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良田变粮田

——运城市扎实推进田长制改革

2023年11月20日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

运城是农业大市,全市总耕地877.3万亩,年粮食生产260万吨以上,占全省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今年以来,全市抓住全省推进“田长制”改革机遇,推动建立全流程、全链条、全覆盖的农田保护机制和监管网络,多措并举推动“田长制”改革,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用“田长制”治田,让良田变粮田。

强化守田有责

建立责任体系

建立田长责任体系。全市通过建立四级田长责任体系,出台运城市“田长制”实施方案,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制”管理体系,构建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的农田保护责任体系,分别设市级总田长两人,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田长由分管领导担任;县级田长26人,由县级党政领导同志担任,副田长26人由分管副职担任;乡级田长292人,由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村级田长4244人,由行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社区)主任担任,根据村级自然村实际情况,在村级田长下设立网格员,配合村级田长工作,实现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

建立田长运行机制。市、县(市、区)设立田长制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同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承担田长制日常事务。同级纪委监委、组织、宣传、发展改革、公安、财政、生态环境、住建、水利、农业农村、统计等部门为田长制责任单位。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目标责任书,由县级政府每年对各级田长、护田员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健全完善四级田长制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制度、定期督查制度和工作通报等制度,并建立完善考核机制,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监管格局。

明确田长日常责任。市级田长对全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负总责,统筹全市耕地保护、建设、利用和监管工作。市、县(区)级田长对辖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负主体责任,落实田长制配套措施,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组织落实对下级田长耕地保护工作的考核和监管,保障田长制工作经费,公示公告田长制信息,做好耕地保护政策法规宣传工作,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行为,落实激励和奖惩措施。乡、村级田长对辖区内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负直接责任,负责落实上级耕地保护工作决策部署,建立耕地保护监管网格员队伍,把保护责任落实到每一块耕地,组织巡查并建立台账,第一时间发现、制止、报告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等行为。

确保守田有方

全面推动改革

试点先行探路。积极争取芮城县承担全省“田长制”首批改革试点县,坚持先行先试,以“田”为主题、以“长”为关键、以“制”为保障,全力推进“田长制”试点工作。芮城县依托社会治理联动机制,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实现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形成部门密切合作、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县政府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工作专班,在日常巡查、填表程序、上报流程等方面对村级田长进行辅导,指导推行“一田一牌一人”管理模式,标志牌上标注各级田长的姓名、保护区面积、工作职责和监督电话等信息。目前,全县151个行政村已实现标志牌全覆盖。

监管改造并举。按照“一田一牌、一牌一人”的方式布置耕地保护标志牌和田长信息公示牌,标明农田保护区域、土质等级、责任村组、举报电话等内容,采取群众监督加田长巡查的方式,对排放污水、倾倒污染物等毁田行为,推行举报奖励制度,做到耕育防护有机结合。同时,通过田长制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引导农民采取土地翻耕、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调理等改良土壤,宣传推广绿色安全、精量精准、高效简便的优质种粮技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助推产业发展。市县两级田长立足本地气候条件、土壤属性、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种植习惯、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科学把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内涵和要求,开创性探索建设“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在沿黄河津市、万荣县、临猗县、永济市、芮城县、平陆县、夏县、垣曲县8县(市),重点发展以小麦、玉米、杂粮、蔬菜和干鲜果为主的种植作物,发展定位全市的粮食主产区。在沿汾河的新绛、稷山、河津、万荣4县(市),集中打造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蔬菜和干鲜果作物,发展定位为全市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人口密集区和粮食主产区。

做到守田有效

常态长效保障

制度保障常态化。通过全面建立完善“田长制”会议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督查制度、考核制度、部门协作制度、巡查制度等6项试行制度,促进田长制常态长效。实现巡查制度常态化,四级田长对辖区内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责任田进行定期定时巡查,对日常巡查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及时制止,并向上一级田长报告,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推动考核制度科学化,通过制定“田长制”考核办法,结合日常巡查情况、年度卫片执法结果、信访举报等内容进行考核,每年对各级田长履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通报,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进行约谈、问责;对严重失职渎职的,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

源头监控全覆盖。强化源头防控,建立快捷高效违法占用耕地发现查处机制,充分运用卫星遥感、智能视频监控、无人机监测等手段,结合实地巡查,构建“空地”一体化全覆盖的耕地动态监测体系,拓宽群众举报、媒体监督等违法占用耕地发现途径,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改进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受理、制止、报告、查处流程和办法,完善规划和自然资源、农业农村、城市综合执法等部门和乡级政府联动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厘清职能边界,加大耕地保护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芮城县永乐镇永乐村李某,建大棚用的钢架刚拉进地里,就被“三级田长”吉兵杰在例行巡查时发现,由于发现及时,不但没有给当事人造成财产损失,还有效地保障了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

形成合力守良田。强化宣传引导,结合“四下基层”活动,采取村民大会、座谈会及入户走访等形式,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农村建房“八不准”等政策方针的宣传普及,提高干部群众的耕地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监督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严格落实“卫星天上拍、田长地上察”的监管机制,动态掌握辖区内耕地保护利用情况,针对破坏基本农田情况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查处。芮城县实施“田长制”以来,通过构建政府牵头、部门履职、上下协同、左右协同的责任落实格局,全市通报农村乱占耕地建房258起,芮城县无一起违法占地行为;自然资源部下发全市耕地卫片监督核实图斑202宗,芮城县没有一宗,卫片执法违法占用耕地比例由实施田长制前的3.5%下降至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