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引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李慧菊 曹渊苑

2024年09月18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六个必然要求”。《决定》指出,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前期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和中期全面推进、积厚成势,我国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我们要在已有改革基础上,立足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协调发展、加快绿色转型、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任务落实落细。

增强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决定》中提到,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就是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加快构建科学技术进步形成机制,促进技术革命性突破。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养科技型企业家,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要通过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科技金融体制、健全土地管理制度、完善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等方式,促进劳动等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要推进产业深度转型。通过推广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完善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推动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决定》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要通过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等措施,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要通过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优化农业补贴政策体系、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要通过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盘活闲置土地资源、优化土地管理等措施,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加快绿色转型。《决定》提出“七个聚焦”,其中包括“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表明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首先,要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持续擦亮“绿色底色”。要实施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规划许可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体系等。其次,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绿色效能”。要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等。再次,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畅通“绿色循环”。要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等。

提高开放水平。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必须“坚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按照《决定》要求,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特别是要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要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全面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打造形态多样的开放高地;要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朝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

促进共享发展。共享发展成果,既是改革开放的价值追求,也是改革开放的活力源泉。《决定》提出,要“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等,进一步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更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新发展理念具有纲领性、战略性、引领性,是发展方向和发展思路。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我们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为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平陆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