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州鼓乐:六度亮相总台春节舞台

■梁 冬

2024年02月22日

37年来足迹遍及全国,鼓声传及海外三十多个国家、地区,荣膺数十枚奖牌、证书,创造了多项国内外第一,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国之瑰宝”……2024年,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携绛州鼓乐再度登上总台春晚,又一次展示了绛州鼓乐的魅力。

2024年总台春晚鼓乐类节目《鼓舞龙腾》中,只见1面领鼓引领33面鼓奏起气势磅礴、悦耳动听的民间乐曲。绛州鼓乐强烈的艺术冲击力给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节目播出后,笔者联系到绛州鼓乐传承人杨定宏,他感慨:“每年春晚节目的编排,自己都参与其中,这些年的演出场面都历历在目。今年绛州鼓乐再度荣登总台春晚,算上之前1996年、1997年连续两届央视春节音乐歌舞晚会,2006年央视春节元宵节晚会,2012年第一届央视春节网络晚会,这已经是绛州鼓乐第六次登上总台春节文艺舞台了。”

作为一支来自农村的文艺团队,绛州鼓乐艺术团能够频频登上总台春节文艺舞台,背后付出了多么巨大的努力,这一路又是怎样走过来的?

新绛县古称绛州。绛州鼓乐的形成年代已久,最早可追溯于初唐。据载,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世民在汾河畔唐王堡屯兵,就有军中鼓乐,河东士庶歌舞于道,军中作有《秦王破阵乐》之曲。绛州出土文物表明鼓乐在唐宋时期就十分流行。绛州鼓乐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每年春节都要进行花鼓、鼓车、鼓乐大赛,流传于民间的鼓乐曲调就有百余曲。

1980年,时任新绛县文化馆馆长的王秦安立志将散落在民间的鼓乐曲谱挖掘、收集、整理出来。他深入农村,用了整整四年时间,整理出《秦王点兵》《老鼠娶亲》《牛斗虎》《厦坡滚核桃》等30多个鼓乐曲调。整理出鼓乐曲调后,王秦安又从民间召集农民,组织起一支农民鼓乐队,这些农民鼓手来自全县各个乡镇,一有赛事他们就集中训练,每天坚持训练达15个小时,每人每天敲鼓点在15万次到20万次,木质坚硬的鼓槌,在30天的排练中竟打断了400多根。就是靠着这种“干打垒”精神,他们从县里打到地区,从地区打到省城。1988年2月,文化部在北京举办规模空前的民族管弦乐“龙乐音乐周”展播。开幕式上,绛州鼓乐被搬上了人民大会堂,大展风采。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将演出予以实况转播,使新绛鼓乐一夜成名,第二天首都各大报纸好评如潮。音乐大师李焕之在闭幕会上特意点到绛州鼓乐:“特别鼓舞人心的‘绛州鼓乐’搬上了首都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它那宏大壮观、气吞山河的气势,实在令人赞美不已。”1992年,全国民族音乐舞蹈大赛上,绛州鼓乐团演奏的《秦王点兵》技压群芳,以9.88的最高分荣膺榜首,夺得大赛第一名。

1995年9月,绛州鼓乐团第一次应邀出访,参加在丹麦奥尔胡斯市举办的首届“在东方”节日周。“泥腿子”渡洋出国演出,成为当地的一大新闻。绛州鼓乐团在丹麦停留5天,分别演出了5场,数万观众观看。每次演出结束,整个音乐大厅掌声如雷,演员谢幕多达6次、连返4场,观众还是不肯离去。奥尔胡斯市长在举办的招待酒会上说:奥尔胡斯音乐厅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座无虚席;从来没有过这样全场起立长时间鼓掌;从来没有过这样连鼓掌带跺脚这般狂热。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在观看了节目后,特意亲切接见了绛州鼓乐艺术团。

一鼓激起千重浪,之后的绛州鼓乐团多次应邀出访演出。2005年9月12日,香港迪斯尼乐园开幕,鼓乐团作为内地的艺术团体参加演出。2006年11月,绛州鼓乐艺术团受日本邀请,在日本几个大城市演出11场,场场爆满。从日本返回后,2006年12月18日,绛州鼓乐团又受澳门特别行政区邀请,参加澳门回归七周年纪念演出,这已是他们继参加第六届澳门艺术节、第十六届澳门国际艺术节和举办的迎春活动之后,第四次赴澳门演出。绛州鼓乐团也成为当时山西省出国、出境演出最多的文艺团体。

绛州鼓乐团在国内外打了几千场,但毕竟还是一个业余的文艺团体。有演出任务,他们组织起来,打点行装就出发;没有演出任务就回家耕作。如何使这一业余团体走上专业化道路,经过深思熟虑他们为自己制定了打鼓、做鼓、卖鼓、演出的思路,使绛州鼓乐这一国家非遗文化遗产,得以长期保存发展起来。

如今的绛州鼓乐作为新绛优秀文化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合着铿锵有力的鼓声,那慷慨激昂的鼓声擂响千年古绛州的每一个清晨,也正努力地敲开每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