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4日
当我在心中一次又一次呼唤父亲的时候,那无尽的思忆也一次又一次浮上心头。这些思忆带着温馨、带着炙热、带着时光消逝留给它的斑斓色彩,轻轻地浮现出来,每当这时,我便无法分清是梦境还是现实。
父亲1911年出生于一个勤劳的农民家庭。他的一生清贫守道、为人正直、光明磊落,是树立在我们儿女心中最完美的典范,是我们的榜样。这就是父亲为我们留下的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遗产。
了解父亲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平凡的老实巴交又有本事的人。他早年丧父,在兄妹五人中,挑头为大,肩上过早地压上了生活的重担。他自幼好学,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自食其力,上完了高小,这在当时是极为受人敬佩和羡慕的,在同龄人中,全村也只有两个上完了高小。十几岁时,他就成了闻名乡里的“秀才”,能写会算,一笔好书法,他那“一口清”和“蝇头楷”“核桃字”迄今仍传为佳话。解放前,为了养家糊口,他外出给人当学徒、当会计干杂活理账。新中国成立后,他任过村里的干部(财粮主任),靠务农挣得一些积蓄,养育我们兄妹,供我们上学。
父亲平素寡言,不苟言笑,做的比说的多。他要我们做的事,通常是让我们从他的行动中感受到,总是以自己的身教来影响我们。在我们心中,他永远是家庭的核心,是整个家庭的支柱。他一生不仅勤劳,而且俭朴,衣服、鞋子大都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总舍不得穿新的。我们小的时候吃饭时还偶有弹嫌,他也从不责备。他吃饭时最常做的事情是,把掉在桌子上的馍渣、米粒拾起来放进嘴里。
父亲种庄稼可以说是“全把式”,犁耧耙耱样样会,而且还能赶车。干活时,他不仅舍得出力流汗,而且精耕细作,力求把活干得好一些。当时家里的庄稼收成在全村是数一数二的。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成了上了年纪的人,人们称他为“老农”,村里的年轻人,向他问这问那不时地前来请教,他总是诚心诚意毫不保留,甚至是手把手地耐心传授,直到他们熟练掌握为止。
父亲的敬业精神、父亲的为人处世、父亲不寻常的经历等都是我们由衷敬佩和效仿的。他不仅是父亲,也是师长,更是榜样。他从没有打骂过我们,但我们对他是十分崇敬的。在他那里,可以经常得到帮助和支持,得到理解和沟通;在他那里,能够学到作为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人的起码的修身准则,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宽,责己严”“吾日三省吾身”“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有志者事竟成”……在学业和事业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我们总能从父亲那里得到启迪和激励。
父亲一生的辛劳困顿全都写在他那带有许多深纹的面部和过早稀落变白的头发上。后来,父亲动脉硬化引起脑供血不足,不幸于1990年冬永远离开了人间。当时,我悲痛万分,嚎啕大哭,跪在父亲灵前,眼见灵花中父亲目光炯炯的黑纱照片,感情再也压抑不住,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往下滚,声带哭哑了仍大哭不止。我的父亲太好了,难怪熟识他的人都誉他是“大好人”!父亲去世了,我们很伤心,我们思念他,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因为我们兄妹五人这些当年的小草小木,在父亲辛勤教诲下已长成了一棵棵大树。
父亲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平凡而坚强的一生、朴素而真诚的一生、慈祥而温暖的一生、厚实而宽宏的一生。他的精神与品格,是留给我们最好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