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务服务中心锚定“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发力——

政务服务向“优”上“新”

本报记者 杨红义 杨 琳

2024年04月01日

从线下办事“只进一门”,到线上办事“一网通办”,再到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高效办成一件事”成为今年的热门话题。

运城市政务服务中心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精神,聚焦惠企便民目标,以政务服务的向“优”上“新”,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从“一窗办”到“平行办”

3月27日,记者走进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不动产办理区域,十多个综合窗口清一色整齐划一,曾经的存量转移、抵押登记、首次登记等令人眼花缭乱的单项环节窗口已经成为历史。

“之前的窗口不仅多而且复杂,好不容易排到了跟前,却被告知‘排错了’,浪费了大把时间。现在只需要坐等叫号,去任何窗口办理都‘一气呵成’,真是省时、省力又省心!”窗口前,正在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的王先生对如此贴心的“一窗通办”赞不绝口。

从“多头跑”到“一窗办”,群众政务服务体验感的提升,得益于市政务服务中心对“一窗通办”内涵的不断延伸。

“在‘一窗通办’的基础上,我们推出平行受理,对之前的18个窗口进行优化,整合成现在的10个综合窗口。同时,强化司法查询、收费、领证等5个窗口服务。”市政务服务中心不动产综合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刘磊介绍说,“以二手房买卖为例,过去群众需要依次跑不动产、税务和水气暖等部门,做‘一堆事’。如今,只需要手指点一下或跑一个窗口,申请就会同时发送到相关部门,变成‘一件事’。”

“只进一扇门,只跑一次路。”平行受理让企业群众线下办事的第一步得到进一步“瘦身”,同一事项能够进行多种类审批,各个部门互联互通,由“串联”变“并联”,实现“一窗终办”。

立足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成本最小化,市政务服务中心科学合理设置窗口、配备人员,推动行政许可事项实行“无差别一窗受理”。同时,制定实施《综合受理窗口业务手册》,以受理条件唯一性为标准,提供受理清单和样本,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到申请材料表单化、审查材料可视化、办事指引清晰化。另外,为拓展服务载体,市政务服务中心还推出政务服务微视频专栏——“运”课堂,通过视频讲解的方式,让企业和群众更直观地了解办事流程、申报材料,更方便快捷地办理各项业务。

从“多地跑”到“跨省办”

“去一趟乌鲁木齐,来回机票都要几千元,加上好几天的时间成本,办事成本实在太高了。有了‘跨省通办’业务,这些麻烦都解决了,办事非常方便。”3月20日,市民张先生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办理公积金提取业务时,对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

为有效解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问题,进一步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政务服务水平,实现跨区域不动产登记资源共享,市政务服务中心按照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的服务模式,全力推动实施“跨省通办”。

据了解,张先生儿子生前在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任职,后遭遇车祸不幸去世,而公积金是在乌鲁木齐市缴存的。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与乌鲁木齐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取得联系,并在网上上传所需资料。拍照、填表、录入资料……前后不到10分钟,整个流程业务就办理完结。

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不仅要打破部门壁垒,还要突破地域限制。“跨省通办”让相隔千里的企业和群众均可就地申请办理另一市的不动产登记业务,实现线下“就近办理,只跑一次”。

去年12月22日,市民何女士和张先生因长期在陕西渭南出差,无法及时回运城办理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听说两地实现“跨省通办”后,就带齐申请资料到渭南市“跨省通办”专窗申请转移登记。

渭南市工作人员根据运城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受理要求当场核验申请资料,确认无误后,登录平台录入信息、上传扫描件。完成异地受理后,线上推送给运城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审核,并将纸质档案邮寄到运城市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

2023年12月25日,何女士、张先生如愿以偿,拿到心心念念的不动产权证书。这,也标志着不动产登记业务跨省跨地域互认互通、跨省通办在我市正式落地。

从“等着问”到“抢着办”

21人进入全国季度总决赛,5人进入全国二十强,3人进入全国总决赛,两人获全国总决赛优秀奖,特别是陈丽萍获得全国总决赛季军……

去年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第三届全国行政办事员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上,市政务服务中心参赛选手出手不凡,佳绩连连。

所有荣耀和光环背后,是个人的不懈努力,是政务服务中心平台的培养。夺得总决赛季军的陈丽萍,2021年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后,先是被安排到导服台从事帮办代办工作,掌握基本技能后,又被安排到中心3楼的行政审批综合窗口,进行多岗位历练。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新进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有序开展业务技能衔接工作,持续打造业务精、能力强、作风优的优质政务服务团队,市政务服务中心通过“首席教”“老带新”等模式,工作时间“带”、下班时间“教”,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新进窗口工作人员的政务服务能力突飞猛进。

“除了分配‘师父’外,中心还别出心裁,安排了各种类型、规模的‘学习会’:每天8点40分到9点是晨会,每周两次小组会,一周一次30多人的大组会,每个月有2次至3次的线上培训,每年还有1个月到2个月的集中培训。”谈及从“职场小白”到“服务标兵”的经历,陈丽萍感慨万千,“这样的千锤百炼,自己不进步能说得过去吗?”

服务窗口是政府与群众打交道最直接、最频繁的“第一线”。以业务标兵陈丽萍为楷模,市政务服务中心“比学赶超”蔚然成风,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日新月异。

“以前,对办事群众,大家习惯于‘等着问’,现在则是‘抢着办’,满腔热忱主动服务。群众在大厅办理业务,不管走到哪个窗口,工作人员都积极主动上前询问,然后与综合受理窗口的其他同事协同办理,尽快让他们得到满意的结果。”综合受理窗口组长王晶说。

“政务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党组成员、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郭晓琳表示,下一步,将坚持制度创新、数字赋能“双轮驱动”,全面形成高效的便民利企政务服务体系,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