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党旗书华章 后稷大地绘“兴”图

——稷山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侧记

2024年07月03日

稷峰镇村民在晾晒板枣。(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邢智轩 曹欣怡

仲夏时节,行走在后稷故里,山川大地处处展新颜:金色麦浪随风波动,产业发展遍地开花,乡村生机勃勃、人民安居乐业……目光所及,尽是一幅幅和谐美好、宜居宜业、蓬勃发展的画卷。近年来,稷山县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优势,聚焦阵地提标、干部提能、产业提级,以“红色引擎”驱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阵地提标,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带领农村群众谋发展、奔富裕、开新局的堡垒和阵地。乡村要振兴,关键是要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

民生项目推进、产业发展提速、基础设施提升……在稷峰镇吉家庄村,处处彰显着朝气和活力。

今年,吉家庄村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4月份,稷山县选派国家税务总局稷山县税务局的姚欣到吉家庄村担任第一书记。

上任后,姚欣通过与其他村干部交流沟通、入户走访,逐步了解村子的发展现状,初步确定了当前工作的重点。

“一是要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村内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二是要做好‘三务’公开,定期对项目进展及所用资金进行公示;三是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村内现有产业的发展基础上,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探索推动乡村发展的特色产业。”姚欣思路清晰。

漫步在吉家庄村,施工人员正在更换污水管道;主要巷道的墙体也在进行立面改造……

“这些年,村子里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下一步,我们计划结合村口的废弃火车道打造一个以火车为主题的公园,并在附近的稷山国家板枣公园修建一个停车场,到时候这些项目都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吉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裴俊峰说。

近年来,稷山县坚持培优补短,以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打造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为抓手,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成功打造13个党建示范村,高质量完成2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2024年,稷山县通过摸底排查、分析研判,精准确定了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择优选派第一书记到各村开展整顿工作,通过深挖问题根源,坚持“一村一策”,健全自查评估、集中验收、督查督导等制度,努力实现从“软弱涣散”到“综合先进”的跨越式发展。

如果说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桥头堡”,那么村党群服务中心就是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的“主阵地”。

“每年农历2月19我们都会举办古节,一到正月,村民们就开始自发排练。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我们的排练和表演场地是刚改造完成的党群服务中心。活动整整热闹了6天,篮球比赛、戏曲晚会……天天有节目,场场都精彩。”西社镇清水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少俊说。

清水庄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项目于2022年动工,2023年7月主体完工。改造后的党群服务中心场所宽阔,健身器材、环保路灯等设备一应俱全,已经成为村内开展党组织活动的重要阵地以及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稷山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稷山县统筹各类资金1800余万元,对规划不合理、设施较陈旧的82个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改、扩建,并成立9个工作督导组,对全县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日常运转和管理维护情况进行常态化督查,确保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运行有质有效。今年,稷山将继续拨付260余万元,对个别“危旧狭小”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资金扶持,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红色地标”。

不仅如此,稷山还将阵地建设延伸到“指尖”,以乡村数字化平台为载体,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

在翟店镇翟东村党群服务中心,LED大屏上的“数字乡村”平台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村民们有任何意见建议,都可以登录‘i沃乡村’小程序进行反馈,‘数字乡村’平台可以同步接收信息,我们会及时处理。”翟东村到村工作大学生杨澜介绍道。

目前,稷山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在全县精心打造8个数字乡村试点村,及时掌握村情民意,精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探索“一屏观民情,一网管全村”的乡村治理新路径,受到试点村村民的一众好评。

干部提能,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稷山县高度重视人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重要推动作用,切实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打出“育、管、用、储”组合拳,着力锻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基层干部队伍。

“这次培训的课程将集体经济发展、信访、应急管理等专业课程纳入其中,为我们基层干部开展好工作打开了新思路。”前段时间,稷山县委组织部在县委党校组织了一次专题培训,为来自基层的党员干部“充电赋能”。

稷山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进入新时代,基层干部面临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双重要求的挑战,只有常学常新、细照笃行,才能够写好理论与实践协同推进基层工作这篇大文章。该县通过构建“乡镇干部常态训+村党组织书记示范训+到村工作大学生集中训+村‘两委’干部全员训”教育培训体系,先后在县级层面累计举办专题培训6期,在乡镇层面累计开展培训45期,培训范围覆盖全县3500余名党员干部,使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干部考核既是一项常规工作,更是一门管理科学。对干部实行定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考评,是管理学理论与实践的科学结合与运用,是干部高层次管理工作的创新和探索。稷山县坚持严管厚爱,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村(社区)“两委”主干“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办法》《稷山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管理办法》《稷山县到村(社区)任职大学生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奖惩分明,致力于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实干担当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

为了进一步优化村党组织书记考核机制,稷山县通过采取初次评定与年度动态调整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做好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基础星级根据年度考核结果、任职年限和业绩情况等进行评定,随后会依据考核结果及受处分情况等,对星级实行动态调整。”稷山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稷山县推行的星级化管理有明确的考核方案、考核指标及考核细则,评分按照“量化考核60%、组织评价20%、群众评议20%”的方式,对参与考核者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结果及时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对星级评定低、表现较差的村党组织书记,将责令其限期整改提升。

目前,稷山县完成123名村党组织书记星级评定工作,并积极兑现政策待遇,充分调动了全县各村党组织书记担当作为积极性,在全县范围内营造“比追赶超”的氛围;与此同时,认真开展届中分析,对全县村“两委”干部进行“红色体检”,始终保持村“两委”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此外,稷山县认真谋划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相关工作,根据本县实际,制订了《稷山县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对致富能人、退伍军人、优秀返乡大学生、回乡创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全覆盖摸排,择优选拔群众基础好、热爱“三农”工作的人才纳入后备力量库,为村党组织带头人培育坚强后备力量。

产业提级,激活乡村发展动能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推动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稷山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支撑,以“三资”管理为基础,以考核激励为动力,不断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清河镇荆庄村党支部以“党支部领办产业合作社”的发展思路,发展油桃产业。目前,全村已建成68栋350亩大棚油桃,大田油桃发展到1000亩,产业为村民年增收350多万元,合作社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增收39万元,达到了“群众得实惠、支部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的预期目标。

化峪镇上胡村党支部发挥凌云型煤工业水蒸气资源优势,采取“集体+企业+农户”的模式,争取扶持资金和群众入股,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3500平方米,购置安装两条全自动托盘生产线及配套的电力、排水等公辅设施,建设托盘厂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年产1.2亿个托盘,营业收入可达1000万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5万元。

翟店镇小宁村党支部创办合作社流转土地1100亩,连片种植粮食作物,规划建设高标准晾晒场、粮食库、石磨面粉厂,形成种、晾、储、加工产业链。

清河镇党委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资源相容原则,积极探索荆庄村、秦家庄村、段壁村成立金刚石刀具加工产业联合党委,为各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以上,并形成了产业辐射带动效应,使周边50余户村民一同增收致富。

……

这些先进镇、村的“致富经”,折射出稷山县以党建引领强产业宏伟蓝图的发展路径。

与此同时,稷山县深入推进“三资”管理工作,扎实开展村集体经济“清化收”,出台了《稷山县农村“三资”管理制度》《稷山县农村村组财务管理制度》《稷山县农村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制度(试行)》《稷山县村级组织新增资源收入资金管理办法》《稷山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防控新增村级债务暂行办法》等6项管理机制,累计清理规范合同5324份、化解债务3435.81万元、新增资产资源收费254.98万元,并全面提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广应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测平台,建立平台数据运行共享机制,不断织密“三资”监督网,守好村集体的“钱袋子”。

此外,稷山县以考核激活干部内驱力,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及衡量村“两委”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村“两委”干部“基本报酬+绩效奖励+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薪酬制度,激励引导基层干部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主动探索发展路径。

党建铸魂赋能,激扬振兴之志。稷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建帮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推进会有关部署要求,不断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强化农村人才支撑,以更大的组织担当服务保障稷山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