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好寒假”共同努力

许朝军

2024年02月02日

寒假已经来临,各地教育部门陆续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学生过一个充盈文明、安全、健康底蕴的“美好寒假”。各级各类学校也纷纷采取措施,积极引导学生过有意义的寒假,为“美好寒假”营造良好氛围。这些有益的干预和引导,确实是“美好寒假”落实的前提和基础,但笔者认为“美好寒假”的实现更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社会和家庭合力共为、多向奔赴。

离开有规律的校园学习生活,离开专门教育力量的监督监管,寒假注定是一个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特殊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如果教育力量撒手,青少年学生极易进入专业监管监护“空白期”;家庭监管如有松懈纵容,青少年将进入脱缰“放羊期”;社会供给和保障如不到位,青少年难免会遭遇诸多成长隐患性因素包围的“沉陷期”。

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过上“美好寒假”,尊重青少年成长规律是前提和基础。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应站在“我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如何保障落实”等角度积极而为,助力营造良好寒假氛围。

为“美好寒假”助力,教育部门要从做好假期准备、构建监护氛围、净化假期环境、规范教育监管等角度发力,积极引导学校上好以“安全度假、文明度假、健康度假”等为主题的“最后一课”;要围绕“双减”政策落实,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同时做好假期作业设计、假期家访、为青少年学生假期生活添彩等工作,让寒假在“双减”氛围下实现“美好”目标。

“美好寒假”离不开家庭的助力。家长要主动落实学校假期生活指南要求,同时在科学沟通、构建和谐家庭育人环境和亲子关系的基础上,指导孩子制定科学的假期学习和生活计划,既不过分干涉孩子的假期学习,避免人为制造“第三学期”,又要给孩子补上亲情课、亲子沟通课、家务劳动课、阅读素养课、社会文化实践课等,构建一个充满家庭育人智慧的“假期亲子成长环境”,营造与节日气氛相融合的家庭“寒假氛围”,让孩子的成长实现科学健康意义上的连接延伸,防止与学校的成长教育断裂脱节,从而实现“美好寒假”目标。

“美好寒假”离不开社会育人环境的供给到位。相关职能部门要净化节假日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同时积极营造节日育人氛围,提供必要的设施以及专门针对青少年的文化主题活动,包括丰富节日期间文化消费和产品供给,这样才能让青少年沉浸到“社会育人氛围”的善意关爱和呵护中,“美好寒假”也才能从根本上得到实现。

“美好寒假”需要多向奔赴,履责到位是前提,合力而为是原则,积极主动是态度,营造氛围是关键。因此,科学建立各级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督导评价纳入教育履责体系的“多位一体”工作机制体系,是打造和实现“美好寒假”的根本基础。有了这些前提和基础,“美好寒假”必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