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9日
近日,在万荣县山西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保安室,残疾人工作者正用左手,记录来访者的信息。
近日,在河津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残疾人工作者在进行直播带货。
近日,在河津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的中国结编织操作间,10多位残疾人工作者正低头专注编织着中国结。
见习记者 王月文 文/图
他,虽失去了右手,却以有力的左手,细腻地记录着每一位来访者的信息;她,虽身坐轮椅,却凭借灵巧的双手,用红线编织出一个个寓意吉祥的中国结;他,虽腿脚不便,却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他们,就是我市各个岗位上熠熠生辉的残疾人工作者。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身残志坚”的深刻内涵,成为我市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今年,我市通过积极落实就业政策、精准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精心组织专场招聘会等一系列有力举措,为残疾人搭建了广阔的就业舞台,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朋友“迈进”幸福生活的“大门”,追逐自己的职场梦想,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政企合力
共筑双赢未来
在万荣县山西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康药业”)的保安室,一位中年男子正用他的左手,一笔一画地记录着来访者的信息。这名男子,就是55岁的董耀力,一名肢体三级残疾的工作者,也是我市稳定就业政策下受益的众多残疾人之一。
2019年,一场意外让董耀力失去了右手,他一度感到迷茫与无助。2020年,华康药业积极响应残疾人就业政策的号召,为他提供了保安这一工作岗位。“每天巡逻、登记访客信息等,这份工作对我来说很适合。”董耀力说,“我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贡献力量,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如今,他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收入,公司还为他缴纳了“五险一金”,为他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据了解,华康药业在残疾人就业方面的举措远不止于此。作为一家集生产、营销、研发于一体的现代化制药企业,该公司现有残疾人职工14名,涵盖肢体、听力语言及视力等多种残疾类型。为确保这些特殊员工能够“停得下、留得住”,该公司不断探索和完善残疾人关爱体系,从“一对一”师带徒制度到足额缴纳“五险一金”,从每月惠残补贴到常态化的关怀慰问,再到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健康指导,每一项举措都体现了企业对残疾员工的深切关怀与责任担当。
华康药业在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的过程中,也收获了来自政府的税收优惠、补贴补助等政策支持与激励。这种政企合作的模式,既促进了残疾人的就业,也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政府、企业共同推动残疾人就业的双赢局面。
华康药业的成功实践,是万荣县乃至我市深入贯彻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的一个生动例证。近年来,《山西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山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方案》等政策逐步落地见效,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同时,市残联还协同相关部门,落实税收优惠、补贴补助等激励措施,激发企业用工积极性,为残疾人创造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精准培训
铺就就业之路
走进河津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的中国结编织操作间,一串串红彤彤、形态各异的中国结错落有致地悬挂在墙面上。操作台上,光线柔和而温馨,各式各样的编织工具整齐排列。10多位残疾人工作者正低头专注地编织着中国结,黏板、打结、挂穗、组装……
韩秀秀,一位30岁左右的河津市市民,尽管肢体二级残疾,但她在这里却是一位“老手艺人”。她告诉记者:“自从参加了基地举办的2期中国结编织培训班,我已经十分熟悉绕线这一关键环节。现在,我每天最多能做100个中国结,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收入。这些钱不仅足够我自己的开销,还能为家里减轻不少负担。在这里,我和大家一起聊天说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我市残联通过引进辅助性就业机构,携手爱心企业让残疾人在基地参加中国结编织培训,并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技能掌握情况,将其分配到适合的岗位上。”该基地中国结编织培训班相关负责人史小梅说,截至目前,该基地中国结编织培训班已举办2期,共有20余名残疾人通过培训实现了就业,他们的月收入在400元至3000元不等。
据介绍,河津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于2023年9月成立,是首批省级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之一,主要为残疾人提供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该基地根据市场需求和残疾人的实际情况,联合相关企业,为残疾人量身定制了包括按摩、养殖、种植、中国结手工编织等在内的多种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截至目前,该基地共培训残疾人100余人次。
韩秀秀的故事,是河津市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精准培训成果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市实施精准培训的生动注脚。今年,我市制定了《关于下达2024年度市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的通知》,通过自办和政府采购两种方式,开展包括计算机广告设计、盲人保健按摩、美甲、中式烹调、手工编织、网络直播等在内的11期培训,拟培训残疾人210余人次。截至今年6月,市残联已举办两期培训班,培训学员50余人次,帮助更多残疾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学有所成、就业上岗。
挖掘岗位
搭建就业便民桥
3月7日,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内人声鼎沸,却秩序井然,一场以“就业帮扶·真情相助”为主题的2024年运城市残疾人就业援助月专场招聘会在此举行。招聘会现场,31家企业展位一字排开,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手工业等多个领域,提供了数百个适合残疾人的工作岗位。来自全市各地的350余名残疾人求职者穿梭于各展位之间,他们或低头仔细阅读岗位信息,或抬头与招聘人员热情交流。
在众多求职者中,来自永济市的朱晓峰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多年在外漂泊的他,如今渴望回到家乡发展,寻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主要想找些操作简单的工作,比如看看数据或者做些手工。”朱晓峰在一个招聘缝纫机操作员的展位前驻足良久,与招聘人员进行了深入交谈。当他得知该岗位对腿脚不便的求职者十分友好时,脸上不禁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个岗位挺适合我,一条腿就能操作,感觉离梦想又近了一步。”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并对政府提供的这次就业机会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除了现场招聘外,我市还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对该场招聘会进行了抖音直播,为无法来到现场的残疾人朋友提供了线上直播咨询服务,不仅扩大了招聘会的覆盖面,也让更多残疾人能够及时了解到招聘信息和就业政策。
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行动是我市今年残疾人工作中的重要一项。活动期间,我市对零就业残疾人家庭人员、一户多残家庭中的残疾人、家庭困难未就业的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进行了全面登记和造册管理,并通过多种渠道为他们提供就业帮扶服务。
据统计,在援助月活动期间,我市各县(市、区)共走访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家庭62户,登记失业的残疾人员62人;组织线上线下残疾人专场招聘会9场,为残疾人求职者提供了丰富的就业选择和机会;实名制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残疾人69人,通过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帮助残疾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47人,其中社会用人单位按比例吸纳就业36人,公益岗安置11人;帮助残疾人享受专项扶持政策15人,为他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
此外,我市还积极开展“走访拓岗促就业”活动,主动深入企业、工厂等用人单位,了解他们的用工需求和岗位设置情况,为残疾人求职者搭建就业桥梁。截至7月17日,市残联共走访用人单位99家,成功拓展743个适合残疾人的就业岗位,为残疾人就业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宣传力度;健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置残疾人就业常态化机制,鼓励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残疾人;对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开展“一人一策”就业服务,探索针对精神、智力残疾人的支持性就业服务;综合施策,充分发挥辅助性就业机构作用,着力实现“共同富裕路上,残疾人一个也不能掉队”目标,带领残疾人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