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民街

■赵艺宏

2023年11月02日

回民街是西安的一个地标性街道,也是古长安的一个文化符号。

回民街是一条小吃街。几条东西南北横竖交错的街道上,全是回族独具特色的小吃。有多少种?数百种吧。这儿是“吃货”的天堂,到了回民街,好吃的你都吃不过来。

回民街两边的建筑,高低不平,不很统一,加上年代久远,规划的时候,不像现在追求宽敞的概念,因而,街道相对狭窄。街两边镶满鳞次栉比的商铺,其中不乏贾平凹、王西京等名人的题匾。

记得是1992年的深秋,我还在太原工作,利用一个周末,和报社一位同事到西安《女友》还有《喜剧世界》编辑部送稿件。办完事后,晚上我们去逛回民街。从鼓楼“文武盛地”步入回民街,好家伙,灯火璀璨、人潮涌动,两边数公里长的商铺裹挟着不宽的街道,熙来攘往的人流像煮沸的稠粥。

回民街上美食太多,但你可不能一个地儿吃饱喝足,得排队少量小份购买。吃了肉夹馍、麻酱凉皮、肚包肉,还要吃烤牛羊肉串、羊肉泡馍;尝了酸汤饺子,你还要喝黄桂稠酒、酸梅汁……满街的游人,一边学着老陕的话“咥”“美得很”“嘹扎咧”,一边大快朵颐。那情形,至今依然是清晰如昨。

还记得,那次路过晋南老家时,我和同事下车短暂停留。跟亲人们团聚后,在运城银湖饭店附近的街上买了两大袋石榴,送西安的朋友品尝。晚上逛回民街,才知道西安临潼的石榴全国有名。街边摊位上摆满了石榴,咧着嘴,红红的皮,红红的籽。有榨石榴汁的,桶里的和杯里的汁,都是通红通红的。我们忍俊不禁,相视而笑。我们要了两杯石榴汁,不约而同去碰杯,一饮而尽,嘴里满是对孤陋寡闻的回味。

后来,多少次来回民街,已经记不清了。不过,饮食是有记忆的,每次来,都喜欢吃那几样。肉夹馍的肉是腊牛肉,煮得烂,入味深;肉夹馍的饼子烤熟后,溢满着面香,吃到嘴里,面的香甜、肉的香醇沁入心脾,就着胡辣汤,一口下去,咀嚼下咽,美得很……

2010年元旦,因为工作的关系,举家搬迁至西安。后来接父亲来西安小住过几次,每次带他到回民街,他都有把回民街和晋南家乡集市比较的习惯。走得慢,看得多,吃得少,却有几样是他不二的选择:一个是甑糕,一个是炒凉粉,再一个是柿子饼。

回民街是条小吃街,没有大的餐厅饭店,因此,没有排场可摆,不需一掷千金,没有贫富贵贱,又因为人流稠密,不能慢腾腾去吃。排好队买中意的产品,买了就吃,吃了就走,走动中再买。那年带父亲来回民街吃小吃,我特意安排在贾三灌汤包饭店内,又从街上买他喜欢的几样小吃,看到他坐下来认真地吃,尤其是吃甑糕,糯米香软,芸豆绵密,红枣香甜,慢慢吃着,父亲很是满足,还跟我讲在老家试种糯米的故事。

父亲做过教师,后回村里当过村委会主任,也做过居民组组长。有一年,他突发奇想,想在家乡青龙河畔一大片盐碱地试种糯米(家乡叫糯米为江米)。没有想到,这种试验出奇顺利,各个生长阶段都生机勃勃,结果是收获季节,大家都分到了糯米。这样,过节就能够蒸糯米甑糕吃了。

在夏县老家蒸甑糕,一般是把糯米泡软,然后用水煮熟放到碗内,糯米表层铺上大红枣放锅里蒸。蒸熟后,放白糖或红糖,有趁热吃的,有放凉吃的。当时,没有冰箱,剩余的糯米甑糕吊放在院内的水井三分之二处,以防变质。甑糕放凉后,吃起来凉丝丝的、美滋滋的,香甜可口。父亲说,江米种植的成功,惹得邻村村民很是羡慕。

对于吃的回忆和吃的憧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但对于一条小吃街,却有着大同小异的需求,那就是小吃的地域性、味道的独特性、品种的多样性、价格的合理性、街道的别致性……而最为重要的,是围绕这一切形成的文化和人气。回民街招人待见,是因为常说的烟火气息,烟火气息一定可以组成烟火人生。

回民街承载着古城的一脉文明。流动的街,流动的人,流动的风景,流动的美食,组成了斑斑驳驳的影像,形成了豁达乐观的文化。这些常态化的生活,或者生活的常态化,你能怀疑它不是幸福生活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