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8日
下图:村民在包装金刚钻。过不了多久,这批金刚钻将走到“线上”、走向全国。
右图:村民在上交打磨好的金刚钻。广大村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每天自主掌握时间务工,实现了时间自由。
文/本报记者 苏黎原 图/本报记者 金玉敏
近年来,稷山县清河镇荆庄村以“金刚钻”产业为龙头,坚持“双赢”“让利”“整合”工作思想,谱写了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华章。近日,记者来到荆庄村,看到了一个手握 “金刚钻”、专揽“瓷器活”的生动局面。
“双赢”
“双赢”是荆庄村村“两委”坚持推行的第一个工作思想。在“双赢”大局下,村“两委”稳妥地推进村企合作,快速壮大了传统金刚石刀具产业。
改革开放初期,稷山县清河镇荆庄村就以加工金刚石而声名远播,清河镇曾是我国金刚石玻璃刀集散地之一。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东南沿海一带的金刚钻产业发展起来,取代了清河镇的“江湖”地位。
痛定思痛。2014年,当时的清河镇党委政府决定组织一支小分队,到浙江、江苏一带金刚石产业发达地区参观考察。荆庄村现任党支部书记、时任村委会主任崔卫蛋作为小分队的司机也随队“出征”。
崔卫蛋是退役军人,早就知道村里的这个产业需要破茧成蝶。一路上,他瞪大了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用心思考怎样发展金刚钻产业,推进共同富裕。
回村以后,崔卫蛋兴办了昌顺达金刚石刀具有限公司,靠物美价廉、诚实经营、巧打广告赢得市场、滚动发展。该公司现已成为稷山县本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
乡镇企业招工难,难在城里人不愿来村里上班,村里人生活规律又与企业作息制度有冲突。崔卫蛋想,与其勉强把人招进来,不如把产品外包出去,让村民休息时间从事加工。于是,他采用柔性用工办法,把部分加工工序外包给村民,既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又适应了村民的生活节奏,实现了村企“双赢”。
10月27日上午,附近管村一对“姐妹花”周珍娟、周珍叶高兴地驾驶着电动三轮车来到荆庄村。在昌顺达金刚石刀具有限公司内,她俩一人领了4件需要打磨的金刚石刀具,装上车,计划拉到各自家里打磨。
“给全家人做完饭,接送孩子之余,我们打磨这些金刚钻,只需要一天,明天就能送来,能赚一两百元。”妹妹周珍叶估算了一下说。
如今,昌顺达金刚石刀具有限公司一共带动了60户农户从事金刚钻外包加工,户均年收入10多万元,其中,本村约40户参与,包括5个脱贫户。依靠金刚钻产业的拉动,全村60%的年轻农民放弃外出务工,在本村就地就业,户均年收入达到6万元。
“作为农村党支部书记,就是要带着大家发展产业致富,就是要让村民们生活得更好更有质量。”崔卫蛋说。
各行各业都应倍加珍惜合作大局,努力让合作的双方“双赢”。
“让利”
“让利”是荆庄村村“两委”坚持推行的第二个工作思想。凭借这一思想,村“两委”办好了油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
荆庄村是一个种桃大村,过去,全村2300亩耕地,大田油桃就发展了1000亩。但是,受气候、市场价格等影响,油桃产业近几年比较疲软,不少农户一怒之下砍了油桃树,大田油桃总面积降到600亩。
为了盘活油桃产业,村“两委”推行“党支部+产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怎样坚持党的领导?一是坚持合作社姓党,由村党支部书记代表村集体注册成立爱民桃树专业合作社,并明确这是职务行为,不是个人行为。二是坚持理事长在党,明确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合作社理事长,保障合作社“姓公不姓私”。三是坚持决策权归党,由村党支部牵头、党员干部带头,通过土地流转,鼓励村民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等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产业规划、资金筹措、技术服务、风险防控、品牌营销,把群众组织起来规模经营,实现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群众增产增收。
怎样推进合作?技术上,邀请专家进村开展桃树管理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并推广桃树滴灌技术和大棚生产,提升管理水平;资金上,邀请稷山农商银行、农业银行开展“整村授信”,解决资金难题;土地保障上,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集中有序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合作社建设中来。
特别是村“两委”坚持“让利”于民,迅速集聚起人气。比如,在购买农资环节,合作社成员只要上报所需要农资的品种和数量,就能赊购,油桃收获后再付款,且价格较低。
如果说这一“让利”还不明显的话,农机“让利”的幅度之大,会让其他村的村民惊掉下巴。合作社常备耕地机、打药机、割草机等10余台各种农机,合作社成员如需使用,只需加油就可开走,用完开回来,不需付费。
为了做到狠狠地“让利”,村“两委”预先付给相关农资公司部分担保金,使合作社成员每亩投入的5000多元成本基本能做到赊欠,秋后再算账付费。
“让利”到位,合作社的油桃产业迅速盘活。2019年,全村滴灌桃树面积达700亩,占到总面积的90%。在此基础上,又组织党员群众发展冷棚油桃100余亩,日光温室大棚油桃120亩。同时,注册了“稷爱民”油桃品牌,开展农产品无公害认证,擦亮了荆庄无公害油桃新名片。
今年,荆庄村大棚油桃种植户年收入达到七八万元,全村群众年增收350多万元。油桃产业已经初步实现了从传统作业向现代设施农业的转变。“荆庄油桃不愁卖,最远卖到国门外”,这一佳话在稷山广为流传。
2017年,当时的贫困户崔引明,从农商银行贷款10万元,又向崔卫蛋借款5万元,共投资15万元在大田油桃基础上建设一座大棚,当年受益,收入12万元。这几年,他家的油桃长势良好,支撑起两个女儿、一个儿子的学业,全家稳定脱贫。
农村那点账,农民算得很清,只要“让利”到位,农民就会举双手赞成。
“整合”
发展需要整合各方力量。
荆庄村村“两委”坚持的第三个思想是“整合”各种资源。多年来,村“两委”借鉴企业的发展办法,创新思路方法,“整合”村民思想、集体力量、上级投入,以及各方创意,推动乡村振兴,村集体经济从2017年的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00余万元,蹚出了一条支部有为、党员支持、群众拥护、集体增收、农村发展的共赢之路。荆庄村被市委授予“五面红旗”示范村称号,崔卫蛋也被表彰为“全市优秀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
——“整合”村民思想,建设和美乡村。带领村民聚焦“一带头两整治一机制”,坚持“清、拆、改、种、建”五治并举,扎实开展全村环境卫生大整治,对全村大街小巷、房前屋后进行360度全方位无死角清理,转运陈年垃圾532立方米,整治“五堆”125处,拆除乱搭乱建7处,取缔非正规垃圾点3个,改厕110户,新栽种雪松等各类苗木1500棵,建管并重,彻底改善了村庄“脏乱差”的现象,以卫生村的累累硕果凝聚起全村人团结一致谋发展的思想意志。
——“整合”集体力量,推进共同富裕。积极争取壮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并以村集体的名义入股投资新创办的昌顺达金刚石刀具有限公司。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6万元,其中,公司上缴租金21.5万元,金刚石刀具加工股份经济合作社收入40万元,爱民桃树专业合作社收入29万元。全村也逐渐蹚出一条“党建引领、工农互促、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整合”上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近年来,荆庄村先后筹集和争取上级资金260余万元,硬化大街小巷14条,并铺设了排污管道,完成饮水管道铺埋工程1800米,基本实现自来水入户。建设村文化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绿化美化亮化村庄、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深入开展“三零”单位创建工作,确保全村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不断培育良好村风民风,全村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整合”各方创意,投资拍摄电影。今年夏秋,荆庄村筹资约300万元,以乡村振兴为题材,拍摄了一部预定名为“郑直的夏天”的电影。电影以昌顺达钻头厂员工郑直为男一号,讲述他在跌入人生谷底后,找到了真正值得他为之奋斗的方向,带头承包钻头零件初加工工程,完成了逆袭,带领全村共同富裕的故事。
“整合”是全方位的,要兼顾向下、向上、平行“整合”,统筹人流、物流、资金、科技,汇聚各方面力量,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