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
本报记者 魏 濛
“听说,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不动,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当身体在同一姿势下静止过久,血液流动变缓,可能导致血液在静脉中凝结,从而形成血栓。”
“我有个朋友,上个月体检查出有血栓,医生说是因为长期熬夜和不良的生活习惯,结果现在要吃药控制。”
相关数据显示,每年全球范围血栓的发生接近1000万例,由血栓导致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2024年10月13日,是第十一个“世界血栓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知,提高疾病预防能力,增强居民科学就医意识,引导居民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升血栓预防能力,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如果道路堵塞,交通会瘫痪;如果血管堵塞,结果可能是致命的。血栓,就像是游走在血管里的幽灵,它逗留在哪里,哪里就会出现堵塞;它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年龄,引发多种血栓性疾病,随时随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容易引发血栓?怎样发现血栓发出的预警?大众又该如何科学预防血栓?记者采访了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张伟杰,请专家为大家介绍关于血栓预防和治疗的相关知识,使公众关注血栓的危害性,正确认识、积极治疗和预防血栓,远离有着“沉默杀手”之称的血栓栓塞症。
不当行为容易引发血栓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血栓患病率逐年增加,且渐呈年轻化趋势。
日前,张伟杰主任接诊了一位37岁的上班族。由于工作需要,小陈经常熬夜加班,长时间久坐不动,导致手指麻木。虽然出现了这种情况,但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引起他的重视,仍然熬夜加班,即使是休息日也不早睡。有天晚上,小陈在家看电视时,突然感到头晕目眩,视物模糊,随后意识不清。家人发现后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将小陈紧急送往医院。在医院接受检查后,被诊断为脑梗。
“人体内部分布了无数根血管,它们主要起到的是运输营养以及血液、维持体内各个组织器官正常运作的作用。”张伟杰介绍,一般来说,血管是有一定弹性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会逐渐减弱,如果这时候人们存在各种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比如熬夜、吃油腻的食物、长时间不动等,就很容易导致体内的血脂含量偏高,进而使得多余的脂质不断地在血管内壁上滞留,最终形成血栓。
张伟杰说,血栓发生的位置不同,在人体内会形成不同的病理状态。当血栓发生在冠状动脉、下肢动脉、颈动脉,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缺血性脑中风等急症。当血栓出现在深静脉,脱落后会随血液流动进入肺动脉,引发凶险的肺栓塞。据临床统计,有20%的血栓栓塞在脑血管中,10%在内脏血管,肢体血栓则要占到70%到80%,而下肢栓塞是上肢的5倍。
张伟杰提醒,很多人认为只有上了年纪的人血管才会有问题,殊不知,由于人们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了颈动脉斑块的年轻化,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惕,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和戒掉那些易给血管“添堵”的习惯。
高热量饮食。生活当中,高脂、高糖的饮食结构,千万得改掉,因为这会大大增加我们身体的负担,易引发“三高”。同时,多余的糖分、油脂会在血管壁上缓慢地形成斑块,出现血管狭窄、血液循环不畅等症状,加快了动脉硬化和血液流通阻碍的形成。
长期熬夜。如果经常熬夜,人体内会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使得血管收缩,血液流速比正常时慢,会引发心脏类疾病。
缺乏运动。如果长期不运动,会减慢人们身体的新陈代谢,内脏活力减少,代谢率下降,血液循环不顺畅,血管中的废物无法排出,血管中的垃圾长期在我们血管壁上不断积累,血管弹性降低的同时还容易造成血管堵塞。要是长时间久坐不动,腿部肌肉收缩减少,下肢血液流动速度减慢,血液就有可能停滞。如果再加上饮水量不足,血液浓缩,则容易凝结成块状。如果本身又是高危人群,如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人群等,就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
吸烟。众所周知,吸烟有害身体健康。这是因为香烟中所含的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是导致人体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的第一要凶,甚至还有致癌的风险。有害物质会大量堆积在血管中造成血管堵塞。
肥胖。人体中的内脏脂肪,在进入消化系统以后,会对我们肝脏产生一定损伤,加速影响肝脏脂类代谢。也会导致新陈代谢紊乱,情况恶化的话还会加速血管产生堵塞问题。
大量饮酒。饮酒过量,酒精会对胃黏膜造成一定刺激;另外,酒精中的乙醇通过肝脏代谢。大量饮酒,会给肝脏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导致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增加心肌的耗氧,容易形成血栓。
血栓的“报警信号”
血栓通俗地说就是“血块”,人体血液中存在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以保证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动,但在特殊情况下,如血流变缓、凝血因子病变、血管损伤,导致凝血功能亢进或抗凝功能削弱时,则会打破这种平衡,此时,血栓便会悄然而至。
那么,哪些信号是血栓堵塞血管的“预警”?
“发生血栓时身体会报警,即使症状非常轻微也要重视。”张伟杰说,血栓形成初期,身体是没有感觉的,当形成90%时,便会发生血管栓塞。一旦血管堵塞有所表征,便是已经到了严重时期。所以要注意身体所传递的这些报警信号。
哈欠不断。80%的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发病前5天至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
血压异常。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时,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形成脑血栓的前兆。
高血压鼻出血。高血压者鼻出血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危险信号。数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症状,这种人可能在半年之内会发生脑血栓。
突发眩晕。在平时休息时,突然一阵眩晕,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降低,甚至发生昏厥现象。要注意,这是脑血栓最为常见的先兆。如果经常发生,则要尽早到医院就诊。
四肢麻木。当人体血液中有血栓,四肢会因为供血不足而出现麻木、疼痛。如果突然感到腿疼、有压迫感或者是下肢麻木等,一定要警惕。
间歇性跛行。如果血管堵塞加重,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走路一瘸一拐。走几百米,便会感觉腿酸,需要休息一会才可以缓解。血栓会引起供血不足,导致肌肉酸痛。如果忽视下肢动脉堵塞,病情进一步进展,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突然小腿肿胀。血栓在静脉中形成,血液无法回流到心脏,压力会导致液体扩散到腿部组织,最容易辨识的就是突然单侧腿肿了,常见于膝盖以下部位。如果感觉小腿肿胀但目测无法确定,可以用卷尺测量比对。
张伟杰说,任何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伴有抽搐发作;近期有头部外伤史,伴有昏迷、嗜睡;头痛的性质、部位、分布等发生了突然的变化;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头痛,在夜间痛醒这些突然发生的状况,要引起警惕。
怎样不被“栓”住
99%的血栓是没有任何症状和感觉的,甚至到心脑血管专科做常规检查,血脂、血压、心电图等一切指标正常,但却会在不知不觉中突然发生,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事实上,静脉血栓是完全可防、可控的。
张伟杰说,血栓发病前极为隐蔽,且大多是在安静的情况下发病,发病后又症状剧烈。因此,积极防范非常重要。
健康饮食。健康饮食原则是低脂、低盐、低糖和高维生素,吃得不要太油腻,多吃低脂、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和健康脂肪(如鱼油、植物油等),有助于维持血管健康。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至高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可帮助促进血液循环,降低患血栓的风险。同时,避免长时间坐卧不动,尽量每个小时活动几分钟,尤其是在长途旅行、长时间工作或久坐的情况下。
补充水分。喝水有利于稀释血液,正常人每天应摄入水量为2000毫升—2500毫升,保持适量的水分摄取可以帮助稀释血液,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利于血液流动,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控压降糖。血压升高时,低密度脂蛋白会加重对动脉壁的损伤,加速动脉硬化的进程;糖尿病可诱发全身血管的损害,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
尽早戒烟。一支烟会在不经意间摧毁全身各处血流所经之地,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膜,导致脂质、炎症细胞等在血管内堆积,从而形成附壁血栓。建议吸烟者尽早戒烟,不吸烟者远离二手烟。
合理用药。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如果您已经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或病史,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如服用抗凝药物或其他相关治疗,并定期随访检查。
定期检查。建议亲人中有血栓患者的高危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等易栓症初筛项目的检查。一旦出现栓塞迹象,立即就诊,时间越早越好。
张伟杰说,尽管血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但它是可防可治的。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为了远离血栓,大家要知血栓、防血栓,保持健康生活,别让生命被血栓“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