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领航振兴路

——绛县农村“带头人”助力乡村振兴掠影

2024年06月12日

游客在绛县新庄村的大棚里采摘草莓。 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曹欣怡 邢智轩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途上,古绛大地涌现出了一批饱含乡土情怀、具有超前眼光、充满创业激情、富有奉献精神的农村“带头人”,他们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带领群众朝着美好生活稳步前行,成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文旅融合 美了“磨里”

从搭建4间小平房用于临时办公到打造3层楼的高标准党群服务中心;从没有休闲娱乐场所到篮球场等活动场地应有尽有;从产业单一到依托资源优势发展文旅产业……自2017年亓经纬担任磨里镇磨里村村“两委”干部以来,仅用了8年时间,磨里镇磨里村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亓经纬是土生土长的磨里人,也是一名退役军人。退役后,他毅然返回家乡,从事基层工作。2021年,在村民的支持下,亓经纬担任磨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挑起乡村振兴的重担。

这些年,在亓经纬和村干部的带领下,磨里村的村容村貌“焕新”、产业发展“出金”、人居环境改善、乡风文明和谐,先后获得运城市文明村、运城市“五面红旗”示范村、运城市第一批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村子的发展离不开带头人,也离不开当地的文化、产业、旅游等资源优势。

初夏时节,驾车驶过磨里村,就像是走进一幅生态“画卷”,远处重峦叠嶂,眼前满目苍翠,脚边小溪潺潺,耳边鸟鸣清脆……在这里,如同置身天然“氧吧”。

磨里村生态环境优美,周边的旅游资源同样丰富。这里是绛北大峡谷的途径之地,也是通向迴马岭红色教育基地的重要通道。这些优质的文旅资源吸引了大批游客参观游览,也为磨里村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2022年的冬天,绛北大峡谷迎来客流高峰,景区的客流承载能力是有限的,好多车都堵在半路上,沿途村商店里的香肠、矿泉水、方便面全都销售一空。那时我就想,若能充分挖掘本村文旅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定会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村民致富。”亓经纬说。

去年7月,磨里村制订了村级街道改造提升方案,计划通过新建沿街建筑、打造文化展示长廊、规划建设停车位、设置红色文化雕塑等,打造“生态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特色农产品推广”的发展模式,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乡村。

除此之外,磨里村还以“清拆改种建”专项行动为契机,将磨里桥作为游览主线进行规划建设。为了进一步提升观赏体验,磨里村在磨里峪河沿岸修建了一条全长1000余米的观光道,以“三线情、军工魂”为主题,实施扩绿添景,栽植雪松、白皮松、龙爪槐、流苏树等460余株,打造沿河景观带。

“目前,磨里桥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接下来,我们将流转磨里桥周边170亩土地用于打造露营基地,并将污水池改造为荷花池。届时,磨里桥将成为集交通、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文旅融合展示‘窗口’,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打卡。”亓经纬介绍。

产业兴旺 富了“新庄”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

走进绛县横水镇新庄村,草莓大棚连片,村民喜获丰收;加工厂内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春天苗木远销各地,夏初樱桃红遍村庄,秋季一树山楂万点红,冬日草莓飘香运四方。”提起村里的产业,新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题红鸽打开了“话匣子”。

近年来,题红鸽与村“两委”干部克服种种困难,带领村民发展草莓、樱桃、山楂等特色产业,鼓励农村妇女利用闲暇时间就业,助推新庄村向“新”发展,与新庄村村民共同绘就了一幅村美、民富、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新庄村土质肥沃疏松,地下水源充足,且富含钾、钙、镁、磷、硒等多种微量元素,拥有种植草莓、樱桃等水果的先天优势。

2023年,题红鸽与村“两委”干部立足当地优势,发展草莓园区新建工程。他们利用村内早期发展草莓大棚的优势,流转了60亩土地,总投资35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日光温室大棚20个,以“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户”的模式发展大棚草莓种植产业,通过绿色、高效的种植技术为村民换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草莓园区的建立既为村子发展特色产业领了路,也为村集体经济增了收。“现在,全村50余户村民发展草莓种植,共有80余个日光温室大棚用于种植草莓,效益好的时候,一个大棚的平均年收入能达到6万余元,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15万元左右。”题红鸽说。

眼下,大棚草莓的采摘期刚过,村民已经开始捂棚杀菌,为8月的育苗期做准备。“大棚草莓8月进苗,11月开始采摘,次年5月结束采摘。我们村种植的都是优质草莓品种,施的都是农家肥,结出的果实口感好、品质高,产品不愁销路。”题红鸽在草莓园区向记者介绍道。

除了带领村民发展产业,题红鸽还鼓励妇女利用闲暇时间就业,带动妇女群众增收致富。

下午1点,吃过午饭,新庄村村民金阿姨早早就来到村内的加工厂准备开工。这家加工厂是由新庄村引进,山西众莱日用品有限公司在村内建立的分厂,主要加工浴帽、围裙等产品,其产品远销海外。

“我在这工作已经有8个年头了,平时把家里的事忙完就来干活,平均每个月能赚2000余元。”金阿姨一边踩着缝纫机一边说。

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是题红鸽为村集体发展所做的众多事情之一,组织村“两委”干部帮助困难群众修剪樱桃树;关心村内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群众的生活;积极组织村内文化活动;倾听群众心声,调解村民之间的大小矛盾……在新庄村向“新”的道路上,题红鸽仍在不断摸索向前。

生态旅游 火了“乔寺”

横水镇乔寺村南依巍峨的中条山脉,北傍秀美的涑水河,村中存有建于清朝的国保单位乔寺碑楼,乔寺碑楼旁还建有百亩莲池,微风拂过,绿荷摇曳,仿佛置身江南水乡。“三面荷花一岸柳,多条水渠绕村走。”站在乔寺碑楼前,百亩荷塘的美景尽收眼底。

“近年来,我们村依托乔寺碑楼、涑水河等资源,深度挖掘碑楼潜在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打造文化旅游路线,并且结合涑水河治理工程,建设了荷花池和游乐园,连续4年举办乔寺村荷花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大力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业。”谈起村子的发展方向,横水镇乔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占群思路清晰。

在古村落里打造百亩荷塘,并非一时之功。

2017年,张占群响应党和政府的“凤还巢”政策回乡,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乔寺村历史文化深厚,水资源丰富,张占群与村“两委”干部多次走访村民,倾听村民意见,与相关专家研讨论证,最终确定了依托乔寺碑楼、莲池水产养殖以及特色农产品种植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新路子。

这些年,在张占群及乔寺村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乔寺村利用乔寺碑楼这张特色文化“名片”,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修建文化广场等,先后举办了文化节、美食节等活动。在去年4月举办的“横水镇文化旅游节暨首届非遗民俗美食节”活动现场,打铁花、面塑、木雕等非遗民俗展演以及绚丽多彩的水幕电影引人驻足,游客们赏古迹风韵、觅非遗民俗、观文艺汇演、品特色美食,畅享乡村文化艺术“盛宴”。

一城池波漾,十里荷花香。除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乔寺村在涑水河畔着力打造湿地农旅产业,建设了百亩莲池、百亩鱼塘、百亩采摘园,引进百家饭庄,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特色餐饮于一体的湿地文化旅游区,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打卡,并且借助莲花种植产业,连续4年举办乔寺村荷花文化旅游节,为乔寺村打上荷花“烙印”。

现在,每逢乔寺村荷花文化旅游节,村内都会迎来客流高峰,直接带动了乔寺村及周边村的餐饮产业快速发展,同时也为乔寺村的农产品打开了销路。去年举办的第四届乔寺村荷花文化旅游节人气火爆,商户入驻达到300家,日均客流量达到3万人次,实现了200万余元的经济收益。

“再过一段时间,第五届乔寺村荷花文化旅游节将拉开序幕,今年,我们不仅有文艺演出、广场舞大赛等,还会举办越野摩托车大赛,希望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活动激发乔寺村文旅融合发展新动力,铺开乡村振兴‘荷’美画卷。”张占群说。

这3个村子的发展令人欣喜,其中展现出的“头雁”效应也并非个例。曾站在三尺讲台的顾海生响应组织号召,到冷口乡宋西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解决了全村的用水难题,并带领村民建设了占地160亩的连翘集体经济园区,种植了890余亩绿色有机小麦;从企业家到全村“领头雁”,郝庄乡南永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曹小明凭借个人经商经验,回村创办企业,带领村民建设蔬菜大棚园区,带动了南永青村及周边村百余人就业增收……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领头雁”们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脚步不停,推动乡村振兴走上发展“快车道”,跑出致富“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