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8日
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形式多样,手段隐蔽。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只是上上网,玩玩游戏,怎么会被骗呢?殊不知网络诈骗黑手已经伸向了未成年人。
今年2月6日,10岁的李某在家中玩手机时,有人通过“快手”给其发信息,让其扫码免费领取游戏皮肤,其按照要求扫码后,出现一个中二等奖的页面,随后对方以交认证金、解冻账号、任务未完成为由让其陆续向对方扫码付款3887元。
7月3日,12岁的赵某在“快手”上看到一个视频称可以免费送“王者荣耀”皮肤,让添加他的群聊。后在确认领取的时候页面跳转变成了QQ群页面,加入群后对方说支付1.88元,可免费领取皮肤。赵某通过扫码微信支付后将支付截图发给对方。对方说其是未成年人,导致他们的商户被司法冻结6万元,需要付款用户的配合激活账户来解冻商户余额,如不配合激活操作,将向法院起诉,接着对方指导其向指定微信账号转账3笔,共计24200元。
公安机关总结了4种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
1.免费皮肤“大陷阱”。宣称免费赠送游戏装备,再通过“激活费、认证费、验证费”骗取未成年人钱财,诱导孩子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操作。
2.红包返利“杀鱼盘”。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群,随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
3.“防沉迷”骗钱财。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
4.假明星发“假福利”。诱骗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以“打榜”等名义实施诈骗,不法分子以加入“明星粉丝QQ群”为诱饵,再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礼品或明星签名,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
警方提示:电子游戏快乐多,网上交友便利多,互联网套路深。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不应被诈骗分子伤害利用,希望家长多多关心孩子的动态,常态化正向沟通、交流、引导,避免孩子和家庭陷入此类骗局中。警惕伸向未成年人的电信诈骗黑手,需要做到“四不轻信”和“两管理”:
1.不轻信任何宣传收费破解防沉迷系统的消息,不与陌生人私下交易,不随意进行转账充值等操作。
2.不轻信“免费领取”“大额返利”等说辞,尤其是当对方提到转账时需提高警惕,及时告知父母以防受骗。
3.不轻信网络上所谓“无门槛”“高收益”的兼职广告,要求先付款后入职皆是骗局。
4.不轻信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轻易添加陌生人为好友,被拉入陌生群时应立即退群。
5.家长要管理好个人手机和支付账户,设置好开机和打开软件的密码,防止孩子使用自己手机转账付款。
6.家长和学校要加强教育和监管,提高未成年人反诈意识。引导孩子适度上网,加强对孩子反网络诈骗知识的灌输,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