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运城,品三晋味道

本报记者 牛嘉荣

2024年06月18日

“运城人太热情了!这才几分钟啊,我这摊上的货全空啦!”6月12日下午6时许,鹳雀楼广场,“海玉园”展台负责人张琛敏看着空空如也的桌面,开心地说,“我们从晋中市榆次区过来,来到永济展示咱山西产品,刚摆上五六分钟,就被热情的运城市民一扫而光。”张琛敏正介绍着,还有游客询问:“老板,现在还能买吗?”

“买不了啦,线下展台准备的十来箱库存卖光啦,大家可以线上购买。”

石头饼、薯片、缸炉饼、千层饼、蜂巢饼,“海玉园”展台亮出来的招牌产品,在炎炎夏日收获河东人民的热情。

这样的热情遍及整个广场,“广场上展示的就是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永济扯面料、山西刀削面、山西会馆面食、闻喜花馍、鑫炳记、宁化府醋、汾酒、东湖老陈醋、沟门前“柳林碗团”、海玉园、晋南烤馍、晋南炒琪,12个展台在广场上铺开,各式香气扑鼻而来,在河东开启一段舌尖上的旅程。

糕饼的甜香传来,“鑫炳记”展台正忙碌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鑫炳记太谷饼传承人李俊伟、李俊瑞姐弟二人掀开烤炉,一个个圆墩墩的太谷饼出炉了!“为了这次展示,我们特地把特制烤炉搬来永济,这种是上下火烤。”李俊瑞介绍说。

浓郁的醋香占据鼻腔,一看是“宁化府醋”展台,展台负责人给游客现场打醋。“宁化府老陈醋采用非遗酿造法——纯粮全固曲法酿造,所酿产品无需添加防腐剂、添加剂,酸香绵甜、久存不变质。”展台负责人介绍说。

不远处飘来汾酒的清香,“汾酒”展台处,负责人封嘉琪等候多时。“我们从吕梁市汾阳市杏花村赶来的,借助技艺展示这一平台和‘与辉同行’直播间,宣传咱们山西汾酒。”封嘉琪面前摆着一碗又一碗的汾酒,“欢迎大家品尝清香汾酒。”

关于陈醋的味道,不止一处,这不,“东湖老陈醋”展台处围满了游客。“这是什么呀?”游客新奇地指着桌子上摆放的各类点心。“这些饼干、糕点都是用陈醋做的。”该展台其中一位负责人李江介绍说。“哎呀!这还有陈醋冰淇淋呢!”游客惊呼,迫不及待品尝舌尖上的醋。除过产品多样,该展台还将陈醋酿造的完整流程进行展示,“我们不仅搬来了冰淇淋机,还把‘蒸、酵、熏、淋、陈’的制作流程展示出来,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山西老陈醋,这是我们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与使命。”李江拿起一块砖头形状的红心大曲向游客介绍,这款大曲要经过3个月至6个月的发酵,不仅是非遗技艺的展示,更是东湖老陈醋的品质保证。

碗团也不甘示弱,热腾腾的小碗拿出来,蒸熟的荞面贴在碗壁上,再淋上辣油,小刀一划,美食就在味蕾上绽放。“老板,还卖吗?”“不卖了,送完了,邀请大家免费品尝。”“沟门前‘柳林碗团’”展台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林碗团制作技艺传承人贾旭东十分热情,他说:“我们千里迢迢风尘仆仆过来,就是来赞美运城、宣传山西的,向大家展示山西人的豪气!”

“来一份栲栳栳吧。”“好嘞!”山西会馆文化总监李昆掀开锅盖,蒸汽涌出,香气扑鼻。“山西会馆这次过来就是过来助力永济的,旁边的‘刀削面’展台也是我们负责的,我们把刀削面、栲栳栳、莜面鱼鱼、莜面海蚌蚌的简易工作台也带来了,还有制作工具。”李昆感叹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不仅向大众展示我们山西大地的美食,同时也是省内面食制作交流的一个良机,有利于山西面食文化更好发展。

除过这些,当然还离不开本市的非遗。“山西会馆面食”展台与“永济扯面料”展台沟通交流,互相介绍彼此面食的制作技艺与流程。“面在山西,味在永济,魂在老冯家。”“永济扯面料”展台负责人赵亚丽热情地说,“欢迎大家来品尝永济特色!”

“晋南烤馍”与“晋南炒琪”两处展台负责人李海丽正忙着下单、打包,为了这次展示,他们特地将土锅带到现场,展示传统技艺。“截至18时45分,当天销量激增,线上2万多单,线下游客络绎不绝。”李海丽说。

小梳子、剪刀、牙签、擀面杖……就是这些不起眼的工具,制作出色彩缤纷、造型各异的闻喜花馍。“闻喜花馍”展台上,摆放着一件件“艺术品”,“这一件是老虎,这件是飞龙,这里是荷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喜花馍传承人贺铁芳介绍到,要做出一个像样的花馍,至少需要4天,每一个造型各异的花馍,基本都要经历100多道小工序,全靠手工揉捏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