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乡村发展新路径 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

——《乡村撞见ChatGPT》研讨会发言摘要

2024年04月25日

◆杨文宪(原山西省农业厅厅长)

我与唐红芳相识于退休前后,那时我进入了人生的抉择期,如何发挥余热、更好服务社会,是当时的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就在这个关键时期,我认识了唐红芳,一位敢于创新的新农村建设实践者。

年龄上,我们是“忘年交”;思想上,她是我的“引路人”。在农业产业上,她超前策划、大胆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令人惊叹,我便开始与年轻人一起共同深耕农旅产业。此后,新农村建设促进会成立,在一次次扎根乡村的实践中,“农旅一体化”的新概念诞生,我放弃城市生活、回归故乡农村的信心也随之更加坚定。

近年来,她又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学习和借鉴优秀经验,做起了思路、模式、运行超前的乡村新公共空间、新生代社群组织、乡村新服务体系……这些新变化,令人惊喜。从这一方面来说,唐红芳这个后辈反而是我的引路人。

◆叶 荃(原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巡视员)

看完唐红芳的这部新著《乡村撞见ChatGPT》,只感觉“东方风来满眼新!”用口语说,“满目都是新东西”——这是我在阅读过程中最直观的感觉和掩卷之后最深刻的记忆。

首先是创作方法新,人机对话录成文;编排之新,从封面设计到内文排版,新颖有趣。内容之新,一是作者对“三农”问题的思考产生“四化”“四共”“四生”等新视野;二是对乡村振兴的路径作了比如“低成本、小切口、大连接”等新探索;三是服务乡村建设的情怀有了新的境界,利他精神贯穿始终。从宏观上看,作者企图把振兴乡村作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这是宗教与哲学一直在试图解决的人类的终极问题。

在这本书中,唐红芳撰写的文字,着墨不多,却有情有意。相比之下,ChatGPT则稍逊,基本上是从概念到概念,从名词到名词,对某些概念理解有误,比如“数术”;对作者某些意图领会也不到位,比如“性灵”。但对作者大多数想法的解读还是正确的,清晰的,规范的,条理的,甚至完善了作者的一些思路、目标、步骤、方法及措施。在知的方面,ChatGPT有足够的长度与宽度,在情与意的纵深上,工具可能永远难以企及。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言:“唯碳基生命才会有的情绪感受,岂是万能的硅基生命可替代?”

可以说,这本书是幸运的,既撞上了独具慧根的作者,又撞上了独具慧眼的编者。如今,又撞上了拥有慧心的读者诸君。于是,成为独一无二的新生事物。新生者,代表着未来。

乡村振兴或复兴,是时代的大课题;人心拯救或复原,是生命的大课题。《乡村撞见ChatGPT》一书只是作了一个提示,只是“小切口”一样的小小的提示。乡村生活新范式的实现,尚需政策层面革命性的引导与支持。

◆吕 鹏(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光看题目,就能感受到这本书的张力。乡村,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传统农业的典型符号,而ChatGPT是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运用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智能工具。田园牧歌和乡村数字化如何相遇,又能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我想《乡村撞见ChatGPT》可以给我们提供一段精彩的思考,以及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成为大家实用的工具。这本书非常生动地为大家展现了人工智能在乡村场景中的应用,相信读者可以从这本书中认识和挖掘未来数字乡村建设中可以采取的路径,为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武宏(运城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农业是地区发展的重要产业,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农民实现产业增收。运城是传统农业大市,立足优势生态资源禀赋,以粮食生态产业为基础,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唐红芳几十年在乡村深耕,开展跨界农业探索,值得注意的是,她曾为运城探索了农产品的运城试验和运城模式,为我市传统农业注入了现代化、信息化的动能,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乡村撞见chatGPT》极大地开阔了读者关于乡村生产生活的视野,产生对乡村生活范式的新思考。这种对农业现代化的探索既大胆,又创新,既科学,又长远,想必也能为我们本土的农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考,新的探索及新的模式,为我市农业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冯建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运城国税局稽查局局长)

现代农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是全球范围内的共性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各个行业领域里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如何应用新技术驱动农村文旅加速发展成为当今这个时代的一个重点问题。在此背景下,唐红芳大胆将chatGPT概念在农业领域应用落地,希望通过交叉学科理念系统全面地对人工智能和现代农业进行整合,推动现代农业的研究发展。

《乡村撞见chatGPT》的语言十分符合现代人的语言习惯,它用流行的网络语言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强大以及智慧,闪烁着作者本人智慧的光芒。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旧的乡村遇到新的时代,在chatGPT应用下,乡村与人工智能发生的碰撞,从而为农村带来的裂变效应,将会打开乡村的新世界。这本书答我们所惑,明确了乡村未来的方向。

◆郝永安(山西省印刷物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阅读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素养。阅读《乡村撞见ChatGPT》,可以看到它凭借独特的视角,深度探究了乡村发展与先进技术的融合之道,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更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无尽可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新技术的涌现为乡村带来全新机遇,新技术的到来也为我们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与改变。

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技术,使其成为我们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智慧支撑,让我们的生活品质更好。让我们共同探寻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身的力量。

◆苏宏建(招商人代表)

与唐红芳相处,她的思想言谈常常会让人有豁然开朗的感受。小森零碳农院是一座极具科技和思想高度的新农院,《乡村撞见ChatGPT》更是作者唐红芳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上,探索的一条因地制宜的乡村发展道路,既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也有宏观的发展规划,还有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操作方法。

我坚信作者对新农院的探索能够成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生动实践的“星星之火”,为我们乡村振兴增添力量。希望更多优秀人才能够深入乡村大展宏图,为乡村振兴作出新时代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应有的贡献。

◆贾宁凤(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教授)

这本书的首发首讲位于山西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2201班的大学课堂,课堂主题为“空间规划的另类思考”。

《乡村撞见chatGPT》有一个副题“小森农院不完全手册”。小森农院位于晋中市太谷区的东贾村,是我和唐红芳以及杭州众森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相关团队在“乡村庭院经济”领域的一次重要尝试,立足北方大地这个再普通不过的乡村农院,探索农旅一体、产销一体、城乡一体的实践与创新。

在这本书里有着乡村空间规划的生动案例,推荐这本书作为教材的初衷,是希望大学课程能够“变课程为课题,变讲台为平台”,也是我多年来探索开放创新课堂模式迈出的重要一步。这本书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新技术冲击带来的启迪和思考作出阐释。可以说,《乡村撞见chatGPT》从虚实空间迭代、知识和精神交互等方面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价值,通过这样的模式,挖掘新生代的天赋价值,培育AR时代的复合型人才。

◆闫爱武(运城市科普作家协会会长)

《乡村撞见chatGPT》,这是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大胆探索,具备极高的科普价值和借鉴意义。从这本书中,我获得了许多灵感。两种不同领域元素的结合,也可以碰撞出新奇的火花。乡村可以与chatGPT撞见,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开创性工作。这启发我们,“科普”亦可以撞见“写作”,不同领域的叠加延伸,能够开创出新兴的种类。

今天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这部将人工智能大胆应用于乡村模式探索的试验性书籍,将是我们所有人的起点。显而易见,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全力加速,已实现多个跨界的探索,在科学技术、艺术创作等领域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也许在不久的未来,人工智能将是未来生活的重要伴侣。回顾20世纪以来的通信发展史,从固定电话、移动手机,到微信等聊天工具,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赋予普通大众更加便捷的生活。我们从科技中受益,也为它注入新的能量。

2024年,科普作家协会的重要工作之一,便是通过科普撰文提倡公众大胆接触技术最前沿领域人工智能,尝试通过先进的语言模块与世界交互。在未来某天,人工智能不再仅集中在尖端科技,而是成为人与世界交互的普遍方式,而是成为许多人能够熟练运用的工具。让我们紧紧跟随时代的步伐,遇见未来更好的自己。

◆张 瑜(汲盐书馆总经理)

在世界读书日这天,我们齐聚一堂,共享读书盛世。今天,我们因为文化、因为读书、因为交流相聚在汲盐书馆这个文化空间。这本书是对新质生产力的一次全新探索,它用当代赋能传统,用信息技术使传统生产力迭代升级、焕发新的活力。从等待、阅读到合书的这段过程,带给我很多新颖的思考视角和有趣的思考尝试。

作为一名年轻人,在阅读到《乡村撞见ChatGPT》时颇受鼓舞,因为在很多年轻人的印象中,乡村是陈旧的、封闭的、艰苦的,而这本书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乡村生活和乡村建设当中非常有序且充满张力、未来感的生活图景和建设方式。在该书中我们看到了AI、ChatGPT等人工智能也可以与我们传统生产力、传统乡村以及乡村建设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成为我们值得信赖的伙伴,超前地、充满生命力地影响着未来不同的行业。尝试已感,未来已来,期待未来有更多这样充满生命力的作品。

◆李慧平(山西经济出版社副总编辑)

今天借第29个世界读书日的契机,让我们一起读书,读好书。

我在山西经济出版社建设耕耘了34年,围绕经济、管理、地域文化出版了大量的图书,获得过国家图书奖等国家级奖项。今天,我带着新书《乡村撞见ChatGPT》走进运城汲盐书馆,希望能够助力全民阅读、助力建设书香运城,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运城篇章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是一部充满创新性的书,把乡村和科技结合在一起;这是一部充满力量的书,它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探索范式;这是一部闪耀着思想光芒的书,处处珠玑般的语言唤起我们读者更多的思考。总之,这是一部可读性强的新书。

◆唐红芳(山西农高数字乡村研究院副院长)

这本书是合创的结晶,它记录了在乡村接触chatGPT,探索现代农业农村的故事。在人工智能大爆炸的时代,总需要有人迈出勇敢的一步,直面跨界的学科研究。

我在乡村扎根了几十年,回到乡村是我生命中伟大的撞见。在乡村生活的时光里,我与乡民同吃同住,与泥土共同生活的经历激发了一些新的思考探索。乡村发生了很多饱满鲜活的故事,作为一个前媒体人,我深感自己有义务把乡村的历史原原本本地真实记录下来。

由于偶然因素,我接触到chatGPT,在与它熟悉的过程中,我发现它总能提供意想不到的思路。直到某天,我尝试与它交流现代农业农村发展,chaGPT提供了全人类的视野,那一刻,我意识到科技和传统之间的奇妙共生。于是,我将对话整理出来,让读者看到chatGPT融入乡村生活后的故事,可以说,这也是我生命的盛大遇见。

我与chatGPT的对话,是一场人与全世界储备最广博、算法最精进之一的机器的对话,它立足于开阔的视野,传递出全新的观点,甚至包含对未来农村的想象。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辅助解决现实问题是本书编著的初衷,至于采用对话式的文学文本,我的个人理解是,书的形态已经发生的微妙变化,人与人工智能的对话是否也可视作一场与三维生命的沟通。毋庸置疑的是,只要合理使用这一出色的人工智能语言模型,便能够实现技术和人文的完美结合。对我们山西农旅发展而言,这是非常有价值的。

(本报记者游映霞、杨颖琦根据现场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