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历史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

——山西社科大讲堂第五期开讲

2023年10月18日

盐文化专家 赵 波

盐湖区雷家坡村党支部原副书记 姚永计

黄河文化专家 张稳柱

市委党校副教授 吕永俊

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 卫 龙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蔺 涛

10月16日,山西社科大讲堂第五期在我市开讲。本期大讲堂以“传承历史文化,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运城市委宣传部主办,运城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运城市委党校承办。本次活动邀请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卫龙作主旨报告,盐文化专家赵波、黄河文化专家张稳柱、市委党校副教授吕永俊、盐湖区雷家坡村党支部原副书记姚永计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发展运城文旅产业”为主题展开沙龙对话,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蔺涛进行文化传承案例分享。

绛州澄泥砚的 传承与发展

绛州澄泥砚孕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明代到达顶峰时期。从中唐时期起,历代皆为贡品。

绛州澄泥砚的由来,得益于山西人民的“母亲河”——汾河的恩赐。一是绛州自古就是水旱码头,是连接中国东部西部重要城市,人、物、财都集聚于此,其中做砚的匠人亦云集于此;二是汾河从山西省宁武县一路南下,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新绛县沉积下来,形成了天然的淤泥场,这是制作绛州澄泥砚的上好原料。

由于历史原因,绛州澄泥砚的制作工艺在明末清初失传。自1986年开始,蔺涛和其父亲经过近10年的摸索和上千次的试验,从设计图纸、配方配料、雕塑雕刻到窑炉设计、烧制等每一道工序都亲自动手实践,逐步熟练掌握了各道工序的技术要领,终于使绛州澄泥砚这一“传说中的国宝在现代复苏”。在恢复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蔺涛和其父亲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工艺流程,对每个细节、每道工序都细心研究、反复实践,使绛州澄泥砚得到了创新与发展。

1994年,绛州澄泥砚参加“中国名砚博览会”获得金奖,断代300多年的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澄泥砚终于重见天日。2008年,绛州澄泥砚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经过多年的发展,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已经是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品牌文化企业。现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4名、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3名、山西省陶瓷艺术大师4名、运城市工艺美术大师1名、运城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2名、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人30多名。

目前,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自主开发了数十个系列、上千个澄泥砚品种。它以精湛的生产技艺、优良的产品质量、精美的雕刻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海内外书画名流的广泛赞誉和青睐。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美国等几十个国家。绛州澄泥砚已成为代表新绛、代表运城、代表山西的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河东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卫龙以自己多年来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经验,立足运城文物资源优势,从“文化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河东文化”“关公文化”等方面,对运城文化和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展示和梳理,进一步说明运城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卫龙认为,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沉淀,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文化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思想和理论是文化的核心、灵魂,没有思想和理论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有一种思想和理论,生存的方式和方法。从形态上来看,文化偏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偏重于物质和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卫龙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形势下处理“守”和“变”关系的科学指南,必须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中”和“外”的关系。

卫龙说,运城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54处。2023年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博物馆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卫龙表示,保护和发展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同等重要。越是具备一定经济基础和认知水平,越有条件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将文物保护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是提升现代化建设人文底蕴的必然要求,要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有效利用”,通过“让文物活起来”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对话山西

问:如何认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意义?

吕永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山西考察,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在总体要求上是一脉相承的,在具体问题上是一以贯之的,构成了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站在中华民族、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饱含着贯通古今的深邃思考、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人民至上的真挚情怀,具有重大的政治分量、理论重量、情怀力量、实践能量。我们可以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来看待这次考察的重大意义。

从时间维度看,我们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力支撑。运城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有“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是中华文明“突出连续性”的重要实证地。习近平总书记此时来运考察,对于接续中华传统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空间维度看,运城属于黄河流域,处于“一带一路”大商圈的范围,是一个国家战略叠加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重大战略决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重大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四次考察山西,标注出国家重大战略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为“一带一路”、黄河流域以及整个山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引、注入了强劲动力。

问:黄河文化如何赋能文旅产业发展?

张稳柱认为,近年来,山西构建了强有力的弘扬黄河文化、发展黄河旅游的政策支撑体系,积极推动黄河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发展,为打造黄河文化高地进行了实践。“九曲黄河”是黄河流域(山西段)地貌景观最出色的地段之一,也是华夏文明绵延不绝、承上启下最具代表性的地带,更是黄河文化旅游资源的富集区。

一是文化旅游资源富集。黄河流域(山西段)有芮城县境内243万年前的西侯度遗址及10万年前襄汾县丁村早期智人遗址。全省现已查明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近400处,其中旧石器早期遗址157处,居全国之首。全省目前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31处,居全国第一。境内保存完好的宋辽金以前地面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75%以上,且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地区。保存完好的古代壁画24000平方米,古代彩塑12799尊,位居全国第一。沿黄区域具有开发前景的旅游资源地约有140处,已经开发的有50余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3家,4A级景区12家,3A级旅游景区8家。黄河沿岸有古渡口42处,古村落60余处。

二是发展乡村旅游条件优越。肥沃厚重的黄土层及丰富的水利资源,使黄河流域的临汾和运城两市成为山西省的主要农耕区。黄河沿岸古村落与黄河、黄土相依共生,建筑形态自然天成、建筑装饰精美巧妙,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黄河沿岸乡村都是黄河故事的发生地,农具、民间工艺、礼仪特色文化活动及世代相传的神话、谚语、笑话、舞蹈、戏曲、民俗等非遗文化极具吸引力和参与性。

三是培育康养旅游目的地基础深厚。黄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集自然养生和精神养生于一体。黄河岸边有独特的自然养生条件,如适合森林养生的历山、云丘山,适合避暑养生的老牛湾、碛口古镇,适合盐浴养生的运城盐湖,适合精神养生的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等。

四是红色旅游潮涌山西。山西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遗产丰富。7市54县(市)已列入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名单。现存不同时期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党史人物旧居、重大战役遗址和重大纪念设施等约3400处,而且大部分在黄河流域。红军东征纪念馆、《黄河大合唱》诞生地壶口都是红色旅游研学的示范基地。

问:雷家坡村是如何将德孝文化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

姚永计表示,德孝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强大精神源泉。但每种文化都有它的先进性和局限性,我们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使德孝文化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比如,在弘扬孝老爱亲方面,要坚持宣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让人人都懂得孝老敬老是我们每个人的基本素质。作为一个人要懂得知恩、感恩、报恩,要把回报父母的恩德同知党恩、回报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人要懂得知党恩、报党恩,忠于党、忠于祖国,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要懂得有国才有家的道理。这就是创造性转化的实际行动。

在创新发展弘扬德孝文化中,我们坚持把弘扬德孝文化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也使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展现出新的活力。

雷家坡村先后开展了多项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开展评选孝顺媳妇活动,有效解决了千百年来家庭和睦和谐的问题。二是开展树家风、传家训活动,使家家户户以家训为镜,时刻严格要求家人,形成良好家风。三是开展子女和老人签订赡养协议活动,既打消了老年人的后顾无忧,又使子女们明白了尽孝的道理。四是开展创建“五星级文明户”活动,使家家户户都有了努力方向,促使村风更加良好。五是开展“一盆温水、一个拥抱、一声爸妈”活动,拉近了家庭成员的距离,使家庭关系更和谐、婆媳关系更融洽。六是创办日间照料中心,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还使孝老爱亲成为一种风尚,增强了老年人的幸福感。

近年来,雷家坡村通过开展弘扬德孝文化活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并被相关部门予以表彰。2014年,雷家坡村被山西省确定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01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2016年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2020年入选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2021年被司法部、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22年被运城市委授予2021年度全市“五面红旗”创建示范村称号;2022年被民政部确定为村级议事协商创新示范点。全国妇联“弘扬德孝文化,践行核心价值”现场交流会、全国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培训班等先后到雷家坡村学习观摩。

问:为什么说运城盐湖的历史发展实证了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赵波认为,一池盬盐水,半部华夏经济、文化史。在古河东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运城盐湖在华夏民族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史上具有“母体”和发端的地位。可以说,盐湖孕育了中华民族,也孕育了早期的运城。

运城“因盐而生,因盐而兴,因盐而富”,是一座打上盐文化烙印的“盐运之城”。盐湖不仅是物质上的富矿,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富矿。运城盐湖是一个“轴心”,在方圆50公里至200公里之间大片的土地上,遍布着大量新旧石器时期的文化遗产,且密度很高地分布在运城盐湖周围。如243万年前芮城西侯度遗址的发现,点燃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有距今50万年至30万年前垣曲南海峪旧石器时代遗址,这时人类进化到直立人阶段;有距今两万年至1万年以前的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这时人类进化到智人阶段。约有1万年左右,黄河流域的人群进化到真人阶段,人类文明也进入新石器时代。运城盐湖天然裸露,给人类提供了所需的食盐,才使人类得以进化。

尧、舜、禹围绕盐湖建都,实际上是保护“涿鹿之战”取得的盐湖资源。如果没有这一历史事实的存在,华夏五千多年文明史就要重新改写。在运城盐湖周围还有西阴文化遗址、崔家河文化遗址、东下冯遗址、荆村遗址等,多达6205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0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旧石器文化遗址在运城盐湖周围广泛分布,代表了运城新旧石器时代农耕文化的发展水平,也代表了华夏民族农耕文明的前进方向,更实证了中华民族“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运城盐湖在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运城盐湖功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