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苗”护“苗”保健康

2024年04月26日

本报记者 魏 濛

预防接种是国家送给孩子的第一份礼物,也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保障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身体健康的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

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共同行动,接种疫苗,为全生命周期护航”。儿童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以“苗”护“苗”对于保护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许多家长对于疫苗接种存在诸如孩子疫苗怎么打?哪些自费疫苗必须打?自费和免费有什么区别等疑问和困惑。为此,记者采访了市疾控中心(市卫生监督所)副主任李茹,请专家为大家解答关于儿童疫苗接种的常见问题,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筑牢儿童免疫屏障

4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盐湖区新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每周一至周日全天是该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时间。当日,市民王丹独自带着1岁7个月的孩子来接种第二剂次麻腮风疫苗。在完成预防接种健康问询、接种情况登记后,护士给了王丹号码条。几分钟后,接种人员呼叫孩子的名字,核对信息后,根据孩子登记信息,找到对应的疫苗,待王丹确认信息后,给孩子进行了接种。

记者看到盐湖区新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室内布局合理、温馨舒适,工作流程科学规范、井然有序。“疫苗接种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保护伞’,我们做家长的可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带孩子前来接种疫苗的家长不少。他们纷纷表示,要按时、按要求给孩子接种疫苗,为孩子的健康提供保障。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开启了与传染病的不懈斗争。疫苗的应用,让人类有效控制甚至消灭了多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实践也证明,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经济、有效的方式。”李茹介绍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近年来,各级医疗部门以确保预防接种安全、优化预防接种服务、科普预防接种知识等为主要抓手,强化疫苗预防接种,提高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全力筑牢儿童免疫屏障。

据了解,为保证全市适龄儿童免疫计划疫苗接种工作有序开展,我市强化智慧预防接种门诊预检、登记、候诊、接种和留观等过程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慧化管理;规范疫苗购进、存储、运输、接种各个环节的管理,全市所有疫苗存储运输冷链设备均安装使用超温报警系统,确保疫苗全程处于要求的温度范围内;规范做好疫苗的扫码出入库、扫码接种工作,确保疫苗全程可追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验证。

每年的“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期间,我市疾病预防部门都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权威科普信息,多形式、多渠道普及疫苗相关知识;预防接种门诊定期举办预防接种讲座,搭建与儿童家长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每年组织开展免疫规划综合技术培训,提升预防接种整体服务水平;定期进行查漏补种,对未及时接种疫苗的儿童,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通知家长带儿童及时补种;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由学校督促未完成全程接种的学生、幼儿由家长带领去预防接种门诊及时补种疫苗。通过这些措施,全市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种类和预防的疾病数量不断增多,接种率稳步提升,为孩子的健康提供了保护。

◆如何合理接种疫苗

儿童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儿童感染传染病的风险。

“从孩子出生就需要通过接种疫苗,使他们可以建立起对疾病的免疫力,从而避免和抵御疾病的发生。”李茹说,自从我国实施计划免疫工作以来,儿童接种的疫苗品种已经由4种增加到现阶段的14种,预防疾病的数量也从6种增加到现阶段的15种。

李茹介绍,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称“免疫规划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该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等都属于这一类疫苗。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该及时给孩子接种一类疫苗。如果不接种,可能会影响宝宝入托、入园、入学。二类疫苗也称“非免疫规划疫苗”。它是公民自费并且知情、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非免疫规划疫苗”都没有必要接种?家长又该如何选择?

李茹介绍,自费疫苗里面有两种情况,一种从预防的疾病种类来讲,是免费疫苗不覆盖的,在选免费疫苗的同时你选择了这些免费疫苗不覆盖的自费疫苗,肯定是扩大了保护范围,对儿童健康更有利。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同时有自费也有免费的疫苗种类,比如乙肝疫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这三类既有免费的又有自费的,这种情况下选免费的就够了。肺炎13价结合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这两个疫苗非常重要,还有像轮状病毒疫苗、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流感疫苗,这几个主要疫苗对保护孩子的健康也很重要。

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不适合接种疫苗?李茹介绍,孩子的健康状况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能否接种具体情况需要接种医生进行实时评估。一般来讲,宝宝有体温超过37.3℃、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贫血等;处于疾病急性期,比如正在腹泻、严重咳嗽等;近期受过外伤或做过手术;过敏体质或患哮喘、荨麻疹,且处于过敏发作期;患严重皮炎或有皮肤感染、湿疹;患有心脏病、肝炎、肾炎、活动性结核病;腋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有脑病或神经系统损伤,如脑炎后遗症、癫痫;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迟缓;防御机能不全,患有免疫缺陷病等情况暂不适合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李茹说,接种疫苗后,孩子如果24小时内出现38.5℃以下低烧,或伴有轻微烦躁、哭闹、呕吐、腹泻等情况,属于接种后轻微反应,一两天后就消失,不必过于担心。家长应让孩子多喝水、多休息,饮食方面推荐粥、面条、鸡蛋羹等易消化的清淡食物。

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去医院——孩子体温38.5℃以上,超过48小时仍不退烧,尤其是3个月以下或有高热惊厥史的婴幼儿;虽然体温38.5℃以下,但是精神状况差;孩子出现精神差、排尿减少、脱水、腹痛、严重呕吐腹泻、抽搐、严重咳嗽、呼吸异常等情况。

◆避开这些接种误区

儿童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保护儿童健康的关键手段。家长们应了解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时间表、注意事项及误区,按时带孩子接种,确保孩子获得全面免疫保护;避开疫苗接种误区,以科学态度护航孩子健康成长。

李茹表示,家长在孩子接种疫苗的阶段,需要避开以下误区:

接种了疫苗就肯定不会患病。李茹说,疫苗只对特异性病原体类别预防,不包括所有的类别。预防接种虽可以保护绝大多数人避免发病,但任何疫苗的保护率都不是100%。此外,部分接种者可能会由于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导致接种后疫苗免疫失败。

疫苗接种会导致疾病。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疫苗接种是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不是导致疾病。疫苗中的病毒或细菌是经过处理的,不会引发真正的疾病。

疫苗都必须按规定日期接种。很多疫苗都需要多剂次接种,在说明书中通常会明确不同针次之间的时间间隔。这个时间间隔是最短需要间隔的时间,即不能提前接种,但稍微推迟是可以的。如能完全按照时间间隔接种是最佳,有些孩子在规定的时间点可能正好身体状况不佳,不适宜接种,推迟相应针次的接种也是不影响接种效果的。

李茹说,目前认为疫苗短期延期或不同疫苗间隔程序对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影响相对有限。但如果长期延迟或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可能导致免疫失败。

只需要接种国家计划内的疫苗。虽然国家计划内的疫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些自费疫苗也是值得接种的。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孩子的免疫需求,选择适合的自费疫苗接种,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免疫保护。

接种疫苗有副反应能不打就不打。预防接种后的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但比较罕见,且大多数孩子的反应是轻微、一过性反应。

孩子是过敏体质不能接种疫苗。禁忌证分两种,一种暂缓接种,一种是绝对禁忌接种。对已知疫苗成分严重过敏或既往因接种疫苗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这种情况不能继续接种同种疫苗。但是普通的过敏性体质,比如鸡蛋、花粉过敏等,大多数是可以接种疫苗的,家长可在接种疫苗前咨询接种医师。

有些疾病越来越少见就没必要预防接种。有些家长认为部分疾病,例如脊髓灰质炎病例逐步减少,孩子就不需要接种该疫苗了。这是不对的,家长不要盲目停止给儿童接种疫苗,以免出现传染病感染回潮。

接种疫苗,防控疾病,守卫健康。儿童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手段,正因为打了疫苗,无数孩子的头顶撑起了一把“健康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