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8日
大运新能源汽车生产线。 本报记者 陈方斌 摄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战新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去年以来,我市持续用好“五抓一优一促”经济工作主抓手,深入实施“415”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战新产业活力涌动、蓬勃发展——
截至去年11月,全市战新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2%,提前完成我市“十四五”20%目标任务;7家企业被认定为山西省2023年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新培育24家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全市此类企业总数达到123家,全省排位第二……
各项数据,无疑令人振奋。
放眼全市,战新产业已形成接续成长的良好态势,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战新产业实现规模化、高端化、低碳化发展,激发更强劲发展动能,是优化我市经济结构的应有之义、必要之举。
聚焦
重点领域领头前进
在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平均每两分钟就可以生产一辆新能源汽车的车身,智能制造工厂建设、智能工厂标准应用将企业生产效率提升近30%,将人工成本降低近50%,充分彰显“链主”企业的强劲实力;
在山西天海泵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海泵业”),产品设计全部利用CAPP、CAM等技术,产品生产采用先进的装配流水线和机器人自动加工单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内设9个重点研发部门为科技创新护航助力。去年,天海泵业被认定为山西省2023年省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
在山西北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铜加工向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六辊可逆精轧机、铜箔可逆精轧机等国内外先进设备在车间内随处可见,智能化生产系统助力企业高效生产;
……
重点企业引领发展,重要领域迸发全新活力。
数据显示,去年1月—11月,我市规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5.7%,高于全省增速(4.5%)1.2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3名,战新产业同比增速达到2%。
喜人成绩来源于我市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
去年以来,围绕战新产业重点领域,我市制订《运城市实施战新产业培育壮大行动方案》,持续推动“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成形成势。
——在“合”的方面,推动智能制造提质升级,新增高义钢铁、八达镁业等7家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天海泵业、水发振鑫等9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全省开展数字化转型贯标机构和试点企业遴选,我市5家(全省14家)入选全省数字化转型贯标机构、10家(全省49家)入选试点企业。
——在“汽”的方面,大运汽车成功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协调解决大运汽车10万辆纯电动轿车项目生产准入问题;为大运汽车申请2020—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国补)资金;召开运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峰会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招商引资大会,现场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32.5亿元;举办“‘链’出高质量‘智’创新未来”汽车产业链招商推介会,进一步推动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夏县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集聚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本地配套率。
——在“生”的方面,举办山西省现代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运城)座谈会、特医食品专题研讨会暨新产品发布会等活动,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建设晋南新特药基地和中医药强市,亚宝药业推出2款特医食品。
——在“材”的方面,以精品钢、铝镁铜合金等为基础优势材料,加快延伸产业链,开发新产品;承办山西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搭建新材料产需对接平台,推动中铝山西新材料与华海康道、康庄等5家链上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涉及金额16.6亿元。
除此之外,在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和大健康、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新产业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不断加速,形成了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根植性强的重大项目,培育出全新的经济增长点。
集聚
规模效应加速发展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要培育壮大战新产业,只靠重点企业、重要项目显然不够,还要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作用,在集聚要素资源、完善产业生态等方面下功夫,形成全新的区域增长极。
在我市,产业集群所形成的规模效应不断凸显。
清控科创产业园(运城)项目作为运城市“1311”重大工程项目,旨在打造集智能装备制造、汽车零配件生产、机械制造等企业生产、研发、办公、人才公寓及其他配套商业于一体的全链条的生态产业集群,目前一期16栋厂房已全面完成建设,有12家企业入园投产;
夏县水头工业园区内,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地赶制着磁芯订单,这些像磁带一样成卷的带材以及或方或圆、颜色多样的磁芯便是由山西纳能科技有限公司这家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该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等行业;
……
多项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市持续深入实施“415”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打造“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也离不开我市在战新产业上加快发展、聚合要素、完善链条,实现融合集群发展。
产业集聚形成的规模效应,不仅能把战新产业的“蛋糕”做大,还能带动一大批中小微企业发展。
去年,我市网易“双创”基地、烨兴物流运城创新创业基地、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产业基地等3家单位被认定为“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双创”基地3家,省级“双创”基地33家,市级“双创”基地62家,“双创”基地数量全省第二。
创新生态建设的稳步推进,也能吸引更多的战新企业到我市落地生根,形成更强大的集聚效应。中铝山西新材料获批2023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实现近10年“零”的突破,新增大禹生物等3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创新生态良好,对吸引外来企业落地、持续壮大战新产业很有益处,相信在各项措施综合作用下,会有越来越多的战新企业落地我市。”运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宗泽表示。
下一步,我市将以建龙、亚宝、银光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推进一批装置升级改造、特种钢、铝镁精深加工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和大健康、节能环保、新能源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实现规模化、高端化、低碳化发展。
保障
要素聚合助力壮大
战新产业的全面“发力”,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在产业布局、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蓄力”。
亚新科工业技术(运城)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一期)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忙碌地转运着施工物料;工人们调试设备,加快施工进度。
“从去年开工至今,多亏了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工作人员的帮助,才让项目建设如此顺利。在项目建设初期,开发区协调解决了用电问题,后来又派专人与我们对接,定期进行现场指导,为我们办理土地、开工许可等手续提供了诸多便利。”亚新科工业技术(运城)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韩龙飞说道。
亚新科工业技术(运城)有限公司在项目建设上所获得的帮助,并非个例。从全市范围来看,入企服务更是扎实开展。
我市成立6个入企服务工作专班,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主,助企纾困和精准解决企业难点堵点问题;落实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89户企业享受到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
除了针对企业的贴心服务外,我市各县(市、区)也积极发力,全方位优化产业布局。
全国最大的县级光伏领跑技术基地引领芮城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发展。为开辟绿色能源经济发展新赛道,芮城县确立了“一枢纽十三基地”的实施路径和规划,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展链,全面延伸碳中和产业链,打造芮城模式。
盐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关部门在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创新、营商环境等重点工作上持续发力,大力推动绿色节能项目建设,致力于打造绿色低碳循环示范园区;
临猗、夏县数字产业类园区和永济光电产业园积极建设培育中,正在加速招引一批智能穿戴、计算机外设等电子设备生产企业;
……
要素聚合,正助力战新产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