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介子故里忠孝文化的时代使命

■刘建设

2024年04月04日

介子推文化园全景。 本报记者 薛 俊 摄

皇皇裴介,介子故里,地嵌运城盆地,北望太行,南眺秦岭,东越中条,西迈秦陇,史称通衢重镇、禹畿南门。这里的人人心向善,渊渟岳峙,谦恭礼让,忠孝并举。

在历史的长河中,“忠”与“孝”一直被视为最高道德准则和重要价值判断。新时代以来,持续推动忠孝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历史赋予介子故里的时代使命。

打造引领忠孝文化教育基地

为弘扬忠孝文化、传承介子精神,2015年4月,介子故里裴介组织成立了夏县介子推文化研究会(以下简称“介研会”)。建会伊始,介研会成员们先后赴古绵山、舜帝陵、陶朱公故里以及灵石、原平、河南新安县、陕西彬县、山东金乡等地实地深入走访,途经四省,广泛考察,展开了专题研究。与此同时,研究会还举办专题研讨会百余次,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并编撰了《介子探源》专集。

2016年4月2日、3日,2017年4 月3日至5日,2018年4月3日,2019年4月4日,夏县裴介村连续举办了四届“介子推忠孝文化节暨公祭大典”。山西省介子推文化研究会,夏县县委、县政府,裴介镇党委、政府代表,夏县介子推文化研究会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活动。与此同时,河南漯河、焦作、洛阳,山东金乡、陕西彬县等地的介氏后裔代表共计千余人于此隆重祭祀,还在介子推墓址集体诵读了介氏家训。在他们的见证下,介子推神道碑隆重揭幕。活动举办期间,近万名群众齐聚夏县裴介“介陵广场”,心怀感动、满怀赤忱地参加了公祭大典。当天活动的盛况,中央广播电视台《中国影像方志》栏目以《风俗记》为题,予以重点报道。

2020年,为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拓展文旅业态内容,夏县县委、县政府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规划、设计、建造了夏县裴介介子推文化园。

2023年4月3日,夏县县委、县政府隆重举行了夏县裴介介子推文化园开园仪式暨2023年介子推先贤公祭大典。县委书记薛永琦致辞时指出,夏县将继续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旅融合,打造百年工程介子推文化园,大力宣传介子推忠孝文化,推动忠孝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村(社区)、进企业、进医院。夏县裴介介子推文化园是忠孝文化探索路径的成功实践,为忠孝文化发展提供了有效动能。

延续介子精神承传美德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介子故里的居民在这片蕴藏着丰富忠孝文化的富饶土地上,不断汲取着丰厚的文化滋养,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充实。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将自己的人生价值深深融入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

近年来,裴介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专业团队研究介子精神、传承忠孝文化,并积极配合举办介子推文化节、公祭大典等活动,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与此同时,裴介村通过倡导“做忠党爱国诚实守信裴介人”,选树“忠孝媳妇”“忠孝之家”“种田能手”等,建设和谐美丽文明乡村。村子为70岁以上老人送慰问品、送春联,举办“寿星大宴”等活动,激发了忠孝文化的生命力,为文明乡村建设注入了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介子推的忠孝文化逐步被转化为爱岗敬业、尊老爱幼、诚信友善的精神之根,体现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被村民誉为“最放心的老管家”的裴介村村民卫代福,生于1949年,今年75岁。他自小深受介子推功不言禄、心无杂念、纯粹做人的文化理念熏陶,从事会计工作55年,笔笔清,账账明,从无一文差错。几尺厚的账簿记载着卫代福平凡而又坚韧、震撼且又感人的会计人生。他清正廉洁,两袖清风,体现着厚道朴实的优良文化传统的代代延续。

村民吕万海是一位普通农民,2015年被聘为学生宿舍管理员。在自己物质条件不够充裕的情况下,吕万海还时常拿钱救助家境清寒的学生。在得知一名学生家庭特困的情况后,他决定每年资助500元直至孩子大学毕业。吕万海还先后资助过马林海、韩秀丽、裴莹、郭芠莹等学生。好人吕万海的善举,赢得了众人的高度赞扬。

教师王玉翠退休后积极组织村里的老艺人成立了“裴介文艺小分队”。他们自筹资金,购置道具,自编自导文艺节目。这支文艺小分队深入农村,走街串巷,为群众送去了一场场精彩的专场演出。与此同时,他们以不同形式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歌唱新时代的美好生活。讴歌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是这支队伍主动肩负的新使命。

“观于四方也,不忘其亲;思其亲,不尽其乐;盖介山子推之行也。”介子推急流勇退弃官侍母,人之操履无若诚实,已深深扎入人们心灵深处。“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早已成为介子故里人们的共识。

扆景变原本姓介,自小过继给扆家。后养父母又生了两个孩子,由于某些缘故生活无法自理,扆景变既要照顾养母与弟妹的日常生活,又要帮衬养父下地干活,再苦再累,她也从无抱怨。养父及弟妹离世后,她精心照料养母生活起居二十多年。村里人都称赞她“不是亲女,胜似亲女”。

吴忠义的母亲因患脑溢血,丧失了生活能力,为了方便照顾,他召集全家人,将赡养母亲的事宜具体到天、责任到人。如今,老人虽年过八旬,依旧满面红光,精神矍铄。

……

裴介故里,正发挥传统文化的底蕴优势,扎实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建设孝诚爱人、奋发有为的民风,厚植仁爱、诚信、友善的文明乡风。

加强传统文化交流合作

为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交流合作,2016年至2019年,山西省介子推文化研究会和夏县介子推文化研究会在夏县成功举办4届介子推文化论坛。2023年,夏县介子推文化园建成后,夏县介子推忠孝文化研究会同山西省介子推文化研究会在夏县又成功举办了首届夏县介子推忠孝文化节学术研究会。此外,还举办了其他不同形式的多次交流研讨,借以扩大忠孝文化的影响力。

充分利用介子故里这一特殊区位优势,发挥介子推文化园功能,让文化园活起来,吸引游客走进展馆与历史文物对话。只有让文化与人们的生活真正关联对接起来,才能让忠孝文化成为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文物活化利用中,要坚持创新表达方式、深挖文化内容、策划展览活动,着力探索新技术的应用,寻求新方式的推广。坚持文化自信,遵循文化传播规律,锚定市场需求,把介子文化园打造成高标准、新特色、高品位的乡村文化博物馆,进而能引领忠孝文化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借力先贤名人效应,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围。

讲好介子推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夏县篇章,要进一步拓展介子推文化园利用深度和广度,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文化园活化利用新途径,全面提升文化园多功能利用和弘扬传承水平。让介子故里、介子推文化园的文物和展馆,实证夏县绵延了两千六百多年的忠孝文化史,进而为实证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作出贡献!

(作者系夏县介子推文化研究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