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统筹推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国家多得粮 农民多得利

本报记者 冯婷婷 范 娜

2023年07月17日

红林种植家庭农场千亩水稻地刚完成农药喷洒。 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金玉敏 摄

姚海霞在试验田里观察新玉米品种的长势。

临猗县武届家庭农场内,武届在进行无人机植保作业。

7月11日一大早,临猗县孙吉镇蔡高村村民武届驾驶着崭新的双排工具车,载着同样崭新的植保无人机,来到省道小风线一带的田地里,为农场播种不久的玉米喷施农药。

今年夏收,虽有阴雨天气搅扰,但武届家庭农场的小麦仍取得平均亩产近500公斤、最高亩产600公斤的收获。武届说,去年,农场的小麦单产最高600多公斤,玉米单产最高900多公斤,年纯收益达到60万元。

如今,在临猗,正是因为有了“武届们”的加入和全县种粮政策的支持,临猗县的粮食种植面积、产量以及农民种粮收益都在逐年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从2021年的34.19万亩,增长到2022年的34.88万亩,增幅2%;产量从2021年的1.27亿公斤,增长到2022年的1.31亿公斤,增幅3%;农民种粮亩纯收益由2021年的260.5元,增加到2022年的325.9元,增幅25.1%。

政策支持,市场引导,服务到位——

规模种植

今年40岁的武届,与土地真正打交道已有20余年,是个稍显年轻的“老农民”。

2000年,高中毕业的武届步入社会,在外务工两年后,由于乡愁难解,便回来侍弄家里的11亩责任田。

“苹果树、杮子树、桃树、中药材,我都种过。果树管理比较麻烦,收入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我也不想天天被绑在地里。”武届讲起了自己的种田史。虽然从小跟着生活在蔡高村的奶奶长大,有农村生活经历,但干农活并没有他想象得那么简单,因没人指导,他不仅没挣下钱,反而还折腾进去了三四十万元。

蔡高村是一个有着2280口人的村庄,耕地面积6500亩,农作物曾以苹果、甜柿为主,最高时仅果树种植就有3000多亩。同样,蔡高村也是周边村在外做面点生意人数最多的村庄,有80%的村民外出,把家中无人管理的责任田流转了出去。

王玉文就是最早流转责任田的村民。2005年,他前往河北秦皇岛做糕点生意,便把家里的10亩责任田流转给了武届。

常年在新疆经商的村民刘国胜,说服了70多岁的父母,把家里的7亩果园流转给武届。

……

外出务工无法种地,年纪大了种不了地,果树效益不好改种粮食……随着手中流转土地的增多,2019年,武届成立了临猗县武届家庭农场。

拖拉机、播种机、施肥机等现代化农机相继到位。经过多年的摸索,武届已攒足了种粮经验。在他和爱人的精心管理下,1000多亩耕地给了他们丰厚的回报。

“曾经很发愁,我总在想,靠着种地啥时候能把欠的钱都还上。现在,我早还清了所有的账,今年还给农场买了一台植保无人机和一辆双排工具车。”武届激动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让我靠种地致了富。”

看着武届靠种地赚了钱,一些有想法的村民也纷纷流转土地成立了家庭农场、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

蔡高村村委会主任王小雷掰着手指算了算:“继武届家庭农场后,村里又先后成立了7个家庭农场和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武届家庭农场的规模最大,武届也是最年轻的农场主。”

粮食种植渐成规模,蔡高村的产业结构也在不经意间发生了变化。

“现在,粮食种植面积有4000余亩,果树、甜柿种植面积缩减到2000多亩,跟以前打了个颠倒。”王小雷说。

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农民种粮有钱赚,才能激发种粮积极性,粮食安全才有更坚实的保障。

近年来,临猗县深入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巩固拓展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

“我们印发了土地流转宣传手册,里面有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内容,多次进村入户宣传政策,让农民深入了解土地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土地流转的意义方式等,并推广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合同条款,确保农民群众合法权益。还在全县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培训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会上,对土地流转政策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基层干部懂政策、农民群众敢流转、市场主体能投资。”临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荆晓丽介绍道。

截至目前,全县家庭农场流转土地9440.85亩,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7500.2亩。2020年至今,全县粮食托管面积达到30万亩,服务小农户两万余户,促进了粮食生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认真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农业政策的同时,临猗县委、县政府紧盯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将粮食生产面积、产量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并签订了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

“我们严格按照粮食生产目标部署,按季节、分种类细化全年粮食生产目标,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完成2023年粮食种植面积达45万亩的目标任务。”荆晓丽说。

与此同时,临猗县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以及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等惠农补贴,2022年共发放各类补贴10675.879万元,缓解了小麦种植户的经济压力,保障和调动了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从种到管到收,全链条赋能——

提高单产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要提高粮食产量,首要任务便是科技赋能打好种业翻身仗。

在临猗县猗氏镇小杨村的一块试验田里,新播的玉米新品种已有20多厘米高。

“这块试验田占地13亩,6月份刚刚结束了66个小麦品种的试种,现在又种了40多个玉米新品种。”山西爱科农家庭农场农场主姚海霞指着一行玉米介绍道,这是禾源919新品种,具有耐高温、抗病虫的优势。

去年,玉米成长过程中,前期因高温影响了授粉;后期雨水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穗腐病。今年在玉米新品种的选育上,农场主要针对耐高温和抗病虫两个方面进行试种。

在“禾源919”旁边,是山西农业大学的一些试种玉米品种。

近年来,临猗县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种植结构。

近几年开展小麦、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临猗县大面积推广的优质高产新品种,小麦新品种有烟农999、烟农1212、晋麦44等;玉米新品种有沃玉3号、大丰30、蠡玉16等。同时,临猗县继续开展特色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助力优粮优产。

“特色小麦新品种试验包含黑小麦、紫小麦、糯小麦等8个品种。”荆晓丽进一步解释道,制作方便面、面包需要低筋面粉,包饺子需要高筋面粉,蒸馒头需要中筋面粉。进行种植细分后,不但对接市场更精准,而且提高了农民的种粮收益。

除了进行新品种试种选优,山西爱科农家庭农场对托管的400多户、1048亩耕地提供了全链条服务。

“从种到收每个环节的管理,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流程。因为管理科学,农场种出来的粮食,小麦单产基本都在1200斤,玉米单产在1300斤到1500斤。”姚海霞说,农场现有拖拉机6台、配套农机具18台(套)、收割机6台、植保无人机10架、高效打药设备32台、自走式高地隙打药设备两台,持续、大量现代农业设备的投入,为完成农业托管任务奠定了基础。

粮食单产的不断提高,还得益于耕地质量和耕作环境的改善。

——2019年到2021年,临猗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5.32万亩,投入资金3.65亿元。田间道路由原来的土路变成硬化路,耕作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

——积极探索秸秆“高值化”综合利用之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去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增加为11.28万吨。其中,秸秆还田28.2万亩,肥料化利用9.23万吨,饲料化利用1.81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

——依托化肥减量增效、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等项目,大力推广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轮作休耕等耕地质量提升综合配套技术,进一步培肥地力,逐步改善耕地质量。

……

同时,临猗县还积极争取果园机械化、智慧农机项目落地落户,并不断增加农机具数量,提高单台机具使用率,充分发挥了农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提高了机械化率。

截至2022年年底,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发展到465072千瓦,其中柴油发动机动力发展到392101千瓦,汽油发动机动力发展到22307千瓦,电动机动力发展到50664千瓦,拖拉机保有量发展到18941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724台,玉米收获机保有量达到168台。

如今,全县各项农机作业水平有了稳定发展,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79.38%。其中小麦综合机械化率97.37%,玉米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7%。

大麦水稻轮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一田多收

小暑节气,气温飙升。临猗县红林种植家庭农场农场主孟红林顶着烈日,在滩涂地给正处于分蘖期的水稻打除草剂。

7月12日中午,记者见到孟红林时,他刚刚结束1000余亩水稻的打药工作。坐在地头树荫下,他指着田间路上停着的一辆工具车讲道:“看见车上那个水桶了吗,我一个人干,一天能喷两桶药,拽着100多米长的水管,拿着喷枪打药。不敢用无人机,周围还有莲菜等其他农作物,用无人机的话会影响它们。现在打除草剂五六天了,打了十几桶。虽然费劲,终于是打完了。”

孟红林是江苏连云港人,因老家地少,他常年在全国各地承包土地种水稻。2017年,他来到临猗,在孙吉镇屈村黄河滩涂承包了1000余亩地种水稻,2019年开始进行大麦水稻轮作。

“就跟小麦玉米轮作一样,大麦收割后,我们紧跟着种水稻。水稻10月底成熟,平均亩产有1100多斤。”孟红林说,大麦一般是每年12月中旬播种,第二年6月5日左右成熟。今年雨水多,大麦成熟晚,6月18日才收获,产量比去年少了一半。前两年,大麦平均亩产在八九百斤,最高时有1000余斤,亩产比小麦稍微低点,但大麦耐旱,好管理,种上后就不需要怎么操心了。

红林种植家庭农场的这一轮作模式得到了临猗县农业农村局的关注与支持。

“我们在黄河滩涂地引进南稻北种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大麦水稻轮作种植模式。去年,我们又和山西农业大学临汾小麦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积极推广大麦水稻轮作技术,所生产的大麦全部销往省内一家汾酒公司,在全县粮食生产上率先实现了订单农业。”临猗县农业农村局种植种业股股长王碧霞介绍道。

这一轮作模式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王碧霞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前茬大麦平均亩产489公斤,收购价按2.6元/公斤算,亩产值1271.4元,亩投入成本590元,亩纯收益681.4元;复播水稻平均亩产551.1公斤,收购价按2.8元/公斤算,亩产值1543.1元,亩投入成本591.7元,亩纯收益951.4元。大麦水稻轮作亩纯收益在1632.8元。

如此可观的经济效益,吸引了东张镇夹马口村、孙吉镇薛公村等村的很多农户,他们纷纷跟着种起了水稻。如今,临猗县6.1万亩滩涂地正成为农民增粮增收的新亮点。

大麦水稻轮作是临猗县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同时,兼顾农民增收的又一有益探索。

去年,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工作中,临猗在全县确定了10个乡镇、16个新型经营主体为实施单位,积极落实地块、农机具、种子等工作,项目区实施总面积达1.5021万亩,玉米平均亩产461.0公斤,大豆平均亩产63公斤,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任务。

“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进1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此外,我们还和县果业发展中心合作,在部分‘三新’果园进行苹果、油料作物套种模式探索。”荆晓丽坚定地说,相信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临猗的耕地面积会持续增加,农民的种粮收益也将不断提高。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临猗县因地制宜多举措支持粮食生产,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郇大地,“粮安”之花正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