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有可为”向“大有作为”

——我市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打造优秀人才成长摇篮记

2024年06月28日

山西新产业技师学院的学生在实操教室上实践课。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华为IT学院的学生参加全国比赛。

5月23日至25日,运城市第十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河津市举行。

文/本报记者 李宏伟 图/本报记者 金玉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市委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逐步巩固,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地位持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质量不断提升,初步构建起了具有运城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技术支持,书写了职业教育从“大有可为”走向“大有作为”的新篇章。

加强布局调整——

人才培养初成体系

截至目前,我市有职业院校40所,其中本科1所,高职高专4所,中职35所。在校生总数87022人,其中职业本科11839人、高职高专30126人、中职45057人。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实践中,全市教育系统牢牢抓住国家大改革、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固根基、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推动我市经济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发展产教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建立与我市“合汽生材”产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迈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坚持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不断优化类型定位。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运城市推进产教融合2020年—2021年行动计划》《运城市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1331工程”行动方案》《运城市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实施方案》《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方案》《运城市进一步创新职业院校编制和人事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运城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运城市关于做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市教育部门制定了《运城市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我市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思路和具体工作举措,为全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全面统筹、提供科学依据。

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力度,为职业教育发展强化保障措施。近年来,全市共计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资金12亿元,极大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我市除了资金支持外,还通过政策扶持,帮助职业教育发展。支持10所中高职院校开展“1331工程”建设,促进高等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全面免除了中职学校学生的学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了每年2000元生活补助。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为职业教育发展打基础。近年来,我市加大职业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和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力度,扩大公办职业院校用人自主权,加强教师专业化培养培训,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双师型教师占比。近三年来全市职业院校新招聘教师740人,培育双师型教师804人,双师型教师占比提高,开展各类教师培训达8187人次,较好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建设。

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的引领和推动,我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基础逐步稳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形式不断丰富多样且具有针对性,我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逐步形成。

突出特色发展——

打造名牌品牌专业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第五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称号,成为运城首家、山西第二家获此殊荣的院校。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早期教育专业保教技能竞赛一等奖。该校早期教育系学生以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娴熟的各项婴幼儿照护服务技能赢得了专家的认可。

……

这是今年以来我市高等职业院校荣获的一些荣誉,这些荣誉的背后展现出近年来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蓬勃之力。

目前,我市中职学校开设加工制造、信息技术、财经商贸、旅游服务、文化艺术等16大类63个专业,初步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近年来,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产业发展目标,全市打造了20余个校企合作密切、产业特色鲜明、培养质量高、服务能力强的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其中,口腔修复工艺、少儿推拿、护理、学前教育、平面媒体印制、特色烹饪等专业为省级特色品牌专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地级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从2020年起,市政府三年投入5000万元实施职业院校“1331工程”,重点支持10所大中专院校建设一批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实训室和重点教学创新团队。高职院校形成了智能制造、煤炭开采、文化旅游、学前教育、护理、口腔医学、畜牧兽医等一批在全省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专业。

目前,各重点学科(专业)建设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水利工程专业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优质专业”;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代表山西省通过了教育部“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二级认证。

品牌建设的同时,我市职业学校参加各级各类大赛,不断荣获佳绩。去年,我市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奖项6个、获山西省第十七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513个,成绩排名全省第二;承办全国和山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10个,被省教育厅授牌建设特色产业学院1所,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综合排名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深化产教融合——

形成多元办学模式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传统艺术魅力,看着有着高超技术水平的手工师傅一刀一刀精心做出的精美作品,我真正感受到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真谛。”这是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与艺术设计系学生张鑫在绛州澄泥砚生产基地进行实训学习后的感悟。

近年来,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在办学定位上,一方面保持师范特色,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非师教育,服务地方。在河东文化及非遗传承方面不断深挖,积极对外合作,不断取得突破。该校美术系发挥专业特色,依托大师工作室、陶艺工作室、漆艺工作室、手工工作室、草木染工作室等,在河东文创、河东非遗、工艺美术方面成绩斐然。今年该校获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传承创新基地院校”,依托的就是该校优秀校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劳动模范、轻工大国工匠蔺涛。

下一步,该校将加强职教内涵建设,推进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工艺美术大师的传统技艺资源,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为大师进校园创造有利条件、提供有效平台。同时,该校重点加强与工艺美术大师在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不断提升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推动地方工艺美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学校、企业、工艺美术大师”三方协同育人机制,开展产教融合发展,探索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创新路径,全力助推河东文化产业振兴。

“这是山城垣曲的‘六宝’,是垣曲土生土长的特产,欢迎全国朋友们来到垣曲……”近日,垣曲县高级职业中学电子商务专业开展“师生入企”实践活动,学生们化身电商主播,在实践中学习锻炼自己。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鼓励学生就业创业,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张大伟名师工作室”团队人员张大伟、鲁亚娟和王芳等60余名师生赴垣曲县乡村e镇公共服务中心、山西大晋哥农科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师生入企”实践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该校积极开展产教融合、入企实训,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让学生们收获了知识,增长了见识,对于未来行业发展有了更深的体会,引发了学生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以便将实践所学所得与课堂中的知识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找到今后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初步建立了企业、学校和社会多方联动的办学模式。

目前我市由8所职业院校牵头,联合行业企业,成立了运城市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卫生保健、汽车、现代信息科技、制版印刷等8个职教集团。在实践中,我市充分发挥八大职教集团在推进产教融合中的主力军作用,围绕现代农业、新兴产业、文化旅游、健康服务、加工制造等重点产业,与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寰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50余家企业开展合作,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并逐步向外延伸。部分职业院校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在就业和实习、订单培养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推进校企合作——

构建互动发展格局

“我在永济市职业中专学习三年,学会了修车,多次参加职业技能大赛,锻炼了自己,也收获了实践知识,目前在比亚迪4S店做售后工作。”提起自己的职业学习经历,目前已经入职一家车企两年的“95后”小伙王健告诉记者。

近年来,永济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永济市职业中专学校立足学生发展、加快推进校企合作,与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等9家公司建立了良好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服务永济经济发展。

永济市职业中专学校校长戈立强表示,在实践中,学校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培养更多符合企业用工需求的专业人才,并结合永济市实际,细化校企合作方案,创新设计校企合作的路径,明确校企双方的任务目标和职责分工,进而推进校企紧密合作,实现产教无缝对接。

产教融合,助力发展。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校企合作,初步构建了“产业引导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引领产业”的互动发展格局。

全市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以专业发展为纽带,确立了“办好一个专业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思路,对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与行业、企业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指导等合作,逐步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以共建共享实训基地为桥梁,实施“院校共建、行业参与”的合作模式,建设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实训基地、生产实训基地等20余个,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实战和动手能力;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采取引企入校,建立校办工厂,设立前店后校形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形成了校企“双主体”育人新模式。

开展高质量培训——

彰显服务社会能力

“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各种要求,服务讲究细节,只有将细节做好了,才能很好地服务客户。”这是近日芮城县开展医疗护理员培训时的场景。

为培育、发展、壮大芮城县“壹号管家”劳务品牌,使其真正成为促就业、惠民生的“金名片”,该县在职业培训学校开展第一期医疗护理员培训。此次培训时长为12天,43人参加培训。近年来,芮城县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积极开展特色技能课程培训,并将芮城“壹号管家”劳务品牌做专做精做实做好,提高广大群众的专业技能,以品牌建设引领技能强化。在实践中,该县坚持市场化运作、规范化培育,不断拓展劳务协作的广度和深度,以高质量的职业培训为各类劳动者实现就业蹚出更多“新路子”。

一技在手,幸福以求。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高质量培训,依托职业院校实力服务社会能力,将职业继续教育和培训网络覆盖到市、县、乡、村(社区),职业院校面向各类群体开展职业培训,按照“人人持证、技能社会”总体要求和“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工作思路,主动服务行业企业,积极配合人社部门,承担中式烹饪、计算机操作、电工、家政服务、农艺工、蔬菜种植等20多个工种的培训任务,助力乡村振兴,努力培养一大批合格技能人才,为群众幸福加油助力。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市职业教育还是要瞄准一个目标,就是办人民群众满意、社会各界认可、行业企业欢迎、家庭致富需要、学生终身受益、党委政府放心的现代职业教育。

为此,我市将实施职业教育四大工程,一是实施职业院校办学基础能力提升工程。以加大投入力度为保障,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条件;以教学手段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建设智慧校园;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推进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二是实施职业教育服务运城产业发展能力提升工程。做到专业设置与市、县主导产业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集群需求对接,技术服务与企业科研攻关对接,顶岗实习与企业生产任务对接;做好八大职教集团与运城重点企业的协作与服务,对接“415”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和“合汽生材”新兴产业地标,深化产教融合;以弘扬工匠精神为切入点,加快“河东工匠”后备人才培养。三是实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工程。推行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互兼互聘、双向流动的双导师制度,完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制度。四是实施职业院校常规管理精细化工程。以规范管理行动为抓手,提升职业院校治理水平,全面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水平。

“职业教育是教育,更是民生。推进我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必须聚焦市委、市政府打造‘三个强市’、构建‘三个高地’发展战略,要围绕全市产业布局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保障区域内市场、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而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持续推进我市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运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职教力量。”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范安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