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五个行动”

2024年01月08日

中国共产党运城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3年8月4日举行,会议对全面实施产业转型作出安排部署——

一是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开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园区,强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迭代升级,加快打造新型铝镁合金产业基地、精品钢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着力建设绿色节能示范区、新能源产业集聚区、智慧能源网联区和清洁利用先行区。

二是实施战新产业培育壮大行动,深入实施“415”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打造“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超前布局和发展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和人工智能、光电科技等数字产业,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三是实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行动,大力发展“特”“优”农业,加快“果品蔬菜、饮品酿品、主食糕点、药材药品、肉蛋制品”五大产业集群建设,建设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广“运城面粉”“运城苹果”“运城蔬菜”三大品牌。

四是实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行动,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牵引,深入实施文旅融合“双十工程”,建设绿水青山中条新生态文旅经济示范带,擦亮“关公、盐湖、黄河”三大金字招牌,鼓励商贸企业连锁发展,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

五是实施数字赋能加速推进行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核心产业,创建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建设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

办好七件大事要事

全会指出,要进一步夯实加快转型发展的基础支撑,办好一批大事要事,奋力推动支撑强化实现新突破。

一是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落实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出台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1+N”政策,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完善城市和县乡村商贸物流体系。

二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拓展“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推广应用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诚信社会,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推动各项惠企政策落地兑现。

三是做好治水兴水大文章,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全面深化“五水综改”,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供水规模化工程建设,系统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建立合理水价机制,完善“河湖长+河湖长助理+巡河湖员”机制,构建防灾减灾工程体系。

四是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着力推进4E级国际机场改扩建,实现航空口岸正式开放,加快出省口高速连接线建设,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构建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五是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加快建设“五条绿色走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统筹做好盐湖保护利用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运城行动。

六是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加快实施中国文化传承弘扬展示先行区建设工程,大力发展文博、文创、文娱产业。

七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盐临夏一体化发展,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用足用好七个平台抓手

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的重大载体,强调要用足用好平台抓手,奋力推动引擎增效实现新突破。

一是用好用活产业链“链长制”,建立“链长+链主”工作推进体系,聚焦10条重点产业链,实施“八大行动”,支持“链主”企业、链核企业、链上企业做大做强,再新增一批省级“链主”企业和百亿级大型企业。

二是加快特色专业镇建设,壮大专业镇整体规模和综合实力,完善市级特色专业镇遴选认定标准,强化特色专业镇考核激励和动态管理,加快完善公共服务平台,锻造县域经济长板优势,打造北方地区新的特色制造产业集聚区。

三是打造开发区升级版,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拓展“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三改集成,提高开发区服务质效,滚动开展“三个一批”活动,用好“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字号招牌,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制造业产业转移。

四是建强建好乡村e镇,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乡(镇、街道)集中建设区域电商平台,构建“产业+电商+配套”生态,引进一批大型电商企业,形成新型电商发展空间。

五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实施公平统一的市场监管制度,完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加强多元化融资支持,弘扬新时代晋商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支持民营企业进入产业转型、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领域。

六是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七是持续强化招商引资,深化招商引资体制机制改革,综合运用12种招商方式,强化招商引资政策兑现落地,建立招商引资项目跨县域流转协调机制,努力把大项目好项目留在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