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集束” “治”在必得

—水生态修复治理的“伍姓湖样本”

2024年07月03日

本报记者 杨红义 柴瑜竟

一副长喙似弯刀,褐色身板赛天骄……5月18日,被誉为“鸟类大熊猫”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在永济市伍姓湖湿地公园被摄影爱好者拍到,这是我省境内首次发现彩鹮的踪迹。此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朱鹮也曾在这里被发现。这些稀有鸟类频频“亮相”伍姓湖,不断刷新着山西鸟类物种记录,也是这个全省最大淡水湖生态治理成效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永济市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于2017年启动伍姓湖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程,先后投资3.5亿元,以水质改善为总抓手,重点推进以退耕还湿、退渔还湿、拆违治乱、生态修复等为重点的十大“集束”项目,实现伍姓湖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中西医”相结合

仲夏时节,漫步伍姓湖湿地公园,仿佛整个人都沉浸在天然氧吧中,满满的负氧离子气息扑面而来、沁人心脾。岸两侧,湖水碧波荡漾、百草丰茂、野鸭凫水。空中的苍鹭、白鹭时而盘旋飞翔,时而低飞觅食,好一幅天人合一的大美图画!

站在伍姓湖上游东边入口,黄菖蒲、香蒲、芦苇等植物错落有致、随风摇曳。这是涑水河每日必经之地——植物滤床,通过植物根系吸收水中COD、BOD等主要污染物,使水质得到初步净化后,流入占地4亩的圆形回流池。这一过程,经历18个单元的潜流湿地和3个单元的表流湿地,使得地表水达到Ⅳ类标准。

为保证涑水河入黄河水质达标,永济市2019年实施了投资5400万元、面积171亩、日处理8万吨的人工湿地一期工程。2022年又在其对面投资7600余万元建成日处理3万吨的二期工程,利用一期湿地建设的翻版,建设了26个单元潜流和3个表流湿地,将涑水河上游来水引入原永济市城东污水处理厂内的沉沙池,经沉沙池去除泥沙后,通过提升泵站输送至一级表流湿地,沉淀水体中悬浮物和少量有机污染物,再重力自流进入潜流湿地,去除部分有机污染物和少量悬浮物,通过护监河将水体输送至二级表流湿地,使得地表水达到Ⅲ类标准。

“利用潜表流湿地加快水质自净,堪比中医疗法。”永济市林业局副局长李瑞雪说,“立足‘中西医结合’,我们还引进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开展微纳米曝气国产化实验研究,实施底泥原位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沙,在这个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中,水是最灵动、最活跃的元素,是生态系统得以维系的基础。由于自然历史和人为原因,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省最大的淡水湖和重要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伍姓湖水量减少、水质恶化不断加重。监测数据显示,涑水河每日约有3万余吨污水从伍姓湖旁流过,其地下水潜流渗透特别是洪期大量污水的直接溢流,对伍姓湖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湖水水质为劣Ⅴ类标准,特别是湖底淤泥长期吸收工农业垃圾沉淀物已变质恶化,生态治理势在必行。

目前,中铁环境联合环保部华南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单位以伍姓湖为依托,建立试验基地和水质化验中心,共同开展微纳米曝气国产化实验研究,积累试验数据,探索底泥原位修复技术,开展相关设备研发,形成集治理、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工作格局,为湖泊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新方式。

“微纳米曝气作为一种新型的曝气方式,其气泡粒径较小,上升速度慢,可以在水中停留20多天,持续给水体供氧,其破裂后产生大量羟基自由基,并辅以微生物菌剂,可加速分解底泥污染物。”中铁环境西安研究院院长徐晓妮说,“我们还将进行人工造岛,加速湖面水微循环,再放入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和软体动物以净化水质。”

“内外科”相结合

在伍姓湖北部水域,芦苇依依、水鸟翩翩,湛蓝的湖水与环湖大道两旁满树金黄的金叶榆相互辉映,煞是好看!

在这里,一座酷似巨大帆船的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岸坡与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的A区项目云芦驿。

“该项目于2022年11月底竣工,对沿湖的芦苇区域进行了整体规划,建设5.69公里的生态护岸。在保护原生态芦苇基础上,又设计搭建1个T型亲水平台、1条亲水步道、1条亲水浮桥和4个生态浮岛,通过连通湖滨带水面,既能提高护岸净化和美化能力,又打造出别样风情的‘渔舟唱晚’。”永济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峰说。

投资4700余万元的岸坡与湿地生态修复项目,主要包括A区云芦驿生态护岸工程、B区山水间湿地修复工程和C区牧歌坊湿地科普展馆工程三部分。站在A区云芦驿观景台向南眺望,遥相呼应的B区山水间、C区牧歌坊美不胜收。漫步C区牧歌坊,曾经的百亩罗非鱼塘已成为各色锦鲤聚集的大观园,鱼儿时而向上扑食、时而向下冲击,水面上成群野鸭你追我赶,好不惬意!

内科“补气养血”,外科“强筋壮骨”——立足伍姓湖生态保护与治理,永济市实施退渔还湿、鱼塘联通等工程,将原有的鱼塘进行改造升级,在鱼塘塘埂上铺设栈道进行联通,并用木栈道相连。“人工水产养殖,其饲料对水质有一定的污染,对伍姓湖这一湿地自然保护区造成影响,已经全面取缔。现在的生态水产养殖,既能改善水质、又具备观赏价值。”王峰说。

近年来,永济市重点实施“退渔还湿”“退耕还湿”,取缔了伍姓湖内的人工养殖企业,对湖边退耕还湿3000亩;拆除湿地内破旧违建20余处3000余平方米,移除废弃电杆300余根,清除各种垃圾4000余立方米;高标准完成湿地大门、650米引道、16.2公里生物多样性巡护路和护坡、管涵及东西两座桥梁等工程建设任务;攻克土地盐碱难关,栽植乔木26种1.1万余株,灌木17种5000余株,花草地被33种38万平方米。同时,修建围栏2万米,对湿地实行封闭式管理,逐渐恢复原本生态。

“伍姓湖生态保护修复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加强河湖内里治理修复的同时,对河湖周边也进行大力整治,目前已经启动了总投资1.5亿元的黄河流域涑水河下游伍姓湖保护修复工程、总投资1.4亿元的永济市伍姓湖水质提升及生态修复建设项目。”王峰告诉记者。

文旅相结合

1:1真实还原生态场景、AR湿地标本互动、趣味答题互动……走进伍姓湖湿地科普展览馆,一个个沉浸式体验项目就是伍姓湖湿地公园的一部百科全书,序厅、伍姓之源・秀丽河山、笃行苍生・生态湿地、谱写未来・碧翠篇章等4个主题展区环环相扣,将一幅人水林鸟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徐徐铺展。

该馆占地2000平方米,集科普性、知识性、互动性、趣味性于一体,是全省面积最大、设施最好的湿地科普馆,其前身是一养殖场的鱼苗孵化车间。“科普馆采用钢结构建设,其大门的造型就像湖水粼粼的波纹,搭配木色点缀,寓意生命与水联系在一起,通过原生态的设计,呼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开馆以来,已经接待游客8万人次。”李瑞雪介绍说。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永济市在做好“沿黄”绿色文章基础上,深挖伍姓湖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统筹推进文旅一体发展,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扩大永济文旅品牌效应。

昔日的伍姓湖,干涸少水、污染严重、湿地萎缩、生态环境恶化;如今的伍姓湖,水波潋滟、风光旖旎,重现往日生机……自今年年初,一趟由运城开往永济的“水上列车”火爆出圈后,伍姓湖湿地公园游客也是络绎不绝,历代文人墨客歌颂伍姓湖的诗文刻碑镶嵌其间,成为游客必去的“网红打卡地”。

背靠中条山,面眺伍姓湖,坐拥山水之间的“山水间”,游人漫步湖边栈道,徜徉芦中步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令人叹为观止。有道是,“一城山水半城湖”,“芦花吹雪”惹人怜!

“我们根据自然生态条件,精心增设了人文元素。比如半圆形的玻璃景观造型‘逐影’,随着时间的变化,空间光影也随之变化,犹如一个穿越的空间,营造出追光逐影的体验;在‘逐影’的后面有一道玻璃幕墙,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将水面、芦苇、云朵、天空投影到镜面玻璃上,随着光线的变化,犹如一副会动的山水画,置造出一种消隐、虚幻的空间感;玻璃幕墙的右侧选择原生态的麻绳进行垂挂,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给人一种若隐若现的感觉,体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境。”李瑞雪说,“随着伍姓湖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游客数量增多,前不久这里还举办了‘再见月老’相亲大会,吸引不少单身男女前来寻觅合适的有缘人,现场热闹非凡!”

伍姓湖湿地公园的特色和亮点匠心独运,服务管理和游客体验感上更是下足功夫:在科普馆配备讲解员,向游客多维度科普宣讲湿地生态保护的重大意义;“细致到家”的“导览图”“游客须知”,方便游客科学规划游览线路和时间;配备观光电动车、自行车、观景小火车等交通工具,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乘坐“菜单”;救生衣、救生圈等溺水紧急救护用品,安排救生员全天候巡逻检查,确保生命安全万无一失。

“项目‘集束’,‘治’在必得。”永济市委书记何伟说,“让伍姓湖成为‘三晋碧水源、鸟类栖息地、伍姓文化休闲旅游胜地’,最终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我们正拼尽全力,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