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土地

——临猗县东堡村农民复垦“砖窑地”发展梨产业侧记

2023年09月05日

本报记者 付 炎 通讯员 王红珍

“7月核桃,8月梨,9月柿子红了皮。”8月中旬,记者在临猗县嵋阳镇东堡村村民郭亚兰的百亩梨园看到,20多名工人忙着分拣、打包、装车,客户现场接货将红酥蜜梨发往北京商超,一片热闹而忙碌的景象。

而在几年前,这块地还是一片废弃的烧砖窑。如今在这里,大家见证了废砖窑的涅槃重生,也分享着主人公复垦收获的甜蜜。

复垦废旧砖窑

郭亚兰,1971年出生在临猗县城,20世纪90年代在农村结婚生子。虽说从未种过庄稼,但她却对土地情有独钟。

有一天,郭亚兰路过东堡村一个废弃的砖窑时,觉得很可惜,就琢磨着如何将其利用起来。2011年,在得到丈夫的支持后,她承包了这片110亩的“砖窑地”。

老百姓常说“砖窑地”不长庄稼,郭亚兰却一下子签订了20年合同,开始了复垦之路。

签订合同时,郭亚兰一腔热忱,但要实现110亩“砖窑地”的复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单是回填平地,她就租用了2台铲车和7辆翻斗车,推高取土、垫低平整,耗时20多天。

由于对砖窑回填平地的工程量估计不足,郭亚兰很快就将家里的钱全部投了进去。但土地熟化复垦后期的资金还没有着落,她突然觉得自己是不是草率了?

但已经干起来了,就没有撤退可言!为保证复垦资金需求,郭亚兰只好一次次向娘家人求援,最终在复垦的土地上栽上了容易管理的核桃树苗。

第二年春天,看着一排排绿油油、齐整整的核桃树苗在风中摇曳,郭亚兰笑了。想象着开花结果丰收的景象,她的心里充满了期待。

因为没有经验,郭亚兰就把管理工作全部交给了聘请来的技术人员,成本大大增加。同时,由于核桃树生长周期长,管理期间需要不断追加投资。

等到核桃树长到第4年开始挂果时,核桃的市场价格却开始走低,且一年不如一年,投资大于收益已成定局。为了及时挽回损失,郭亚兰在对比当地不同水果发展前景以及水土条件后,将品种转型定位在酥梨上。

说干就干,2020年,郭亚兰砍了60亩核桃树,踏上寻找酥梨新品种之路。

密植红酥蜜梨

为了保证有效投资,郭亚兰这次选品种很谨慎,将首选项由以前的“容易管理”改为“早丰产、早收效、早回本”。

带着“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走”的理念,郭亚兰辗转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先后考察了西洋梨、红贵妃等十几个酥梨新品种。经过对果形、成熟时间、颜色、口感、市场前景等综合指标的对比筛选,郭亚兰最终确定了8月初成熟、果形像苹果且口感香甜酥脆无渣的酥梨新品种——红酥蜜梨。

2021年春天,郭亚兰种植的60亩红酥蜜梨苗在园里摇曳,枝条上饱满的花芽更是让人心动。她采用的是株距1.5米、行距4米的密植栽培模式,当年就可以开花,第二年就可以挂果,为早丰产、早收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定位于生态种植法,栽种时,郭亚兰为园里每棵树施了2.5公斤羊粪。管理上则采用生草法给梨园增肥保墒、净化空气、减少虫害。为防止梨树发生冻害,园里安装了防霜冻风机;为防止蜗牛上树咬树的嫩叶,园里每个树根上都安装了一个倒立的塑料碗;为防止鸟啄果实,园里搭上了防鸟棚……就像照顾小孩一样,郭亚兰把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上了。

“密植栽培模式行距较宽,便于割草、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摘等机械化操作。同时,我们考虑到了用工难问题。现在村里种植农业的大多在55岁左右,上高梯修剪果树或者摘果很不方便,密植栽培模式树干基本都是2.5米左右高,可以方便人们管理操作。”郭亚兰说。

在管理技术上,郭亚兰不仅请一些种梨大户进园指导,还时常到盐湖区泓芝驿镇以及临猗县猗氏镇等酥梨种植乡镇听各位种梨大户讲实际管理经验,然后根据梨园实际情况总结了一套管理方案。

树苗果实“双丰收”

“桃三杏四梨五年”。对于规模水果种植,让人最头疼的就是水果生长周期长、资金投资大、成本回收慢。而郭亚兰密植栽培的60亩红酥蜜梨第二年就开始零星挂果,平均亩产达75公斤,当年红酥蜜梨市场价格为每公斤9元至10元,收益达到4.5万元左右。

为了增加收入,郭亚兰还在梨树行里繁育了红酥蜜梨树苗,繁育的树苗也是花芽饱满。易成花、挂果早、价格好、见效快的特点吸引了七级镇、东张镇、三管镇种植大户来园参观果实、买树苗。第一年,郭亚兰就推广销售树苗3万余株。

“今年,客商以每斤3元的价格订购红酥蜜梨,预计亩产可达到2000斤到3000斤。”郭亚兰表示,明年可实现丰产,收回成本。想想丰收的场景,她每天都满心喜悦。

“从梨树开花开始,就陆陆续续有人进园参观、拍抖音……甚至园里的玉米都成了游客们拍抖音的背景。下一步,我想把梨园打造成采摘观光园。不只是采摘梨,还准备通过在梨园地里种苜蓿、套种南瓜等方式增加人们采摘的乐趣,进一步提升复垦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郭亚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