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2日
他们“走千家入万户”,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他们“以和为贵”,让邻里亲人握手言和;他们“定分止争”,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他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调解化解工作,是人民群众身边的—
编者按 日前,司法部发布《关于表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模范人民调解员的决定》,决定授予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等299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授予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街道铁西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马文生等999名人民调解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其中,永济市栲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河津市城区街道虎岗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白印侠、芮城县风陵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姚建安、闻喜县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吉学军被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本报今日集中刊发我市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事迹,希望全市广大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学习他们对党忠诚、胸怀大局、一心为民的政治品格;学习他们扎根一线、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他们恪尽职守、不辞辛劳、锐意进取的工作作风;学习他们勇于担当、公道正派、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
永济栲栳调委会
普法+调解 “六度”解纠纷
去年,永济市栲栳镇的杨某某和吉林省长春市的齐某某因彩礼发生纠纷,双方争执不下,发生冲突。随即,双方当事人来到永济市栲栳镇司法所请求调解,栲栳镇司法所第一时间指派人民调解员介入调解。经过永济市栲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的释法说理,双方逐渐放弃对立、敌视的态度,达成调解协议,最终案结事了。
栲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共有4名调解员,其中专职调解员3名。近年来,栲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曾连续两年被运城市司法局评为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2022年被永济市委政法委评为平安建设先进组织。3年来,栲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共受理矛盾纠纷263起,其中重大疑难纠纷29起,调解成功259起,成功率达到99%,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
在调解工作中,栲栳镇调解委员会坚持“防调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推动形成“普法+调解”的矛盾纠纷预防机制,把课堂搬到服务现场,让调解员在普法的过程中发现并化解矛盾纠纷,在调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实现普法教育,做到普法与调解融合统一,进而提升群众法律素养,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
此外,栲栳镇调解委员会还探索出一条“以制度为保障,以态度树形象,以法度为支撑,以广度全覆盖,以速度求效应,以满意度为目标”的“六度”调解新模式,通过制度规范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实现“法、理、情”的融合;要求调解员在“态度”上做到“三不”,即:认真排查不遗漏、热情接待不怠慢、及时化解不拖延;在“广度”上做到的“四融入”,即:融入到重点工作、重点人群、重大矛盾和重大活动;在“速度”上做到“三早”,即:矛盾早发现、早预防、早介入,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全力提升人民调解“温度”。
“我们将以此荣誉为契机,不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人民调解工作始终贯穿到法治建设、平安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中去,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以实际行动助推栲栳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栲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姚建安:解难调之事 化难解之仇
今年61岁的芮城县风陵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姚建安,自2001年担任人民调解员至今已有22个年头了。22年来,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满腔热情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先后成功调解各类矛盾案件2100余起,其中重特大案件百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800万余元,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风陵渡口的“姚公正”、中条山脚下的“和事佬”。
由于芮城县风陵渡镇特殊的地理位置,流动人口常在14万人以上,社会治安状况错综复杂,矛盾纠纷易发频发。为了做好调解工作,姚建安主动承担矛盾调解任务。2015年的跨省医疗纠纷案,姚建安名闻黄河两岸;2016年的进地通道纠纷案,双方心悦诚服;2017年的赡养纠纷案,令老者感动流泪,让晚辈心悦诚服;2018年的意外死亡纠纷案,让生者满意,令死者心安;2019年的房屋拆迁纠纷案,他为百姓谋利、为干部解难;2020年的土地纠纷陈年积案,他让双方冰释前嫌;2021年的人身伤害案,他深度剖析,以案释法,成功化解;2022年的土地相邻纠纷案,他以理服人,圆满化解……
由于姚建安在调解工作中,情理交融,法理贯通,且对待群众态度和蔼,不厌其烦,矛盾双方常对他赞叹不已。多年来,姚建安收到了50多面锦旗。这些锦旗,是对他调解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完美诠释。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姚建安说:“调解工作光凭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定的‘道行和法宝’。”在姚建安的笔记里,工工整整抄写着一些案例和法律条文。只要遇到矛盾纠纷,他就翻出这些案例和法律条文,当场一字不差地念给当事人听,然后提出调解意见,使矛盾双方心服口服。22年来,姚建安凭着“道行和法宝”,许多难案、重案迎刃而解。
“我是一名人民调解员,无论矛盾纠纷多难调、多复杂,我都要想方设法解决,群众的需要,就是我努力的方向。”这是姚建安的初心和使命,也是他的座右铭。
姚建安说:“我今年已经61岁了,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在这个岗位上待一天,我就要尽职尽责地干一天,继续当好中条山脚下的‘和事佬’,为和谐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吉学军:“小案”连民生 民生无小事
走街串巷与百姓拉家常、解心结,行走在田间地头为群众普法解惑……吉学军的日常工作,就是与一些家长里短的琐碎小事“打交道”。“别看我们日常调解的都是些小事,但这些可都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若小事未及时调解或者处理不当,就极有可能将矛盾激化,上升为涉法涉诉的信访案件。”吉学军感慨道。
吉学军是闻喜县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一名专职调解员。从事人民调解工作9年来,他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成立“吉学军调解工作室”,先后获得闻喜县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山西省人民调解专家库成员、山西省人民调解协会会员、山西省二级人民调解员、山西省一级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累计接待来访群众5700余人次,解答法律咨询5000余次,受理矛盾纠纷1250余件,调解成功1070余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000万余元。
在吉学军心里,调解工作是一门艺术,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调解员需要掌握“听、查、劝、防”的调解方法。
“听”就是仔细倾听当事人双方的陈述和辩解。“查”就是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对矛盾纠纷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劝”就是在充分了解问题来龙去脉的基础上,找到解决矛盾纠纷的切入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矛盾双方的疏导劝解工作。“防”就是将工作重点从解决矛盾提前至预防纠纷,研究各类矛盾纠纷的特点及发生规律,形成一套有效的解决措施,定期对可能引发矛盾纠纷及群体性事件的苗头问题进行排查化解,主动提供法律咨询和讲解,不仅要将矛盾化解在源头,更要从根源上减少矛盾的发生,切实做到预防为主,标本兼治。
这些年,在吉学军的耐心调解下,许多矛盾纠纷及时化解,更有当事人满怀感谢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对吉学军而言,看到矛盾双方解开心结、握手言和,自己心中满是成就感。
说起未来,吉学军地表示:“要时刻秉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公平公正处理纠纷,将矛盾化解在一线、化解在基层。”
白印侠:调“千家事” 解“万家愁”
今年50岁的白印侠是河津市城区街道虎岗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一名专职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11年来,白印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积累经验,获得了一系列成就。2022年3月,他被推选为山西信访与社会市域治理专家;2022年5月,被评为山西省优秀调解员;2022年11月,被评为山西省一级人民调解员;今年7月,荣获山西省一二级调解员案例演讲赛二等奖。目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印侠调解室”已成为河津市人民调解的一块“金字招牌”。
基层调解工作复杂、繁琐,是大家眼中跑断腿、磨破嘴的苦差事。面对矛盾纠纷日益复杂的新局面,白印侠不断摸索学习,提升自身素质,结合过去7年的辅警经历,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以“稳、准、狠”的工作作风和“五心”调解原则,成功化解一起起矛盾纠纷,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
“稳、准、狠”是白印侠探索出的一套调解思路。“稳”就是在矛盾发生时,先稳住矛盾双方的情绪,避免矛盾激化;“准”就是在了解事情原委的基础上,抓准矛盾纠纷症结,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口,精准化解矛盾;“狠”则是作为人民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不为困难找理由,灵活运用“法、理、情”,解开矛盾双方心结。与此同时,白印侠在调解工作中始终坚持“五心”原则,以真诚之心为群众排忧解难、以耐心化解群众纠纷、以疑心调查事件真相、以公心公正对待双方当事人、以责任心为矛盾双方释法说理,调解“千家事”,解开“万家愁”。
“调解工作虽然平凡但并不平庸。”白印侠常说。基层调解,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无论矛盾纠纷大小,白印侠都坚持做好“连心桥”,耐心化解群众纠纷。
此次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对白印侠而言,是嘉奖,亦是动力。“我将把这个奖项视为新的起点,继续保持对调解工作的热情和执着,不负人民期待,努力做好调解工作,为人民和睦、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白印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