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6日
近年来,随着我市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农业生产者尤其是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对农业设施用地的需求日益增长,优化农业设施用地管理已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市政协委员徐隽铭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市设施农业用地存在不少供需矛盾,用地政策执行过程中还有不少难点和堵点。
“以一个乡镇为例,该乡镇在国家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发出卫星图斑警示后,全部拆除原设施用地的附着物,致使经营户大量农机具、灌溉设施以及化肥等生产物资只能露天堆放。然而,该附着物拆除后,并未进行复垦,既不能耕种,又不让使用,造成耕地资源闲置浪费。”徐隽铭认为,提高设施用地的集约利用率,可以在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农业经营主体对设施用地的合理需求。
徐隽铭建议,国土资源管理和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业设施用地使用管理情况调查,掌握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规模和其对设施用地的需求、使用情况,并对经营主体违规或超标使用设施用地的要予以纠正,对经营主体合理的设施用地需求,要优化审批管理服务,依法依规尽快办理审批手续。同时,积极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者集中兴建配套设施,鼓励相互联合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建,如粮食临时仓储、烘干、晾晒场、农机临时存放库棚等,以提高农业设施使用效率,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在基层,设施农业用地的合理利用,关注度越来越高,农业经营主体和相关管理部门存在对‘设施农业’概念认识不统一、设施农业用地备案与监管机制有待健全等反映比较强烈的共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主动建立健全和基层农户的沟通协调机制,立足基层需求,为有关部门提供更多的供地参考。”徐隽铭说。
本报记者 刘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