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县风口村积极探索产业带动、资源撬动、服务驱动等发展模式——

“绿”满风口 满目生机

本报记者 范 娜

2024年04月01日

上图:工人在风口驿农林旅康养小镇建设农产品展示中心。

风口村村民在中农乐桃花源干活。 特约摄影 郝 健 摄

从黄沙遍地,到生态焕发蓬勃活力;从“有女莫嫁风口汉”的贫困往昔,到别墅洋房建不停的繁华今朝;从集体经济一穷二白,到实现数十万元收入的华丽蝶变……

近年来,平陆县张店镇风口村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目标,以村企联动发展绿色生产力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产业带动、资源撬动、服务驱动等发展模式,成功实现了规划先行、路子找准、群众致富、经济活跃的发展目标,奏响了风口村乡村振兴的壮丽乐章。

日前,记者前往风口村,近距离感受该村的发展活力和生态的独特魅力,见证这片土地上的勃勃生机。

“单一”到“多元”

产业带动促民增收

春暖花开,风口村桃花源的桃花如约绽放。3月26日,记者来到这里时,这儿随处可见工人忙碌的身影,他们或浇灌,或剪枝,或嫁接,其中一名工人操作着一辆农药喷洒弥雾机在为桃树打药。

随着弥雾机的缓缓前行,药罐里的药液以气雾的形式被喷到两侧的桃树上。远远望去,青绿色的机身,白色的气雾,弥雾机犹如梦幻的蝴蝶般在桃树间飞舞。

“现在是桃花露红期,你看这花骨朵再过两三天就开花了。我们得趁着这个时间赶紧打杀虫杀菌药,防止病虫进入花苞。”山西中农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农乐”)总经理、桃花源基地负责人胡肖龙捏着一个含苞待放的花骨朵解释道。

2017年,风口村凭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能种出甜果子的优势,再加上交通便利等条件,被中农乐选为精心打造中农乐桃花源的理想之地。中农乐在风口村流转了1300亩土地,同时成立了桃树研究所,根据风口村的土壤、气候和市场需求,对适合种植的品种进行研究、筛选。

“刚开始,我们在这里种了白桃、黄桃、毛桃等七八个品种,经过这几年不断的种植试验、研究示范,淘汰了一批又一批,最终选定了既好吃,又好卖,还适合长途运输的枣油桃系列品种。”胡肖龙颇为自豪地说,现在桃花还是花骨朵呢,就已经有客商下单了。

桃花源的创立,不仅为企业开辟了更多的创收途径,也为风口村的村民提供了在家门口务工的便利条件。

胡肖龙介绍道,平时基地有二三十个固定的工人。在疏果、采摘的时候,需要的工人比较多,有一二百人,用的都是本村的工人,方便一些。

采访当天,记者碰到了3名工人正忙着整理修剪下来的树枝。只见她们手握一根较长的树枝,将地上横七竖八的树枝挑到一起。

风口村村民王中翠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这个基地成立我就在这儿干活了,到现在已经7年了。每年都是从3月份开始干活,一直到八九月份,疏果、整理树枝这些活我都干。工资按天计算,每天工作8小时,能挣100元。”王中翠说,她家的20亩地都流转给了桃花源,她家有6口人,除了她在家门口务工,其他家人都出去了。土地流转后,流转费用加上一家人的务工收入,比种粮食的收入要多很多。

风口村共有耕地面积3800亩,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近年来,开始发展露地西红柿、小麦、桃、柴胡、黄芩种植等特色产业。依托中农乐风口桃花源基地,流转土地1300亩,通过征收土地流转服务管理费及组织群众务工的方式,每年可提供180个务工就业岗位,实现了产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目标。

2022年,风口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风口村番茄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了从育苗、种植、管理、采摘、包装到销售的一条龙保姆式服务,现已投入资金48万元,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

桃、西红柿、中药材种植等产业的相继发展,使农民摆脱了单一种植模式,实现了经济收入的多元化。这些产业,也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渠道。

“荒坡”变“绿洲”

资源撬动实现“三赢”

在风口村村北,风口驿农林旅康养小镇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走进小镇,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农产品展示中心的框架已经高高矗立,展示中心的雏形初现。几座造型别致的星空房也已经拔地而起,为这里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采。

“这一块占地500多亩,以前这里都是荒坡荒地,如今我们在原有地块上进行了整理,并作了适当改造,把它打造成康养小镇。环境好了,人就能留下来了。”风口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波龙介绍道。

风口驿农林旅康养小镇是一个由山西风口巨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山西风口绿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农林旅康养示范项目。项目的市场目标定位是集餐饮、住宿、休闲、采摘及体验服务于一体,为游客提供不一样的乡村时尚旅游新体验。

王波龙介绍道,这个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分三期完成。一期投资1000万元,在今年“五一”前完成整体项目框架构造,将建成风情谷、霍比特小屋、供销社、平陆农产品超市等;二期投资1000万元,完成森林人家一米菜园、智能大棚、农耕体验馆、民俗博物馆、孔雀栖息地、露营区、网红雪域小院、儿童游乐园、集装箱小院的建设;三期投资1000万元,打造房车营地,建设会议中心、培训中心及太空舱等设施。

项目落成后,可直接为风口村及周边村镇解决数百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可以增加风口村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来这里游玩,从而带动全镇其他产业的发展。

“我们撬动了村里500多亩的荒坡荒地资源,不但要建设风口驿农林旅康养小镇,还要建设风口山森林康养基地。这是今年我们要重点打造的两个项目。”王波龙说。

风口山森林康养基地位于风口村万亩油松林旁。从基地观景台望去,清晰可见运城盐湖的景致。基地海拔960米,春夏时节,这里林木葱郁、山峦叠翠、鸟语花香,森林松海云雾缭绕,林间栈道错落有致。基地植被丰富、林木耸立,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极高。

王波龙说:“风口山森林康养基地总占地面积1500亩,建设项目包括森林氧吧、康养步道、自行车骑行、森林瑜伽、森林书屋、森林露营地等。我们利用基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资源优势,将它打造成集生态旅居、康体养生、乡村休闲、文化体验、运动康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森林康养休闲度假地。”

此外,村里还聘请了瑞小仙文旅规划团队入驻,由对方全权负责在这里打造多处网红打卡地,同时在松树林下设置数十个小凉亭。游客来此,便可以在这里看书、喝茶、聊天、乘凉。

王波龙表示,村里所有项目建设的用工都来自本村人,未来的经营人员也将优先考虑本村人。通过与合作公司共同开发项目,不仅村里人能够获得务工机会,村集体也能够受益,从而实现“三赢”的目标。

“劣势”变“优势”

服务驱动引人定居

风口村有一句俗语流传至今:“风口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然而,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这场“风”已然成了当地经济腾飞的强劲动力。

行走在风口村,耳边是各个项目的施工声,入目是一幢幢别墅、连体洋房和复式单元楼。

“以前,风口风大,太冷,没有人愿意来。但这几年,我们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借助风口的风,吸引附近的人们来这里定居消暑。别墅、洋房、单元楼等都是为他们建的。”王波龙说,如今,知道风口的人越来越多,来村里买房定居的人也与日俱增。

依据避暑康养发展规划,风口村充分发挥“风口凉都”的品牌效应,先后吸引了5家企业在村内建成高端康养小区,成功吸引2000余名“新移民”入住。生活区共分为4个小区,分别是康养小区、移民小区、连体洋房区和公寓楼区,共有500多套住房,其中三分之二已有居民入住。

为了给这些“新移民”提供良好的居住体验,村党支部依托康养小区,由村集体联合北京欧晟洁成立物业管理公司,为居民提供安保、保洁、家政等各类服务,不仅有效带动60名闲置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而且物业收入的40%归入了村集体。

采访当天,正值村民解章水在别墅区值保安班。看到有人进入小区,他十分负责地仔细问询。当得知我们的来意后,他笑着说,自己在这儿上班有4个月了,一个月工资1500元,他与另外一名村民轮班,一人半个月。

“我家还有五六亩地,今年准备种春玉米,在这儿上班也不耽误地里活,现在都是机械化耕作,一两天就能种上。有了这份工作,家里也多了一项收入。”解章水说。

王波龙介绍道,在酷暑天,风口村比运城中心城区、平陆县城气温相对低5℃—8℃,是纳凉避暑的胜地。“五一”前后,大多数住户会回来入住。平时,生活区只有四五十名服务人员。到夏天,需要的保洁、保安也多,最多的时候,需要100多人。

这几年,风口村村集体成立了山西风口巨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股东均为全村817名村民。随着与各农业企业、旅游公司、物业服务公司合作的深入,2022年,风口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5.8万元。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万元,今年,全村正朝着100万元的目标努力。

“村里以前穷,村集体更是一穷二白。现在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有数十万元,我们准备给村民分红。”王波龙谈着村里下一步的规划。

结合千亩油菜花、万亩油松林、观光采摘园、冰雪雾凇景,风口村计划发展春夏秋冬四季休闲体验游,探索春季踏青赏花、夏季露营避暑、秋季丰收采摘、冬季玩转冰雪四种季节性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均由山西风口巨达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专业化运营。

近年来,风口村荣誉不断,先后荣获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先进村、省清廉村居建设示范单位、2023—2025年省卫生村、运城市首批“五面红旗”示范村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