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2日
本报记者 邢智轩
深刻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趋势,立足当前和长远,着力抓好科技创新这个“源头活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坚定扛起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担当,聚焦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着力推动全市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科技成果运用加快转化,科技创新效能不断提升,科技支撑作用更加凸显,用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不改革,不创新,企业没有前进的动力,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在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山西建龙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了6.83亿元,占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3.18%,重点以高强度、轻量化、耐腐蚀和特殊功能材料为方向,持续扩展功能性建材、工业线材、汽车用钢、管线钢、结构用钢、冷轧深冲用钢、高端彩涂板等独具特色的系列产品。
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阵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归根结底要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我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94家,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125.0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6.93%,享受所得税减免约1.93亿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带动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抓好高新技术企业量质齐升为重点,滚动实施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10家。同时,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研发能力强、成长性好的初创型企业,在项目申报、金融服务、政策激励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引导培育其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用“真金白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我市现已建成运城科技大市场、清控创新基地、中北大学运城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各类科创平台(载体)145家,初步形成了以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为引领、市级创新平台为主体,研发、孵化、中试、产业应用一体化推进的创新平台体系。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创新资源的集聚地,是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耦合、互动的“加速器”,“晋创谷·运城”创新驱动平台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我市成立了“晋创谷·运城”创建领导小组,联合发展改革委、工信等20个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并制订出台《“晋创谷·运城”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方案》《“晋创谷·运城”科技企业(团队)入驻遴选及优惠政策实施细则(试行)》,遴选出首批拟入驻企业(团队)6家。其中,信息技术领域4家、新材料领域两家。该平台运营成熟后,将会成为我市创新企业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助推器,为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
位于永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西蓝科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持续创新,该公司成功研发了“超薄、超高强”的锂电池隔膜。该产品厚度为4微米至5微米,拉伸强度是同类产品的1.8倍,既满足了锂电池对能量密度提升的要求,也保证了锂电池的安全性。山西蓝科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就是这样一张仅有5微米厚的锂电池隔膜,打破了国外“卡脖子”技术垄断,实现了产品进口替代。如今,通过技术改造创新,山西蓝科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锂电池隔膜项目已从最初的总投资8亿元增加到19.2亿元,产量从每年5亿平方米提高到12亿平方米,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4亿元。
我市相关部门与企业持续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紧盯制约全市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围绕重点领域“卡脖子”难题,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集中凝练一批具体技术研发项目,以“揭榜挂帅”或科技重大专项方式精准部署,形成一批填补产业链关键环节技术空白、走在全国前列的创新成果。
“关键核心技术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集群,以“揭榜挂帅”方式先后部署了8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累计投入市级资金1404万元,带动社会研发投入超9000万元。其中,“高铝量高早强无碱速凝剂关键技术与应用”“车用空调活塞铝合金棒坯关键制备技术”等科研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硬骨头”,科研成果只有转化落地,才能真正发挥价值。我市通过开展入企服务,先后推动“高强超轻锻造轮毂铝合金开发及其优质锭坯制备集成技术”“时速160公里鼓形动力集中动车组牵引变流器研制与应用”等64项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生“金”,合作金额达2714.4万元,带动产业价值超2.8亿元。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去年以来,我市先后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团队9个,发动企业提供科研助理岗位103个,聘请清华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所高校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到企业任“科技副总”,以人才集聚赋能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没有休止符。我市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科技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抓好“晋创谷·运城”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持续推进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稳步推进科技创新平台提质升级,多措并举做好创新人才团队“引育留用”,努力在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上取得突破,以科技创新赋能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