁人员会集中清理并将垃圾运走。那么,在我们的城市,这些垃圾被送到了哪里?最后以哪种方式处理掉?是否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可以通过举手之劳为垃圾处理和城市环境的改善做些什么?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夏县庙前镇的生态环保产业园区,探访投产使用不久的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现场,揭秘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的“重生”之旅。

从填埋到焚烧发电的跨越

运城作为人口大市,每天会产生多少生活垃圾?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市常住人口为471.85万人,按权威资料统计的平均每人每天产生生活垃圾1公斤至1.2公斤算,全市每天都会产生生活垃圾5000吨左右,如果集中在一个足球场,差不多能堆一米高。其中,包括中心城区在内的盐湖区约96万常住人口每天会产生近1000吨生活垃圾。

据悉,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之前,我市对生活垃圾连续十多年采用集中填埋处理的方式,虽然经过简单的污染物处理,但随着城市垃圾的增多,除了带来土地资源的大量占用导致饱和外,还会对地下水、土壤、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垃圾填埋对土壤的污染很多是不可逆的。日常生活垃圾中,自然降解时间最短的果核,大约需要2周时间,报纸、纸袋的降解大约需要1个月,比较常见的香烟头降解需要10年,而塑料袋的降解需要1000年,像玻璃管、玻璃瓶的降解则长达100万年,可以说几乎永远无法降解。”我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实施方——山西中科通汇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岳重志向记者细数常见垃圾自然降解的时间和危害。

填埋导致垃圾对人们健康和生存环境产生威胁,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生态环保的要求。这种情况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的方式应运而生。岳重志告诉记者,垃圾焚烧发电经历从无序焚烧到焚烧发电的萌芽、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后,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

为统筹推进“十三五”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省政府在“十三五”规划中要求,“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主要地级市的生活垃圾必须实现零填埋、全焚烧的目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让城市更有品质、更具魅力、更加宜居的工作目标,统筹推进“十三五”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决定实施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并将该项目列为运城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和助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项目和民生项目。

资源有效利用率达99%

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由运城市城市管理局采用PPP模式实施建设,由西安中科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运城市安康固体废弃物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7.52亿元,占地133.6亩,于2021年3月15日开工建设,2023年2月9日建成投产,主要服务范围为中心城区、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盐湖工业园区及盐湖区各乡镇、平陆县、夏县。

该项目日处理垃圾1200吨,每年可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43.8万吨,发电1.3亿千瓦时,通过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储存、发酵、焚烧、产生蒸汽发电并网,真正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这也意味着我市生活垃圾处理正式开启“全焚烧、零填埋”新篇章,实现生活垃圾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同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在山西中科通汇新能源有限公司垃圾吊控室,两名工作人员不停地操作机械抓斗对垃圾池的垃圾进行抓松和堆放。透过玻璃墙记者看到,29米深近2万立方米的垃圾池,一边连着垃圾车倾倒口,一边连着焚烧炉入口,从池内垃圾的颜色基本可以判断堆放的时间。据悉,进场的垃圾需要在这里进行5天至7天的发酵,沥出垃圾中水分后,被送进焚烧炉进行烘干,随后进入温度850℃—1050℃的高温焚烧炉内进行燃烧,转化为高温的燃烧气体和性质稳定的固体残渣,并释放出热量,加水产生蒸汽,再利用蒸汽推动汽轮机发电,这就是垃圾焚烧发电的基本流程。

记者注意到,虽然每天处理如此多的垃圾,但该项目整个厂区没有一点难闻的味道。岳重志表示,从垃圾车进场开始到整个焚烧处理的操作车间全部设置了负压环境,垃圾发酵和焚烧的过程不会有异味散出来;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控制系统对焚烧炉的容量、温度、压力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实现机械化、智能化焚烧发电。

岳重志告诉记者,作为生态环保产业项目,该公司在垃圾处理的过程中做到了全程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垃圾堆放产生的渗滤液和发电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全部在厂内处理达标后进行生产回用;焚烧中产生的烟气也采用先进技术进行处理,严格达标排放;焚烧后垃圾体积减小80%,减少了对土地资源的占用;每吨生活垃圾可发电300度左右,大约每5个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焚烧发电就可以满足1个人的日常用电需求;焚烧后产生的炉渣可以作为普通建筑材料的原材料加以利用。可以说,垃圾焚烧发电的资源有效利用率达到了99%。

垃圾分类产生价值

岳重志告诉记者,项目投产以来,每天至少有100辆垃圾车先后送来1000吨左右的生活垃圾,其中,盐湖区的垃圾占到大约七成。目前,该项目日处理能力达到1200吨,预计可以满足盐湖区5年至10年的垃圾处理需求。

那么,垃圾焚烧发电带来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是否意味着不需要在源头实行垃圾分类呢?答案是否定的。岳重志表示,目前,集中运送过来的垃圾中不乏装修材料以及废弃家具等大件垃圾,还有电子产品、电池等有害垃圾,这些垃圾含有金属、油漆等有害物质,在焚烧后会产生大量污染气体,大大增加了企业烟气净化的成本。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的生活垃圾中普遍混有厨余垃圾,饭菜残渣和汤水在送过来后产生大量渗透液,除了对设备造成腐蚀外,还会因为处理废水而导致每天增加4万元的运行成本。”岳重志表示,一些可回收垃圾如果能在源头进行分类并回收利用,其产生的经济价值远高于焚烧产生的价值,更能体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我们要打造开放式厂区,吸引学生和社会人士参观学习,让大家了解垃圾焚烧发电,共同参与垃圾治理和环境保护,守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岳重志表示,该公司正在建设的运城市餐厨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PPP项目也即将投产,总投资1.46亿元,设计总规模为日处理餐厨垃圾200吨、地沟油15吨,均采用目前国内比较成熟、先进的餐厨垃圾处理技术。

但丁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藏。垃圾“变废为宝”的循环利用,离不开城市每个人思想意识的提升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一个好消息是,我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所在的运城市生态环保静脉产业园目前正在加紧建设实施,占地908亩,这里将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污泥处理厂、粪便处理厂、病死畜禽处理厂、医疗废物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理厂等城市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设施。届时,园区企业之间会实现水、电、气和原材料的循环利用,以新型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打造智慧园区,真正建立我市城乡垃圾处理的长效机制,助力运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