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1日
在栲栳镇乡村e镇的一个直播间里,直播人员在卖力地介绍栲栳镇的特色调味品。 贺 瑞 摄
在栲栳镇乡村e镇展示厅,永济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张省会,与镇党委书记李海锋、镇长周宏民等,共同调研农特产品销售情况。 苏黎原 摄
本报记者 苏黎原 李 斌
栲栳镇,位于永济市北部,西临黄河、北接临猗,国土面积143.4平方公里,可耕种土地17万亩;辖33个行政村,5.6万人,其中2万余人在外经营餐饮业,售卖“永济饺子”“永济扯面”;共有基层党组织37个,党员1603名;主导产业为粮食、水产、畜牧等。
国庆长假期间,秋雨淅淅沥沥,气温急剧下降。然而,在永济面食大镇——栲栳镇的大街上,一锅锅饺子、一碗碗扯面热气腾腾;直播间里,网红青年斗志昂扬,不遗余力地推销着永济的特色农产品……呈现出一派火热的发展场面。
近年来,永济市栲栳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和运城市委的部署要求,纵深推进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以“五面红旗”示范创建为牵引,实施“五个一”工程,绘就一幅党建引领、真情服务的乡村善治新画卷,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荣获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称号。
一面红旗聚人心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战斗堡垒”。
栲栳镇以强化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两个层面”作用发挥为关键,提升凝聚力,增强号召力,全面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以学铸魂强信心。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157场7600余人次,坚持一月一主题开展党日活动,每个支部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思想交流会均在3次以上,广大党员干部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性显著提升。
——制度严管促作为。制定《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办法》《党员积分制管理办法》,坚持以“初次评定、动态调整、从严管理、持续激励”为原则、以量化考核为依据、以“星级化+积分制”为手段,用“小积分”管好“大队伍”;制定“三务”公开目录,细化村级小微权力清单26项,规范权力运行。
——典型引领强功能。深入推进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工程,完成33个村“改扩建”任务,各村都按照“一室多用、多室共用”的原则,设立“党员活动室、‘两委’议事室、便民服务室、警务室、医务室、商务洽谈室、综治中心、两代表一委员联络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退役军人服务站”等功能室。今年以来,共为群众办理服务事项2000余件,“一站式”解决群众诉求。正阳村荣获“山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运城市首批五面红旗示范村”称号。扎实开展“三个一批重点村社”监督治理工作,小郭村被省纪委监委评为“三个一批重点村社”治理先进村。
一座e镇通云端
粮油、蔬菜、调料……在栲栳镇乡村e镇展示厅,永济特色产品应有尽有;洗菜、切菜,背诵广告词……在栲栳镇到村工作大学生直播间,几名大学生正在苦练技术,准备晚上开播后更好地推销永济的特色农产品。这是栲栳e镇的新面貌。
栲栳镇以智慧党建为基础、乡村治理为手段、平安建设为保障,与中国电信集团系统集成有限责任公司永济分公司合作积极探索数字乡村建设,打造“1+3+N”平台体系,即1个数字乡村云平台,数字乡村智慧大屏、互通微信公众号、乡镇电视3个界面,整合N种类应用,能力互促、应用共建、数据融通,展示乡村新风貌新变化,提供各类便民服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支部在云端,流动党员全上线。数字乡村平台“党建大屏”突破传统以资讯为主导的模式,打造云端党支部,包括党建活动、先进个人等基本功能模块,通过数据分析手段及时跟踪和了解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可视化手段展现党组织分布、党员分布等,为党建管理和组织决策提供切实有效的数据依据。结合外出务工人员多、流动党员人数多的实际,数字乡村云平台全面整合农村党务、学习、活动、监督、工作、宣传等功能,便于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积分评定、年底考核,实现村级党建工作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提升现实条件下党建管理的效率和科学化水平。
——“三务”云公开,村中事务全明了。为落实广大群众的知情权,数字乡村云平台中专设“三务”公开功能,加大对农村工作的监督力度,实现党务政务村务定期“晒”、热点重点关注突出“晒”、问题难题持续“晒”,规范基层组织管理,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政府晒,村民查。村民可随时查询种粮补贴等与自己相关的补贴信息。
——监控云覆盖,乡村治理有高招。数字乡村云平台将村位置、信息、情况进行网格化呈现,通过监控大屏实景地图,将村里的组织、人员、场所、事项进行标注,画面清晰,一目了然。开通天翼看家监控,方便村委会管理和资源调度。天翼看家功能对河道、垃圾堆放点、乡村主要出入口等重点区域24小时实时监控,并提供实时查看、录像回放功能,构建村级区域监控安防圈。此功能也可作为“雪亮工程”的补充,即时查看全村车辆通行、人员流动等情况。村民高兴地说:“摄像头站岗、鼠标巡逻、电子护村、侦查报警,治安联防、省人省力,时刻服务平安乡村建设。”
今年6月21日,运城市委书记丁小强来到栲栳镇,认真听取该镇乡村e镇建设情况,强调要依托乡村e镇搭建平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为本地特色产品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一张网格联八方
网络上云端,网格遍乡村。
国庆中秋,秋雨连绵。为保障群众过一个平安祥和的“双节”,南苏村网格员李中才坚持每天到村中巡逻。当发现五组巷口雨水流入地道,导致地道塌方,造成水管破裂、路面下沉,出现交通隐患时,李中才立即设立警示牌、疏散人群,在“平安永济”平台上报事件,请求上级及时处置,避免了危险的发生。
栲栳镇推动党建网格、社会综治网格和群众自治网格“三线合一”,整合下沉资源力量,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织细网格。全镇共划分70个基础网格,234个微网格,18个专属网格,把林田路井、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风险隐患点全部纳入网格体系管理,实现职能任务“一网打尽”。
——织密网格。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党小组组长担任微网格员,先进党员担任专属网格员,明确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矛调员、协管员“五大员”作用,建立“一周一走访、一月一遍访”常态化走访制度,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常态化排查矛盾隐患,全面收集群众诉求意愿,打通上传下达渠道,把治理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
——织实网格。每周召开信访案件及矛盾隐患分析研判会,建立系列制度:“137办结”制度,即村(社区)层面事件办结为1个工作日,镇(街道)层面事件办结为3个工作日,市级层面事件办结为7个工作日;“五级化解制度”,即网格员、网格长、村综治中心、镇综治中心、市综治中心五级核查办结;“七步闭环制度”,即网格事件通过“信息采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置、任务反馈、核实办结、考核评价”七步闭环工作流程受理、转办、反馈和备案相关事项。“137办结”制度实施以来,零距离、全方位地为民服务,让群众时刻感受到组织就在身边、服务就在眼前。今年以来,栲栳镇先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89件,满意率达到98%,全力当好服务群众“贴心人”。
今年62岁的正阳村村民郭献民是活跃在网格间的一名“老兵调解员”。每天一早一晚,他都骑着摩托车在村里巡逻,坚持“多和大家坐一坐、聊一聊,少发脾气、少打官腔,凡事做到公平公正”,化解邻里纠纷,厘清土地界限,力促邻里友好,受到群众的高度赞许。“退役军人永远是雷厉风行的,作为调解员,我应该做到哪里有矛盾、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的身影。”郭献民说。
一股正气促和谐
“在村里的文化礼堂办事,真是太方便了!”10月3日,正阳村村民廉某为儿子办了结婚宴后高兴地说,“孩子结婚请了20多席。村红白理事会有严格标准,餐厅的水电暖费用都是村里出,我们家只负责菜钱和请厨师的人工钱就行,一桌平均花费300元左右,比原来能节省近一半。”
栲栳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为依托,实施四大行动,弘扬社会正能量。
——实施文明培育行动。依托“理论讲堂”“农民夜校”等阵地,创新开展“理论大宣讲”活动500余场次,开展移风易俗宣传230余场,劝导群众简办红白事320余场,减少铺张浪费160余万元,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等文明习惯蔚然成风。
——开展文明创建行动。开展栲栳镇文明城市创建“百日攻坚”行动,创建文明村22个,评选“十星级文明户”1732户,道德楷模16名,“好媳妇、好公婆”77名。
——开展丰富文化行动。组织全镇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包括传统节日、戏迷活动、剪纸麦秸画技艺传授、书画作品展演、“我的书屋·我的梦”、“爱在路上”关爱留守儿童等,用文体活动的“多彩”助力乡村振兴“出彩”。
——开展文明实践行动。33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建强“8+N”志愿服务队伍,即理论宣讲、普法教育、科普宣传、平安网格、爱心帮扶、文体健身、卫生环保、外出务工8支志愿服务队+N种志愿服务活动方式,组建34支志愿服务队,1200余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1580场次,以文明实践引领文明乡风。
一心一意谋发展
栲栳镇紧紧围绕“晋南粮仓、电商新镇、渔业兴镇、餐饮富镇、开放高地、生态宝地”的发展定位,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两个收入”为着力点,全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繁荣稳定。
——传统农业推陈出新。投资4100万元实施十万亩小麦绿色生产示范基地、面粉加工提档升级、小麦仓储升级改造等项目,全面打造黄河流域粮食生产高质高效示范区,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电商产业新意求新。积极争取山西省“乡村e镇”建设项目,投资2.3亿元打造“寻味e香”乡村e镇,打造了支部书记直播团、到村工作大学生直播团队、姥姥直播团队等,培养直播带货“新农人”800余人,培育本地网红65人,带动从业人员3600余人,近半年时间网络零售额达2.03亿元。
——数字渔业创异标新。引进广东海大集团,投资8.74亿元,大力发展品质优、价值高的加州鲈、澳洲小龙虾、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养殖品种,推动沿黄四村联合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高标准打造黄河中游水产养殖数字科技示范区。
——餐饮务工破旧立新。针对全镇2万余人在外从事餐饮行业的现象,成立以“老冯家”为代表的“永济味道”餐饮连锁品牌,打造面食品牌。
为了更好地推动发展,栲栳镇创新实施“一询四议两公开”制度,就是在“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增加了“一询”这个环节,充分发挥镇党委领导各方、统筹协调的作用。
“一询”环节在全镇得到推广,为促进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过远村的葡萄、西瓜、甜瓜等瓜果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果蔬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这让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郝普红有了建设果蔬交易市场的想法。他第一时间向镇党委政府询问建设市场的可行性。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果蔬产品销售,经过综合研判,认为村东交通便利可用于建设,于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一询”之后,过远村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推进果蔬交易市场建设。目前,果蔬交易市场主体已全部建设完成,全面运营后,预计可吸纳各村劳动力100余人,年果蔬交易量达15000吨,实现交易额3500万元,股份分红不低于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