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有方屡建奇功 靠前侦察血洒战场

骁勇善战的团长杨寿山

2023年10月11日

杨寿山(1919—1948),夏县庙前镇王峪口村人,早年在夏县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2月,杨寿山入伍,历任文教干事、军法干事、连指导员、营副教导员、营长、团长。1948年12月16日,他在小刘庄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9岁。

杨寿山还未满一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母亲抚养他长大。1931年,杨寿山到夏县第三高级小学(又称柏塔寺高小)求学。

柏塔寺高小校长任子元是夏县早期共产党员。1927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责令任子元离校,派来了新任校长。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杨寿山与同学杨德山、张学斌等人通过贴告示、写标语等方式进行反抗。新任校长坐立不安,毒打并开除了他们。

1934年,杨寿山考入运城菁华中学。1937年,在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他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组织发动民众开展减租减息等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5月至1939年11月,杨寿山和杨德山、张学斌担任夏县三区牺公会干事,在秘书任子元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活动。

1938年5月,日军侵占夏县,同胞惨遭杀戮,乡亲们流离失所。杨寿山组织夏县吴村、史家、泗交及垣曲县等地的人民奋起反抗,开展抗日游击战,并于同年11月经夏县青年抗日救国会秘书李一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杨寿山的革命热情更加高涨。他在王峪口的杨家祠堂开设杂货铺,作为党组织的秘密据点,并筹资购买枪支弹药。他的家也成为战士们补给粮草的中转站。

1939年9月,杨寿山到牺盟中心区研究班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于10月底回到县里,担任夏县三区区长。没过多久,杨寿山因病不得不回家治疗,到1940年4月才痊愈。当时,夏县公道团副团长李钟英被捕后叛变,白色恐怖笼罩。党组织要求他们转移到根据地。经中条地委薛滔介绍,杨寿山来到虹梯关附近的后桥沟——中条地委驻地。

1941年1月,杨寿山在长治加入刘伯承、邓小平的部队。他先后在太南军分区干训队任文化教员,在太行四分区任民运干事、军法干事等职。1942年,他任平顺四区干训队政委。1943年,他任平顺县独立营副政委。

抗战胜利后,平顺县独立营扩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改编为中原野战军)六纵队十七旅四十九团,杨寿山任该团一营副政治教导员,1946年升任营长。

杨寿山团结同志、顾全大局、胆识过人、战术灵活,曾在上党、汤阴、卫辉、南阳、亳州、襄阳等地的战役中屡建奇功。

在卫辉的一次战斗中,四十九团负责攻城任务,杨寿山带领一营战士准备夜间登城。一路上,敌机轰炸不断。他果断命令全营机枪手寻找有利地形高射,将一架敌机击落于二营阵地。战后,杨寿山未提及此事,团首长内查外调,了解此事是一营所为,为一营记功授奖。

汤阴战斗时,杨寿山率领全营打援,被敌包围。此时,如果贸然突围,伤亡必然很大。紧急情况下,他沉着冷静地观察敌人动向,突然发现敌阵地上有指挥旗挥动,当即判断该地可能是敌军的指挥所。于是,他决定声东击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布置妥当后,他先令一连战士上刺刀高喊着冲向敌指挥所,随后全营猛烈射击,最终以无一人伤亡之奇迹反歼300余名敌军,为主攻部队顺利完成任务争取了时间。

1947年3月,一次攻城战打响。枪林弹雨中,一颗子弹袭向身边的一名战士,杨寿山一个箭步冲上去,战士得救了,但他的臀部却遭弹片重击。战地医生从其伤处清理出的弹片碎石脓血竟然有半个搪瓷碗之多!因为没有麻药,杨寿山强忍疼痛一声不吭。看着他紧咬牙关,在场的人员都很难过。他却说:“打仗嘛,流血牺牲是常事。好在我还留有一口气,有啥难受的!”随后,他被转移到长治后方医院治疗。

杨寿山受伤的消息传到家乡,母亲和妻子寝食难安。心急如焚的母亲变卖家产,买了一头小毛驴,带上杨寿山10岁的儿子,在亲戚的护送下,翻山越岭赶到长治。

据杨寿山的儿子杨通岗回忆,那天,杨寿山撩起裤腿、解开上衣对他说:“爸爸干了这些年,什么也没落下,就落下这些伤疤。”祖母心疼地说:“你要保护好自己,一家老小都还等着你。”杨寿山却说:“有国才有家,先保卫国家要紧……”

由于战事紧张,杨寿山劝母亲和儿子回家。杨寿山深知他们心中所盼,自己也有千言万语,但最后只说了一句话:“中国不解放,我一辈子不回家!”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杨寿山率十七旅在后方治愈的全体伤员紧急追赶部队。

1948年6月,在湖北襄阳战役中,按照司令员王近山部署的“撇城攻山”“刀劈三关”等超常规作战方案,杨寿山指挥战士搭人梯登城墙,英勇奋战,连续打退敌人的十余次反扑。刘伯承在战后总结时说:“襄阳攻城中,王近山指挥的六纵起主导作用。”随后,十七旅四十九团被授予“襄阳特功团”荣誉称号。杨寿山升任中原野战军六纵队十七旅五十一团团长。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在11月28日的小马庄战斗中,十七旅五十团的前沿阵地被敌人突破。十七旅首长令四十九团正面反击,令五十一团派出部分兵力深入敌后切断退路,共同歼灭敌人。当时,杨寿山胃病再次发作,疼得连马都不能骑,接到任务后,硬是坐着小推车,带领一个连深入敌后,与人数远超我军的敌军恶战八小时,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此战不仅保证了五十团的安全,对小马庄战斗的胜利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双堆集战役是淮海战役最后的攻坚战,中原野战军六纵队奉命参与围歼黄维兵团的王牌精锐、号称“威武团”的五十四团。

12月16日,杨寿山带领五十一团将指挥所驻扎在距离战场不足百米之处。此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敌军装备精良,我军多次攻城都难以奏效。危急情况下,杨寿山带着警卫员、山东籍战士纪昌凤冲到一线侦察,不幸被子弹击中。他一手捂着喷血的伤口,一手指挥战斗,最终血洒战场。

淮海战役即将结束前,在河南商丘的总前委指挥部,书记邓小平看着49位团以上干部烈士的名单,神情肃然,下定决心要取得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

淮海战役经过66天的惨烈战斗,我军共伤亡约13.7万人,平均每天伤亡2000余人。这些烈士以生命作为代价,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