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77年的追寻

本报记者 牛嘉荣

2024年04月04日

4月1日早,运城烈士陵园迎来一队“特殊”的人。他们远道而来,只为寻找一份跨越77年的期盼。

吴英奎烈士、胡身修烈士、胡身恭烈士,世居晋城市沁水县的他们,1947年壮烈牺牲,将英勇事迹也留在了运城。他们的家人,等待了77年,在运城烈士寻亲志愿者和沁水县退役老兵志愿者服务队的协同努力下,终于追寻到亲人身上闪耀的光辉。

“除了一个名字和烈士身份,其余的故事,我们一无所知。外公是在哪个纵队,在哪里牺牲,埋骨何处,都是我们心中的疑惑。”吴英奎烈士的亲属柴军说,他与妹妹柴江霞早上5点出发驱车赶赴至此,带上好酒与家乡特产,前来敬献“遥远”的英雄外公。

上午9时,天阴沉沉的,烈士陵园内缅怀先烈的人流络绎不绝。沁水县退役老兵志愿者服务队负责人王沁霞领着退役老兵与三位烈士的亲属,来到运城烈士陵园祭奠英烈。

“这是沁水县退役老兵志愿者服务队第一次来运城集体祭奠英烈。”王沁霞一行人胸前别着小白花,手捧整束的菊花,举着沁水县在河东大地牺牲的157名英烈的名单,在运城烈士寻亲志愿者负责人景晓雄的引领与讲解下,了解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吴英奎烈士,1925年出生,沁水县杏峪乡吴家沟村人,1947年2月参加革命,八纵二十四旅七十团三营八连班长。1947年在解放运城战斗中牺牲。烈士骨灰存放在运城烈士陵园。

胡身修烈士,四纵十旅二十九团战士,1925年出生,山西沁水县郑村镇上丰峪村人,1947年4月晋南战役某次战斗中牺牲。烈士生前所穿棉军衣存放在运城烈士陵园纪念馆的展柜中。

胡身恭烈士,1924年出生,也是上丰峪村人,八纵战士,1947年在解放运城的战斗中牺牲。战后,八纵追授胡身恭烈士一等功。

“2023年,我们将三位烈士的相关信息发给沁水县退役老兵志愿者服务队,没过多久,就找到了三位烈士的亲属。这场跨越77年的寻亲之路,从2023年就开始筹划了。”景晓雄说。

“烈士的姓名,就刻在纪念碑上,尽管受当时条件所限,会有些出入,但我们经过多方调查,已经证实就是同一个人。”景晓雄带领大家在纪念碑上寻找吴英奎的姓名,最后将目光停留在“吴英造”处,众人也在碑前久久凝视。

进入英灵堂二楼,柴军兄妹小心翼翼捧起英雄外公的骨灰盒,千言万语最后化为深深的三鞠躬。

纪念馆内,存放和展示着胡身修烈士的棉军衣。走到展柜前,胡身修烈士的孙子胡中奎与胡晚奎拿出被胶带悉心保护的“革命烈士证书”。这张来自1983年的证明,记录着1947年的英雄事迹,于2024年清明节前夕找到了来处。兄弟二人将花篮敬献在展柜前,深情鞠躬。

众人停留在4549烈士墙前,于数千人中再度寻找熟悉的姓名。“烈士墙上记录的在运城牺牲的沁水县烈士,有99名。这是之前的数据,现在已经更新到157名。为烈士寻亲这条路,正如此前数十年,我们会一直走下去!”景晓雄说。

烈士墙前,众人三鞠躬,轻轻将胸前的小白花取下,敬献给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