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8日
本报记者 邢智轩
普法工作机制不断健全,法治宣传氛围日益浓厚,公民法治素养不断提升,法治文化建设亮点频出,普法责任制稳步落实……
“八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八五”普法规划和决议,突出重点,丰富形式,完善机制,法治宣传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效。
全面普及
法治宣传氛围日益浓厚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对“八五”普法作了全面部署。市委、市政府迅速批转《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年12月16日,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在全市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各县(市、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本部门“八五”普法规划。至此,全市“八五”普法工作自上而下全面展开。
——突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作为“八五”普法首要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要点、作为部门普法责任清单共性部分,抓在平常,学在经常,融入日常。2021年以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10次;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工作”专题研讨班,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市委党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各类主体班、公务员培训内容,累计开展培训26批次,受众2300余人。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大众化传播,利用法律法规实施日、颁布日等重要节点,在各级机关单位举办专题讲座,在市县乡村法治文化公园、广场、专栏、长廊等阵地设置宣传栏,在各类新媒体平台广泛开展宣讲解读,多举措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持续开展宪法学习宣传。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组织就职宣誓、“12·4”国家宪法日集中宣誓等,彰显宪法权威。举办弘扬宪法精神签名活动、线上倡议活动、礼敬宪法活动、“司法行政开放日”活动,深化“法治邮路”,推进“宪法进万家”。举办“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暨法治运城建设成就展”,市级普法责任单位220余名领导干部、2200余名工作人员、18700余名群众参观展览,并在部分县市进行巡展。以成就展为主题创作的《法治的力量》情景话剧,线上点击量达13.3万人次,宪法宣传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组织开展宪法“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的“七进”主题宣传活动,宪法学习宣传的氛围进一步浓厚。
——突出民法典学习宣传。持续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通过组织民法典主题讲座、书画展、文艺演出、征文活动、知识测试等,推进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制作民法典类法治动漫微视频140余部,推出“以案释法——民法典在您身边”线上普法云课堂等,在法治文化阵地设立民法典普法版块、区域,打造民法典走廊、民法典小院等,增强法治宣传产品供给。
——全面普及法律法规。围绕加快推动运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法律问题,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线上宣传与线下宣传齐发力,法治宣传与法治实践相融合,大力宣传国家安全、生态和文物保护、优化营商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运城市盐湖保护条例》《运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我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同向发力
人民法治素养不断提升
“现在开庭!”在平陆县第一高级职业中学“模拟法庭”上,“小法官”手中的法槌重重落下,一场模拟“庭审”拉开序幕。11名学生身穿制服,化身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等角色,给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
……
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人民始终是法治社会建设的主体。引导全体社会成员积极参与到法治社会的建设之中,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才能在全社会生根发芽。
——学法、考法、述法,全方位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坚持抓好“头雁”领航学法。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制定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坚持党委(党组)中心组季度学法。组织国家工作人员参加线上线下旁听庭审6800余人次,其中领导干部500余人次。组织观看“执法大讲堂”20期,扩大学法覆盖面。探索推动领导干部考法。试行任前考法,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拟提请任命的市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前考法,并将考试结果作为干部任命重要依据。连续三年组织市县两级国家工作人员宪法法律知识百题测试,累计参加11.61万余人次,其中领导干部1.15万余人次。创新推动领导干部述法。将领导干部年度述法纳入法治建设专项考核,作为评价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职情况重要指标。2021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领导干部年度述法1300余人次,领导干部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显现。
——请进来、融进去、走出去,多维度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聘请法官、检察官等担任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法治进校园”主题活动,举办法治讲座1500余场次,“法治进校园”2900余人次,推动法治副校长“种”好法治教育“责任田”。做好“融”文章。开齐开足法治课程,将法治融入“开学第一课”、模拟法庭、主题班会等活动,融入黑板报、手抄报、公众号等宣传载体,融入法治长廊、法治资源教室、法治文化墙等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学法、知法、守法,增强法治意识。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4个。拓展法治教育课堂。把握寒暑假前后、儿童节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假期带法回家”、青少年暑期公益研学等活动。组织参观法治建设主题展,举办“司法行政开放日”活动,组织学生走进法院、检察院等司法部门,走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走进“青年之家”,近距离感受法治的力量,培植法治信仰。
——知识普及、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多层次强化各类人群法治教育。强化知识普及,发挥普法工作者、法律顾问、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等宣传队伍作用,摆摊设点、悬挂横幅、设置版面等开展集中宣传,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广场、学校课堂等开展宣讲普及;建设法治文化墙、法治巷道、法治小院等,借助户外广告屏、公众号、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向社会大众普及法律常识。强化实践养成,把公民法治素养基本要求融入市民公约、乡村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从遵守交通规则、制止餐饮浪费等日常生活行为入手,在文明城市创建、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等实践中逐步养成守法习惯。强化制度保障,出台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方案、残疾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项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制度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规范化。
统筹推进
普法责任制稳步落实
国家机关是国家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主体,同时肩负着普法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就是把普法责任进一步细化、实化,在执法的过程中进行实时普法、精准普法,以生动直观的方式把法理、情理讲清楚,让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法律规定,自觉执行法律裁决,也让人民群众在法治实践中感受法治精神。这样既有利于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减少执法中的冲突和对立;也有利于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从“一家主唱”到“多部门合唱”,普法格局进一步拓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制定年度部门普法责任清单,结合部门职责及法律法规立改废情况,分年度细化普法内容、对象、方式、节点,进一步明晰普法责任主体和普法工作任务。推动各部门在做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等共性部分法律法规宣传的同时,重点面向执法、管理、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开展与本部门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
——从静态普法到动态普法,普法方式进一步精准。将普法融入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的全过程。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制定修改过程中,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会、论证会、新闻发布会等多渠道多方式解读法律法规出台的背景、意义、价值。各执法、司法机关采取事前告知普法、事中跟踪普法、事后集中普法等方式进行充分释法说理,寓普法于监管,融普法于执法司法,实现“办事与学法同步,执法与普法同步”。加大以案释法力度,健全以案普法长效机制。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等司法执法单位建立普法案例库,不定期向社会发布典型案例,让典型案(事)件的依法处理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
——从个别考核到全面评议,普法责任进一步压实。改变以往仅对司法部门和重点执法部门开展年度履职评议的做法,利用5年时间,分阶段分层次对全市所有普法责任单位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和决议情况开展一次履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作为年度法治运城专项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细化评议标准,开展自查评议、社会评议和实地评查等综合评价方式督促普法责任制落实。目前,已有市委统战部、市委网信办等15家单位参与了第一批履职报告评议。2022年宪法宣传周期间,“运城司法”公众号持续将各单位的履职报告向社会刊登公布,20万余人参与网络投票评议,法治宣传的参与度与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多措并举
基层依法治理深入推进
法治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引领、规范和保障的作用。为破解矛盾纠纷化解难、执法不规范、社会参与不充分等问题,我市坚持用法治理念引领社会发展、用法治思维谋划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社会发展难题,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效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深化示范创建。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从党的建设、组织建设、民主建设、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同时,做好典型宣传普及,与新闻媒体联合开设“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探访”专栏,展示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法治乡村建设的运城风采。“垣曲县‘三四三’工作模式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入选2021年度山西省普法依法治理十大创新案例,并受邀在山西省第三届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会上作经验交流。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8个。
——壮大普法队伍。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编印《“法律明白人”培养手册》《“法律明白人”应知应会手册》,连续举办“农村学法用法大讲堂”,强化“法律明白人”培养。截至目前,共培养“法律明白人”10519人。大力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认定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541户。开展“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专题培训279次。完善和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借助微信群随时了解群众法律需求,通过“每周一次线上服务,每季一次现场咨询,每年一次法治讲座”,为乡村治理提供意见建议。截至目前,全市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微信工作群2039个,受邀进群群众77万人,290名律师担任村(社区)法律顾问。
——坚持普治并举。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专项活动,实施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2021年以来,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30万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13501件,受援总人数达20万余人,咨询量与案件办理数稳居全省第一。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深化“调解进基层”专项活动,2021年以来,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8346件,受理各类矛盾纠纷21536件,调处化解21038件,调解成功率达97.6%。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行政执法公示、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梳理编制乡镇(街道)法定执法职权27项、赋权执法职权55项,开展行政执法业务培训8000余人次,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
立足新时代,谱写新篇章。我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重点内容学习宣传,重点人群教育引导,全力推进普治融合,推动“八五”普法规划、决议全面实施,为我市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