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2日
武咏梅 史甜甜
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名家齐聚的戏曲晚会、琳琅满目的农副产品、具有特色的地方小吃、传承久远的非遗文化……9月26日至28日,河津市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河龙门景区,举办以“鱼跃龙门 幸福河津”为主题的2023黄河龙门文化旅游周,奏响文旅融合发展“交响曲”,打响“鱼跃龙门”文化品牌,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乘势而上
构建经济转型新格局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近年来,河津市围绕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河津先行区建设,全域治山,源头治水,系统治气,规模治林,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并积极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融入运城沿黄文化旅游示范带,助推文旅融合,促进文旅产业提档升级。
一路辛勤耕耘,一路高奏凯歌。截至目前,河津市黄河大梯子崖景区、黄河龙门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龙门村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被交通运输部推选为“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同时,先后推出龙门观光游、民俗风情游、美丽乡村游等精品线路,旅游业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成功获评“中国灰陶琉璃文化之乡”“中华诗词示范市”等国字号文化招牌。
举办此次黄河龙门文化旅游周,是河津市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深入贯彻中央、省、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部署的具体举措,再次掀起了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河津先行区的滚滚热潮。
抢抓节点
释放文旅融合新活力
黄河龙门景区依黄河而建,是“鱼跃龙门”“大禹治水”传说的发生地,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河津市在风景如画的黄河龙门景区举办黄河龙门文化旅游周,既是一次文旅融合成果的展示,也是一次文旅资源的推介。
此次黄河龙门文化旅游周由省委宣传部、运城市委宣传部指导,河津市委、市政府主办。四方游客在这里看节目、赏美景、品文化、庆团圆,开启了一次与黄河龙门文化的美丽邂逅,为祖国母亲生日送上美好的祝福。
演出的舞台搭建在景区内开阔场地上,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500余台无人机首先亮相,在夜空中时而变成龙在盘旋,时而变成“龙门”的造型,杂技演员化身“鲤鱼”上演鲤鱼跃龙门之“鱼跃”奇观。同时,还摆出“民族之根 最早中国”“大美河津欢迎你”“锦绣龙门 最美河津”等造型,实现了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忻州游客王浩看后说:“无人机以夜空为幕、灯光为笔,不断变换着位置,让人大开眼界,科技感十足,真是不虚此行。”
开幕式分为4个篇章,有高家湾锣鼓、韩城黄河行鼓、蒙古族马头琴、陕西华阴老腔、安塞腰鼓等表演,还有诗歌朗诵、男(女)声独唱、千人大合唱等节目,集中展现沿黄省份的人文历史和古耿大地的风土人情,唱响了黄河赞歌。戏曲晚会先后表演了蒲剧、眉户、秦腔、晋剧、豫剧等剧种的经典唱段,让戏迷群众过足了戏瘾。歌舞晚会激情四射,舞蹈、笛子演奏、萨克斯演奏等节目轮番上演,呈上了一场视听文化盛宴。
以展促游
迸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黄河龙门文化旅游周期间,装扮一新的黄河龙门景区,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准备了别具一格的节日“礼物”。
农副产品展区集中展示9个乡镇(街道)的50余种特色农产品,充分展现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优秀成果,为广大游客带来一场“农产盛宴”。小吃一条街上,商贾如云,行人如织,各色小吃品种繁多,色香味俱全,为黄河龙门文化旅游周增添了“烟火气”。
在古渡非遗工坊内,展出的作品不仅有剪纸、根雕、戏剧脸谱、面塑、转花灯等河津非遗代表性项目,还有韩城花椒和布艺、乡宁紫砂壶和空心月饼等沿黄兄弟县(市)的特产和文创产品,丰富了旅游业态,让各种老手艺也成为文旅产业发展“金名片”。转花灯是一个集艺术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非遗项目,除了静态展示外,还可以作为舞台表演的道具。
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河津市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同频共振,通力合作,按照预设的内容、时间有序推进黄河龙门文化旅游周的各项活动。
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李晓武表示,下一步,河津市将牢记领袖嘱托,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深入挖掘黄河龙门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推进文旅融合,推动文旅产业全链条全要素提质增效,努力打造“山水龙门”“文化龙门”和“开放龙门”,为运城建设知名旅游强市作出河津贡献。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如今的河津,正以璀璨的文化之光,照亮黄河流域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在追求美好生活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昂首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