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9日
1938年“怒吼”剧团全体团员在稷山三交村活动留念(吕光辰为前排右四)(资料图片)。
吕光辰(1912—1972),稷山县稷峰镇西街村人,稷山县早期共产党员,稷山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
吕光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自幼聪明好学,思想活跃,刚正豪爽。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正在读高小的吕光辰积极参加学生组成的宣传队伍,下乡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活动。1928年,吕光辰考入新绛县绛垣中学。1930年,他与几位学友组织和领导了驱逐新绛县国民党部书记兼校长薛子殷的学生运动,因斗争失败被校方开除。由于当时家中外债累累,难以维持生计,他只得四处奔波,寻找工作。他先在晋中榆次正太护路军第三旅旅部当帮写,后又几经周折,于1932年在稷山县北阳城村谋得一个小学教员的职位。当时县城有个进化书社,是中共地下党的工作据点,吕光辰常在那里借阅进步书刊,并结识了革命者李鸣阁(又名墨一萍)。后来,进化书社被当局查封,不少青年怕受牵连把书籍烧掉,而他却冒着风险把来不及归还的《苏联见闻录》《乡村的火焰》等进步书籍一直保存下来。
1934年秋,吕光辰的父亲因涉嫌私通共产党被捕入狱,吕光辰也被校方辞退。无奈下,他到运城盐池缉私营当了两、三个月的缉私兵,1935年年初才重返原籍任教。
1937年4月,吕光辰到太原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第七团受训,并加入牺盟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受训结束后,吕光辰返回稷山与牺盟会特派员殷志平、田文莼来往密切,并把不便在牺盟会存放的《列宁选集》《国家与革命》等书籍加以保管。不久,在汾南工委组织部部长贾全明的指点下,他与时任公道团第一区团长、地下共产党员郑辑五取得联系,接受党的领导。根据党组织的安排,他先后担任县牺盟会协助员、二区牺盟会特派员兼编村村长。其间,朱德总指挥率八路军总部东渡黄河北上抗日,途经清河镇,在北阳城村宿营,他组织群众热烈欢迎接待。
1937年11月,中共乡吉特委派李颉伯到稷山宣布吸收吕光辰、赵之梁入党,并由郑辑五、赵之梁、吕光辰三人组成中国共产党稷山县第一届委员会,吕光辰任宣传委员,负责在二区开展党的工作。在此期间,他组织“怒吼”剧团到各村演出,广泛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正确执行党的政策,推行合理负担,通过牺盟会、农救会等组织,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斗争中培养锻炼和发展了陈兴华、骆真等一批先进分子入党,发展壮大了党的组织,使二区成为稷山的红色根据地。
1938年年初,稷山县城被日寇侵占,吕光辰随县牺盟会和县自卫队转移到北山打游击,任游击三大队工作员。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他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自告奋勇,潜入敌占区。经过教育、引导,他把汾南一股土匪武装,改编为抗日力量。日军突袭白坡村时,县牺盟会和自卫队遭受重大损失,特派员田文莼壮烈牺牲,特委李颉伯率部队向乡宁转移,临别时特命吕光辰与赵之梁、黄克宽同返稷山,坚持地方工作。为了加强牺盟会的工作,党组织决定吕光辰任县牺盟会特派员,赵之梁任公道团团长,并与赵之梁、马七峰三人组成牺盟会党组,吕光辰任书记。
1938年6月,稷山县城被收复,吕光辰调任三区区长,后到乡吉特委党训班学习。结业后,他因病回家治疗。是年冬,吕光辰受命带病接任县牺盟会特派员,并兼县牺盟会党团书记,一方面利用县牺盟会公开身份,通过工救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另一方面秘密发展党的组织,掩护我方工作人员,为党做了大量工作。“晋西事变”发生后,他与从乡宁脱险的阎棠同志一起到二一二旅工作。
1940年4月,吕光辰在汾南侦察敌情时腿部不幸受伤,在徐家庄隐蔽疗养。因身份暴露,敌人严密搜查。在群众的掩护下,他躲过搜捕。伤好后,吕光辰被组织安排到临汾县政府工作,半年后被调到赵城县政府任秘书。1941年5月,他被调至第三专署第二办事处任视察员,年底改任晋冀鲁豫边区第八专署秘书。
晚年返乡后,吕光辰先后撰写《有关稷山党的初期发展和活动情况》《关于稷山党组织一些情况》《关于稷山牺盟会的一些情况》等珍贵历史资料。
1972年9月,吕光辰因病与世长辞,享年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