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9日
本报讯 近年来,河津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四治一转”工作思路,全力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河津先行区。
全域治山。投资3.6亿元,按照“一收二合三修复”思路,实施吕梁山前沿生态修复工程,将21座有主矿山整合为3座绿色大型矿山,并分两期实施无主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面积2450亩。投资7600万元,实施禹门口山体破坏面修复工程,退台绿化15万平方米。投资2.7亿元,启动实施九龙沟、西磑口生态综合治理工程。
源头治水。投资3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水源置换、城乡供水二级站水处理等工程,实现优质岩溶水全覆盖(下化山区除外)。投资4.4亿元,实施汾河防洪能力提升和生态修复工程;投资1.3亿元,建设四号、五号排水泵站,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投资2.1亿元,治理焦化企业废水,整治沿黄沿汾排口,工业废水实现零排放。投资1.7亿元,改造提升第一污水处理厂,高标准建设第二污水处理厂、龙门区和九龙沟污水处理厂。投资5.5亿元,建设72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获评“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县”。
系统治气。投资1.6亿元,深入开展扬尘治理、“散乱污”企业治理、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三大攻坚行动。投资3600万元,在全河津市实现新能源公交全覆盖全免费。投资4000万元,建成城市空气净化、环境信息监控平台。投资4200万元,实施城乡生活垃圾社会化运营服务。投资3亿元,综合整治108、209国道环境,整治提升主要县道和重点企业周边环境。
规模治林。投资3.5亿元,建成14公里黄河生态廊道;投资5亿元,实施108、209百里生态长廊;投资1.2亿元,实施125个村庄绿化工程;投资4900万元,与吕梁林局合作造林,新增造林面积3.5万亩,林木覆盖率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0.6%,构筑起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屏障。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荣获“中部工业五十强县”“全国高质量发展十佳县”称号。大力发展“特优”农业,打造优质粮食、无公害韭菜、山药、干鲜果、瓜菜5个万亩特色产业基地。全面搞活文旅产业,突出“鱼跃龙门”文化IP,高标准建成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成功打造龙门景区、大梯子崖两个国家4A级景区。
(武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