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城皆美景 共沐文明风

本报记者 孙 雄

2024年06月06日

在人声鼎沸的农贸市场,在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在人头攒动的夜市……“烟火气”让城市活力四射。规范有序的经营,干净整洁的街道,文明有礼的言行举止……人们用文明行为守护城市的“高颜值”。随着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推进,城市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齐头并进,我市的城市“烟火气”再添“文明风”。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围绕持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文明城市创建新内涵,拓展文明城市创建新路径,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新高度,让城市更有温度、人民更加幸福。同时,多措并举推动文明旅游工作,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集市”向文明旅游延伸,全方位为游客提供暖心、放心、安心、舒心的服务,游客文明素质持续提升,文明旅游深入人心。

“菜篮子”里彰显城市文明

农贸市场是城市具有“烟火气”的地方之一,也是体现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近日,记者走访了中心城区部分农贸市场发现,环境干净整洁,布局科学合理,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化、规范化的农贸市场,让市民消费更安心、购物更舒心、饮食更放心,文明之风吹遍每个角落。

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中心城区东湖农贸市场成了运城的新晋“网红打卡地”,引来一拨又一拨的外地游客。5月15日早上,记者在该市场看到,蔬菜区、水产区、粮油区、水果区、日杂副食区分类明确,琳琅满目的货品整齐地码放在摊位上,地面干净卫生,档口明亮整洁,商户文明得体,热情地招呼着前来采买的顾客。“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共建和谐农贸市场”“用公德规范言行 用文明美化心灵”“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在市场内各种温馨提示语、文明标语随处可见,一幅幅充满正能量的公益广告,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文明标语,让人眼前一亮、心中一动,这些文明标语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商户和市民的文明行为。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设施改造为基础、以专项整治为抓手、以便民惠民为根本、以提档升级为目标,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相继开展了农贸市场系列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全力营造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的生活消费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大现场“监管+服务”力度,市场监管部门每日安排相关人员专人值守,聚焦餐饮、计量、价格秩序等重点领域,全面规范市场经营行为,确保市场秩序稳定、价格平稳、经营规范,有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现在来农贸市场买菜就像逛超市一样,你看这地面多干净,各种设备都很齐全,逛着很舒心!”王明经常到东湖农贸市场买菜,目睹了从环境到服务的提升。对市场发生的变化,摊主们和市民们纷纷点赞。

在传统认知里,农贸市场的核心消费群体往往以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一般不选择逛农贸市场。但是随着网络社交平台上农贸市场的火爆,年轻人开始热衷早起“打卡”农贸市场的美味。很久不逛农贸市场的小张,如今已是东湖农贸市场的常客。以往,农贸市场给人的感觉就是地面湿漉漉,灯光昏暗。而现在既整洁又明亮,环境卫生比以前好多了。“我经常拍照片晒朋友圈。”家门口有座网红早市,小张常常向亲朋好友们炫耀。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提升农贸市场及周边环境,逐步将文明装进“菜篮子”“油瓶子”和“粮袋子”,深化文明城市创建,营造整洁有序、文明规范的市场环境。

“夜经济”与文明同频共振

入夏以来,中心城区夜市逐渐火起来。从华灯初上到午夜凌晨,放眼望去,烧烤与小炒、美食与啤酒、欢声与笑语,别有一番情趣。除了香气四溢的美食,一些摊位上琳琅满目的商品也让人眼花缭乱,时尚服装、精制玩具、手工饰品、文创产品、涂鸦玩偶等潮流好物,吸引着许多年轻人驻足购买,满足市民夜间购物需求,彰显出城市夜经济日益涌动的活力。

既要“烟火气”,更要“文明味”!在发展夜市经济过程中,我市将文明创建和夜市经济深度融合,采取“政府+商家”共建模式,规范治理夜市卫生、治安、交通等各类问题,让文明有序成为夜市的常态,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同时,为进一步促进夜市经济健康安全、文明有序发展,我市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优势,广泛动员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让文明走进夜市,努力打造管理秩序良好、环境整洁卫生、经营诚信守法、言行文明有礼的夜间经济聚集区和高质量“网红打卡地”,让“网红”能够“长红”,把“流量”变成“留量”,使城市夜市“最具人间烟火味,更有精神文明风”,成为塑造城市精神风貌、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新阵地、新舞台。

夜幕降临,漫步盬街,各餐饮摊位桌椅板凳齐整,食客们品尝美食谈笑风生;在服饰、玩具等摊点,摊主们严格按照划线范围有序摆卖,处处彰显着城市文明。各经营摊主从自身做起,从细节处着手,经营期间微笑礼貌,并按要求实行一桌一垃圾桶,且在收摊后及时清理地面垃圾杂物,保障经营场地及周边环境卫生,共同营造整洁舒适、文明有序的夜市消费环境,让市民游客吃得舒心,看了放心。同时,盬街周边还设立了宣传栏、提示标识,拓展了公益广告宣传阵地,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市民文明行为规范等公益宣传。文明氛围与繁华景象相得益彰。

“以往这里没有划定停车区域,车辆总有乱停乱放的,影响整体秩序。现如今,专门设置了停车场,车辆有序停放,整个夜市显得井然有序。而且这里美食多,管理规范,环境干净,服务态度也非常好,我和朋友经常来这里逛。”5月15日晚,在盬街和朋友聚餐的刘阳说:“文明的氛围让我们消费者安心,也很舒心。”

“软硬兼修”提升城市颜值

没有“软件”的城市,就无法吸引和留住游客。没有“硬件”的城市,就无法服务和保障游客。近年来,我市坚持“清拆改种建”五治并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力推进城市更新,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在中心城区先后新建改造道路120多公里,累计打通断头路17条,新建人行天桥9座、渠化岛19处、河东驿站12个、“货车司机之家”20个,完成易积水点治理26个,园林化改造高速口5个,亮化提升背街小巷700多条,建设智慧停车场50个,增加流动车位5000多个……城市品质和公共服务功能得到显著提升,确保游客在我市的旅行更加便捷舒适。

公园景区是城市中可观可感可亲近的自然环境,构筑了城市的自然生态本底,承载着人民的美好生活,彰显着城市的人文精神,是城市品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的形象载体。记者来到中心城区禹都公园,只见公园内花开正艳,游客不时停留拍照。公园内有不少文明旅游提示,让市民在游玩时遵德守礼,让文明旅游成为一种习惯。“我出行会随身携带垃圾袋,做好分类,再一并投到指定投放地点。”带着孩子前来游玩的市民李梦说,“爱护环境卫生,这是文明旅游最基本的要求,也借机教育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面对鲜花美景,大多数游客能够做到不采不摘、不踩不踏、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和公园相关规定。“平时我们来公园赏花,都会注意保护环境,公园也有指示牌,提醒我们文明旅游。”李梦说。

公厕是展示城市文明的窗口,是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可以直观体现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从5月12日起,市城市管理局市容环卫中心在中心城区132座公共厕所免费提供厕纸,为市民提供方便,方寸之地见证城市文明。同时,该中心将继续全力推进公厕服务再提升,并对公厕卫生进行全天候、无缝隙、精细化保洁,倡导礼貌服务、微笑服务,确保市民满意。

……

小细节折射大文明。随意丢弃一个塑料袋、一个烟头、一张餐巾纸……看似不起眼,却不仅影响了市容市貌,还有损文明城市形象。城市是大家共同的家,提升城市文明,离不开市民的共同参与。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言行举止的细微之处做起,爱护公共服务设施,保护公共环境,共同做文明旅游的传播者、示范者、实践者和监督者,努力塑造文明旅游新环境、新风尚,以良好的文明习惯助力打造山西省旅游热点门户,让“文明有礼”成为运城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