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是春天的精灵

■梁 冬

2024年03月26日

春天一拉开序幕,平静的大院,此刻有了骚动,鲜见的鸟儿,也在树枝梢头啼鸣起来。

天刚放亮,我便被阵阵鸟啼叫醒。鸟啼声婉转悦耳,挑逗得人心里怪痒痒的。我索性坐起来,把椅子搬到窗前,细细而又静静地听那声声鸟啼。

“近水知鱼性,在山识鸟音。”鸟儿自有自己的语言,只不过我们听不懂罢了,但细细揣摩便能悟出它的真谛。它们动情地叫呀、唱呀,原本是情感的需要、生命的追求,特别是那雄鸟,为了取悦雌鸟,不仅亮出自己的羽毛,使之艳丽夺目,而且借助悦耳的歌吟,抒发情感,款叙衷肠,求得配偶的欢心。

我们何尝不愿意听听天籁之音,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大自然的天籁是一部含蕴无穷、备极艰深的交响乐,即使要图解其某一章节,恐怕需要好好思索,也需要深邃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生命体验。那美妙的音符,令你深深地陶醉。

鸟儿的啼叫,使我想起一件揪心的事。一天,在春燕的窝下方,一只刚出窝的小燕突然死去,两只燕子围着掉在地上的小燕,如泣似诉,凄惨地啼叫着不肯离去。那啼鸣不似平日的欢鸣,让人心里也一阵酸楚。看到这些,我又想起那些鸟儿的婉转啼鸣,被人们构思出各种神话传说,寄寓情思。

有一种布谷鸟,在春天刚到之时,便发出一阵阵“布谷,布谷”的叫声,但当小麦返黄时,生灵的天性又闪现出来,发出一种“边黄,边割”的叫声。同一种鸟,不同时节发出两种不同叫声,不能不让人疑惑。也许这是一种基因,到了某时间段,作为条件反射,这一基因便自然而然地反射出来。

何止是布谷鸟,南方有一种鸟是清明之后才出来,中秋之后就没了踪影。那是一支令人心酸的歌。

相传从前,有一位继母想让自己的亲儿子独霸家产,经常虐待继子王刚。一天早上,她把两个儿子叫到身边,要他们到后山种麻,并绝情地说:“谁的麻出了苗就回来,不出苗的死也不能离开地。”说着把提前炒熟的一兜儿麻籽递给王刚,一兜儿生麻籽塞给儿子。不料途中弟弟贪吃,不知情的哥哥将炒熟的麻籽换给弟弟,结果弟弟种的麻没有出苗。憨厚的哥哥,替弟弟照看出苗,在荒山野岭被野兽吃了,可怜的弟弟白天等夜里盼,一天夜里终于连饿带怕死在了山里。

弟弟死后变成了一只鸟,撕心裂肺地惨叫着:“王刚哥,等等我,娘炒麻籽谁知道……”它伸长脖子,天天飞,夜夜叫。

“王——刚——歌”,这个美丽的故事和悲情的传说,大概是人们把世间的苦乐悲欢,寄托给鸟类,让它们与人类一起承担情感的重负。反过来,那些令人肝肠寸断的禽言鸟语,日夜响在耳边,也同样炙灼着、裂解着一颗颗善良的心。

这真是“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