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南熟汾村圣女果喜获丰收。(资料图)
本报记者 邢智轩 曹欣怡
近年来,新绛县坚持把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稳步实现农民增富、集体增收、产业增利,奋力驶向乡村振兴“快车道”。
产业链上增收忙
春回地暖,万物复苏。在三泉镇南熟汾村的新型智能日光温室大棚内,一排排棚架上爬满了藤蔓,在片片翠绿间,微微泛红的圣女果“探出头来”,在大棚“智能舒适”模式下悄然成长。
“这是近年来建设完善的新型智能日光温室大棚,只需要在手机上进行操作,便能一键调控大棚温度并进行灌溉施肥、补光、打药等。在这种新模式下,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可以得到有效提高,还能节省人工成本。”南熟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尚建龙介绍道。
南熟汾村位于三泉镇西部,是新绛县最早创建蔬菜温室基地的村庄之一。近年来,该村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业调整中的主导作用,助推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致富。
自2015年起,在上级配套资金的支持下,南熟汾村对村内的旧棚进行改造提升,连片建设新型智能日光温室大棚,通过安装卷帘机、喷淋器、补光灯等设备,实现大棚智能化。目前,全村共有766栋温室大棚。
尚建龙告诉记者:“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全村80%农户都在种植圣女果或乳瓜,走上了致富路。”
蔬菜种植只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步,如何将农户种植的农产品销售出去也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
2021年,以村企合办形式创办的南熟汾水果蔬菜配送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为村民销售农产品提供了便利。
“我们从村民手里收来的圣女果和乳瓜,经过简单整理、包装,就直接销往西安、临汾、郑州、太原等地,村民增收,我们也得利。”南熟汾水果蔬菜配送中心的商家王某说。
据了解,目前南熟汾水果蔬菜配送中心共入驻商户20余家。去年,该配送中心的成交额达到50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随着南熟汾村以及周边村庄蔬菜大棚规模的不断发展,如何解决废弃蔬菜秸秆难题,将其变废为宝,成为村“两委”班子和全体村民面临的一大挑战。
经过多次考察,2022年,新绛县兴蔬汾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利用南熟汾村一处废弃厂房,投资50余万元,发展废弃蔬菜秸秆回收再利用建设项目。
“我们先将秸秆集中收回,经过秸秆粉碎、高温杀菌、混入动物粪便及其他有机物,通过微生物发酵等工艺流程,将其转化为有机化肥。这个项目既可以解决秸秆随意堆放的问题,还能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尚建龙说,秸秆回收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8万元。
南熟汾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在村内发展新型蔬菜水果种植产业、建立水果蔬菜配送中心、引进废旧蔬菜秸秆回收再利用项目,促使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绘就了一幅村强民富的“丰收图”。
项目落地“钱”景好
北张镇北杜坞村是远近闻名的中药材初加工专业村。该村60%以上的村民从事中药材收购、加工、销售工作,共有中药材加工合作社50家。北杜坞村的中药材加工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年交易金额达8亿余元。
近年来,在北张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杜坞村以党建引领为核心,积极整合50家中药材加工合作社,大力发展以连翘、半夏为主的中药材加工产业。同时,采取“农户做两头,党支部做中间”的运作模式,由农户负责中药材的销售,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负责中药材集中晾晒、烘干等中药材初加工和仓储服务,有效整合了北杜坞村中药材种植加工资源,推进该村中药材产业由种植向初加工和“产、供、储、销”全链条发展。与此同时,北杜坞村通过把党建工作触角向产业链各分支延伸,实现了支部建在“链”上、产业联结成片的带动效应,推动中药材初加工产业发展壮大,增加了村民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2023年,北杜坞村在上级配套资金的支持下,实施了北张镇中药材加工基地项目。该项目新建1座2000立方米的恒温库和1座1000平方米的仓库,可为周边中药材加工企业提供便利。目前,该项目已建设完成,配套设施正在陆续完善中,预计今年8月交付使用。
“建设北张镇中药材加工基地项目,对我们中药材初加工企业来说,可是一件大好事。”山西荣利发中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山西荣利发中药材有限公司是北杜坞村规模较大的中药材加工企业,主要业务涵盖连翘、黄芩、地黄等中药材的加工,其中连翘年加工量达到1200吨,黄芩年加工量达到1500吨。
每年的六七月是中药材的采收旺季,中药材加工企业会大批量收购农户种植的中药材。由于收购量大,中药材的加工和销售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时候,恒温库的作用就至关重要。
“近年来,药企对收购的中药材品质有了更高要求,其中挥发油测定是一项重要指标。如果我们收购的药材能在恒温库中保存,就可以保持药材的品质。”山西荣利发中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解释道。
据了解,北张镇中药材加工基地项目投入使用后,预计将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此外,该项目的投入使用,将会推动村内的中药材加工产业发展,进而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解决村民就业难题,激活“强村富民”的内生动力,提高乡村振兴“加速度”。
菊花化身“致富花”
从几十亩“试验田”到2000余亩的“菊花海”,从单一的菊花种植,到种植、加工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一朵朵菊花如何在新绛县扎根,成长为带动民富村强的“致富花”?泽掌镇的范庄新村和光村给出了“菊花产业”的丰收“密码”。
2018年,范庄新村和光村的村干部赴山东省考察,发现菊花、玫瑰花十分适合在本村种植,且经济效益高。
回村后,两个村的村干部搞起了“试验田”,带头种植菊花,收益颇丰。村民们看到了菊花的经济价值,纷纷开始种植菊花。
2018年10月,位于范庄新村的新绛县惠泽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并采购加工设备,为农户提供分级、杀青、烘干、打包等服务,提高菊花产品的附加值。
随着菊花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范庄新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发展思路,建设种植面积为2000余亩的种植基地,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培育北京菊、杭白菊等10余个菊花品种,并与新绛县惠泽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购置菊花烘干设备,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为菊花种植户提供菊花产品初加工服务,形成集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将“小菊花”做成“大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万元。
除了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菊花产业也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据了解,范庄新村的菊花产品销往河北、安徽、陕西等地,可辐射带动周边村庄200余户农民参与菊花种植,解决闲散劳动力4000余人,带动群众增收500万元以上。
与范庄新村一样,近年来,光村也依托种植、加工菊花、玫瑰花,蹚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菊花依靠纯手工采摘,每年8月下旬到11月下旬是集中采摘菊花的‘黄金期’,光村和周边村的村民们都来采摘菊花,打工赚钱。在采摘旺季,能有300余人同时参与采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村内的老人、闲散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提高村民收入。”泽掌镇组织委员杜春琴说。
发展特色产业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新绛县紧扣各镇、各村发展实际,找准切口、因地制宜,将地区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不断探索、发展、壮大村级特色产业,让村集体的“家底子”强起来,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逐步形成产业兴、百姓富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