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防晒有门道

2024年07月12日

本报记者 魏 濛

防晒措施不可缺

这周一,市民小张因为面颈部、手臂出现大面积的红斑、脱屑现象,并伴有难以忍受的痒和痛,便早早到医院就诊。经医生检查后给出了晒伤的诊断结果。“周末,带着孩子去水上乐园游玩,因为不是大太阳天,我没有进行有效的防晒,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小张说。

“夏季不论天气如何,长期照射过量的紫外线,都可能会造成皮肤晒黑、晒伤。”范瑞娟说,盛夏时节,紫外线强烈,水边的紫外线更强,十几分钟就可能引发皮肤不适,半小时左右就可能出现红斑等症状。

从她目前接诊情况来看,防晒过度的情况虽有但比较少见,更多是因为防晒不足,或是防晒措施不当出现晒伤。范瑞娟介绍,紫外线分三个波段,其中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可穿透大气层,分别达到人体皮肤的真皮层和表皮基底层,平日所说的防晒,防的就是UVA和UVB。

范瑞娟说,长时间紫外线照射可引发多种皮肤问题,比如日晒红斑、晒黑、皮肤光老化,严重的甚至致癌,发生光线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等。前几日,市民王女士因未做好防晒,脸上出现大面积黄褐斑,这让她大受打击,随即到医院就诊。

了解得知,王女士从事文员工作,居住的小区距离单位也就十分钟路程,上下班也就忽略了做防晒。“夏季就是阴天紫外线也强,没有防护措施的皮肤就容易受到刺激,也易诱发各类皮肤问题。”范瑞娟说,因此防晒是当季的护肤重点,不注重防晒则极易出现下列皮肤伤害病。

日晒伤。晒伤是最常见也是最为人所知的光线性皮肤病,夏天在河边、海边、水上乐园等短时间的日晒就会灼伤皮肤,导致红斑疼痛甚至水疱、脱屑。

色斑和老年斑。很多色斑的发生与日晒有关,如雀斑、黄褐斑、老年斑,都是慢性光损伤后皮肤细胞生长异常导致的。

光敏性皮肤病。日晒后皮肤发红发痒,出现类似“湿疹皮炎”的表现,很可能就是光敏性皮肤病。很多患者自己也会发现,夏天出门脸部、胳膊只要日晒皮疹就会加重的规律。严重的患者光敏感性特别明显,一年四季都需要严格的避光防晒,只要接触光线就发生剧烈的瘙痒和皮疹。

皮肤肿瘤。慢性光损伤会破坏皮肤细胞,受损的细胞增殖异常发生恶性改变就会出现皮肤癌。很多常见的皮肤肿瘤,如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恶性黑素瘤都和紫外线照射息息相关。

“盛夏时节,紫外线强烈,通过‘软防晒’和‘硬防晒’更能有效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范瑞娟介绍,“软防晒”的常见手段为防晒霜、防晒喷雾等防晒产品,“硬防晒”是通过物理遮挡,包括防晒衣、防晒帽、遮阳伞等防晒物品挡住大部分的紫外线。

“一旦不慎晒伤,要第一时间对晒伤处湿敷降温。”范瑞娟举例说,比如将冰块、冰矿泉水等用毛巾裹住后间断敷在晒伤部位,或者用生理盐水放在冰箱里面冷藏之后,倒出用纱布湿敷,可较大程度缓解皮肤的损伤。

防晒误区别踩雷

炎炎夏日,防晒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然而,在防晒的道路上存在着许多容易被忽视的误区,范瑞娟提醒大家别被这些误区误导了。

出太阳才防晒。是否需要防晒主要看紫外线指数,而不是看是否有太阳照射。事实上,紫外线是全年无休的,阴天的时候,阳光只是被乌云遮住了。云层对紫外线的阻隔有限,90%的紫外线都能穿透云层。体感“凉快”不能作为是否需要防晒的参照标准。

打伞能遮阳防晒。没有防晒涂层的普通伞防晒功能较弱,最好选用专用的遮阳伞。根据《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规定,只有UPF(紫外线防护系数值)大于30,并且UVA(长波紫外线)透过率小于5%时,才能称为防紫外线产品。防晒应该挑选UPF大于40,且UVA透过率小于5%的伞。织纱密度高、内侧有黑色或深色防晒涂层的伞,防晒效果更好。将伞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然后用手摸伞面内侧,温度越低的伞防晒性能越佳。

已晒黑不再防晒。防晒主要防的是紫外线。阳光中的紫外线,除了能把人晒黑,还会导致皮肤粗糙、弹性降低、皱纹增多、色素加深、形成红血丝和红斑等,加速皮肤衰老。皮肤被晒后,表层皮肤会自动开启自我保护模式,产生黑色素或是增厚。长时间暴晒后,黑色素会聚集形成色斑,严重时会引起皮肤肿瘤病变。

防晒霜系数越高越好。要根据自己的肤质和活动强度来选择合适的防晒霜。油性皮肤可以选择清爽型的防晒霜,干性皮肤可以选择滋润型的防晒霜。防晒霜的主要指标是SPF(防晒指数)和PA(长波紫外线防护等级),它们表示防晒霜能延长皮肤抵抗中波紫外线和长波紫外线的时间。

一般来说,SPF越高,PA越多,防晒效果越好,但也越容易油腻厚重。如果油性皮肤长期抹着厚重的防晒霜,很容易出现毛孔堵塞等问题。如果只是在室内或者阴天,可以选择SPF15至30、PA+或++的防晒霜。如果是在户外或阳光强烈的地方,可以选择SPF50+、PA+++或PA++++的防晒霜。

涂了防晒霜就不怕晒。即使是SPF值高的产品,如果只涂薄薄一层,其防护作用也是有限的。防晒最基本的原则是不让皮肤直接暴晒在艳阳下。紫外线较强的时段,尽量避免外出。如果外出,除在裸露皮肤上涂抹防晒霜,最好再戴上宽边遮阳帽,或是打把防紫外线的遮阳伞,同时戴太阳镜、穿防晒服,“多管齐下”,防晒效果更好。

防晒霜只擦一次。防晒霜的防护效果并不是持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汗水的冲刷,防晒效果会逐渐减弱。出门前15分钟至30分钟涂抹防晒霜,让它有时间在皮肤上形成保护膜。每2个小时补涂1次防晒霜,特别是在游泳、出汗或者擦拭后。涂抹量要足够,面部和颈部各需要1元硬币大小的量,身体其他部位则需要更多。

科学防晒很重要

在炎炎夏日,阳光中的紫外线强度显著增加,科学正确的防晒措施对于保护皮肤健康至关重要。

“夏季,适当的阳光对人体是有益的,但过度或长期的日光照射能加速皮肤衰老,严重时还会诱发和加重光感性皮肤病,更严重者还可以诱发皮肤肿瘤。”范瑞娟说,只要防晒得当,夏天依然可以在阳光下自由穿行。那么,具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范瑞娟为大家进行了梳理。

规避性防晒。通俗来说,规避性防晒就是避免在紫外线过强的情况下出行。一天当中,中午时分紫外线最强。海边沙滩、城市高层建筑的墙面或玻璃幕墙、汽车窗玻璃、地面硬化如沥青、水泥路都会反射紫外线,从而增加紫外线的强度。建议大家,室外活动要注意规避紫外线强的时段和地点,必须外出时尽量在树荫、山坡阴面从事户外活动。

遮挡性防晒。一般来说,颜色越深或加有防晒涂层的太阳伞防晒效果好。通常,衣服的密度越高、颜色越深,或加有防晒涂层,其防晒效果越好。其实,夏天很多人常穿的那种清凉、轻薄的衣服基本没什么防晒能力。建议选购UPF大于25、紫外线透过率小于5%标识的织物产品。

化妆品防晒。一般室外活动,使用衣帽、伞、太阳镜等遮盖性防晒,尽量避免体表直接暴露于阳光下,并根据所在地区、季节、当日阳光强度和室外活动时间长短选择适当的防晒类化妆品。防晒化妆品涂抹后产生防晒效果需一定时间,一般在出门前15分钟提前涂抹产品,每隔2小时—3小时重复涂抹。1元硬币大小的量足够一次涂抹全脸。全身曝光部位均需涂抹防晒产品,包括面部、脖子、露出的上下肢等,总之露得越多,需涂得越多。此外,紫外线也会导致毛发干枯粗糙,失去弹性和光泽,头发上可喷防晒产品。

特殊人群防晒。婴幼儿需要合成紫外线帮助皮肤转化维生素D,故应适当接触阳光,但需避开紫外线强的早上10点到下午4点的时段。即使涂抹了防晒产品也不宜在强烈的阳光下活动。老年人属于骨质疏松高发人群,需适宜的阳光照射以保证足够的钙、维生素D的吸收和利用。不过,合理的防晒措施可减缦皮肤衰老,并有效预防皮肤肿瘤的发生。因此长时间在阳光下活动,仍需采取一定的防晒措施,具体防晒化妆品的选择与一般成人无异。

孕妇怀孕期间,妈妈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很大的改变,发生黄褐斑或其他色素性疾病的风险升高,因此妊娠过程中更需要防晒。防晒产品使用方法同正常人,但防晒剂配方应更加简单,一定要购买正规渠道的防晒产品。

“想要获得防晒效果需要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能增强皮肤对于紫外线的抵抗。”范瑞娟表示,除此之外,饮食上多摄入一些“防晒食物”,也能增加皮肤的抵抗力,不仅抗氧化,还能避免阳光加速肌肤的衰老,比如番茄、鲜枣、绿叶菜、彩椒、绿茶、多脂海鱼、坚果等。

炎炎夏日,防晒也跟着“热”起来了。手持遮阳伞、身着防晒服、面戴“脸基尼”,再搭配一副墨镜……城市街头随处可见全副“捂”装、“硬核防晒”的行人,“硬核防晒”已经悄然成为夏日新时尚。

家住天鹅湾小区的孙瑶是这波“硬核防晒”潮流的忠实追随者。每天都要骑电动车上下班的她,每次出门前都会做足准备:“我在脸部、脖子、胳膊等处都涂上了防晒霜,戴上了防晒面罩和墨镜,并穿上了防晒衣,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孙瑶说,夏天紫外线强,必须做好防晒。

夏日的阳光十分强烈,人们的皮肤长时间暴露在户外阳光下,很有可能会晒伤,晒后修复一般需要较长时间。其次,随着人们防晒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皮肤损伤问题,出门防晒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防晒这件事大家都做对了吗?如何科学防晒呢?记者邀请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范瑞娟,为大家介绍科学有效的防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