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抗战扭转形势 突围被捕视死如归

绛县四区区长刘刚

2023年09月13日

刘刚(1915—1945),原名董子俊,翼城县辛安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7月,他被条东地委派到绛县担任抗日政府教育科长。1943年春担任四区区长。1945年6月30日,他在葫芦泉事件中被捕牺牲,时年30岁。

刘刚出生在翼城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参加革命后,他为隐蔽身份,化名刘刚。

刘刚自幼聪明好学,1933年翼城全县八个高小毕业班会考时,在300余名考生中名列第一。同年,他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

在山西省立第一中学校,刘刚接受了革命思想。中学毕业后,刘刚先后在翼城县任小学教员、区牺盟会特派员、县公安局指导员、县民运工作队负责人等职。

1938年农历正月,日军占领翼城。刘刚任县总动员委员会秘书,积极宣传统一战线思想,发动群众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积极减租减息。同年,刘刚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12月“晋西事变”后,在白色恐怖下,刘刚和翼城县委书记张天台保持秘密联系,并担任五区区委书记。他机智顽强地开展党的工作,使各村党组织先后得到恢复,并且持续开展反奸抗日斗争。

1940年秋,刘刚接到上级党组织指示,要求以建立阎五专署保安支队的名义,组建一支受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取得阎五专署同意后,他召集150余名农民子弟,组建起阎五专署保安支队三大队,并担任大队长。

这支队伍成立不久,阎五专署通知刘刚到浮山县柳曲村训练。

受训没几天,他得到阎五专署要对这支队伍进行改组的情报,便借故返回翼城。请示县委后,刘刚将这支队伍解散,让队员各自回家。

阎五专署得悉后,随即下了通缉令,四处捉拿刘刚。为了保护刘刚,组织将他调到晋豫区条东地委工作。

1942年7月,晋豫区条东地委派刘刚到绛县担任四区区长。当时,四区的平川区被日寇占领,大交镇、安峪镇等地都有日伪据点。顽匪陈子文部队以续鲁峪村为根据地,控制着冯村岭村、长畛岭村等一带半山区。

面对不利形势,刘刚没有畏惧。他先以迴马岭、炭园河一带为立足点,昼伏夜出,在四区一带活动。1943年3月,他把立足点转移到翼城县泉头村。该村距陈子文占领的北坂村仅4公里。

刘刚和助理员、通讯员3个人住在泉头村,与村民同吃同住,下地干活。白天,他们开展生产自救,宣传党的政策。到了晚上,他们组织民兵进行抗日反“扫荡”斗争。刘刚不怕辛苦,翻山越岭到四区的丁家凹、冯村岭、南北坂、冯村等村庄开展工作。此外,他经常带领泉头村民兵郭有道、郭九贤等人,到日寇据点附近的村庄宣传抗日,为我军催收公粮。

不到一年时间,四区的斗争形势发生转变。区政府由3人发展为12人,武装力量由1支枪支发展到4支枪支。此外,他们还在十几个村建立联系点。

当时四区流传着一首歌谣:“八路是抗战的,五十三军是逃难的,陈子文是捣乱的。”许多干部、群众,即便冒着生命危险,都要冲破日伪、阎顽的严密封锁,把粮食、土布、军鞋等物资送到抗日民主政府,支援抗日斗争。

1944年的一个晚上,陈子文派出一个连的兵力,包围了四区政府驻地——泉头村。通讯员李孝风被捕。在群众的掩护下,四区干部安全转移。

1945年3月至4月,陈子文多次对泉头村进行武装偷袭。在群众的掩护和支持下,陈子文部队次次扑空。

1945年5月,为配合我第十七团、第二十团和县大队,刘刚带领四区干部,在下柏村、三晋峪一带围剿陈子文部队。

三晋峪战斗结束后,刘刚又带领四区干部到北坂、续鲁峪、冯村岭、长畛岭建立村政权和民兵组织,以扩充区干队。仅一个多月,区政府和区干队就扩展到23人,拥有19支枪械。

1945年6月30日晚,陈子文部队勾结阎顽十九军的一个师,包围了四区政府驻地——葫芦泉。刘刚等同志在突围中与敌人展开血肉拼搏,终因寡不敌众被捕。

被捕后,陈子文部对刘刚施以残暴酷刑,想从他的口里获取绛县党政军的消息。刘刚坚贞不屈,视死如归。面对残暴的敌人,他怒斥道:“你们破坏抗战,良心丧尽,绝没好下场!”

面对敌人的枪口,刘刚挺起胸膛,高呼道:“中国共产党万岁!抗战必胜!蒋阎必败!”随后,壮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