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7日
③
②
①
前三季度,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狠抓高质量发展,持续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坚持稳就业、促生产、惠民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稳步增长。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前三季度,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371元,同比增长6.2%。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第4。
前三季度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0241元,同比增长4.7%。从结构来看:人均工资性收入17063元,同比增长5.9%;人均经营净收入4147元,同比增长4.5%;人均财产净收入1768元,同比下降1.4%;人均转移净收入为7263元,同比增长3.6%。
前三季度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228元,同比增长8.0%,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从结构来看: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5631元,同比增长8.9%;人均经营净收入为3837元,同比增长9.0%;人均财产净收入为279元,同比增长4.9%;人均转移净收入为2481元,同比增长5.0%。
从调查数据分析,前三季度我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以下特点——
运城市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上年同期。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7%,增幅较上年同期明显放缓,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0%,高于上年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基本持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实现高质量平稳增长;
运城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继续缩小。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3.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47,比上年缩小0.08,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进一步缩小。
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
成居民增收主要支撑
从收入结构来看,前三季度运城市城镇居民收入中,人均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接近6成,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成,是拉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同样,对于农村居民而言,人均工资性收入和人均经营净收入均呈高速增长态势,两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和对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均在8成左右,是拉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前三季度,我市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居民的三种收入——
工资性收入方面。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临时务工人员等就业重点群体,提供“10+N”公共就业服务,组织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加快“技能运城”建设,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推进订单式、项目制培训,持续推动“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提质增效;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自2023年1月1日起调整现行的最低工资标准,全日制用工月最低工资标准依次调整为一类1980元、二类1880元、三类1780元,各增加了10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一类21.3元、二类20.2元、三类19.1元;加大公益岗位开发力度,解决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人员等特殊群体就业问题。截至目前,2023年兜底安置公益性人员1067人,组织就业见习1964人;全市13个县(市、区)零工市场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累计提供就业岗位4.1万余个,促进就业1.2万余人。
经营净收入方面。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市场活力,统筹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位居全省前列;落实国家政策持续推进减税降费,对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实行纾困扶持,阶段性实施缓缴失业保险费,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农业生产形势较好,今年夏粮喜获丰收,夏粮面积、总产和单产实现“三增”;通过省校合作、招商活动和直播带货,进一步畅通农产品产销对接渠道,农产品营销成果显著。
转移性收入方面。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2022年1月1日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113元,每人每月增加5元;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从2023年1月1日起,对2022年12月31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7月31日前按时足额发放到位;全面落实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按当地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0%—40%和45%—55%确定,同步提高特困供养标准。
下一步,要继续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还要继续围绕居民收入的主要结构精准施策:稳就业,提高工资性收入;稳主体,提高经营性收入;拓渠道,提高财产性收入;强保障,提高转移性收入。
图① 忙碌的东湖农贸市场人来人往。
图② 沃尔玛超市内市民正在购买所需商品。图③ 市民在荣河1+1生鲜超市选购菜品。 本报记者 陈方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