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 和美运城

——运城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综述

2024年10月24日

盐湖区柏口窑村:“文旅+城郊商业”融合发展

盐湖区常平村:乡村民宿促振兴

盐湖区:日间照料暖人心

稷山县姚村:农旅融合乘快车

芮城县斜口村:农旅融合前景广

万荣县临河村:污水处理优生态

临猗县耽子镇:多彩墙绘展和美

万荣县东毋庄村:巷道整洁花争艳

永济市蒲州镇:水美鱼肥捕捞忙

新绛县泽掌镇:金银花田采“金银”

新绛县:“运城蔬菜”产业兴

临猗县:“运城苹果”品质佳

永济市:葡萄“串”起致富路

平陆县马泉沟村:“柿”情画意秋色浓

盐湖区曲村:麦浪滚滚穗飘香

万荣县庙前新村:和美乡村展新颜

巍巍中条染金披红,百里盐湖碧波荡漾。十月的河东大地迎来一年中最美时刻。

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农舍俨然、草木葳蕤、游客如织,随手一拍都是一幅乡村的美景大片;芮城县万亩黄河滩涂,田畴沃野、阡陌如锦、稻菽飘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盐湖区南城街道柏口窑村,“文旅+城郊商业”融合,在这里吃喝玩乐住,畅享一站式游玩体验;夏县张家坪村广场上,山水乡愁,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俨然一处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在运城,“千万工程”经验正不断被解锁、被吸收、被丰富……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农村篇章”在河东大地徐徐铺展。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按照“规划为先、生态为基、产业为本、治理为要、城乡融合、典型引路”的工作路径,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工作,广大农村基本实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和和美美”。

规划为先

擘画和美乡村新画卷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运城作为全省的农业大市,做好此项工作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市将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机融合,提出了“一区牵引、五带协同、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全面整治”的工作思路。

“一区牵引”即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总牵引,包括乡村全面振兴在内的全市各项工作都围绕其展开,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赢得发展主动。

“五带协同”即协同推进“五条绿色走廊”建设,以生态建设为切入点,把人居环境整治、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等统筹起来、一体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涵盖了山川、丘陵、河流、湖泊、湿地、平原等重大生态系统,又覆盖了全市所有的乡村。

“百村示范、千村提升、全面整治”即坚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表及里,逐年推进、全域覆盖,在全市2142个行政村中选择150个左右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庄,打造精品示范村;选择1500个左右基础条件一般的村庄,全面提档升级;对剩余基础条件薄弱的村,重点解决“脏乱差”问题,让村庄整体干净整洁起来。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印发了《运城市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推动“财政拿一点、专债争一点、社会融一点、群众筹一点、乡梓捐一点”,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以“小财政”凝聚起城乡融合、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磅礴力量。同时,用好“四个一”工作机制,每年选择一个县召开现场会,“谁干得好看谁”“谁成效突出奖补谁”。

在“千万工程”实践中,我市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来打。2020年3月,市委、市政府召开“陌南会议”,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出系统安排,提出以“清拆改种建”五治并举为工作抓手,全面掀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新热潮。

——“清”即清理垃圾这个“老大难”问题。全面清理村内村外、家里家外、道路沿线等各类垃圾,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体系。全市行政村收运处体系达到全覆盖,自然村收运处体系覆盖率达96%。

——“拆”即拆违拆破拆旧,依法依规拆除残垣断壁、破旧危房、违章建筑,特别是对交通干线两侧的违章建筑进行全面整治,城乡面貌显著改观。

——“改”即因地制宜改水、改厕、改习惯。如今,全市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99.13%,农民朋友彻底告别了含氟水、苦咸水。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4%。

——“种”即种花、种草、种树,形成“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秀美风景入画来”的效果。

——“建”即全面建机制,实现从“一时美”到“持续美”。

2023年12月和今年5月,我市分别在夏县和万荣县召开全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全省现场推进会精神,提出“规划为先、生态为基、产业为本、治理为要、城乡融合、典型引路”24字路径和抓手,以“五条绿色走廊”为纽带,启动实施农村人居环境连片整治暨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建设,统筹乡村布局和村庄建设,因村制宜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全面压实四级书记必须抓好“一号工程”责任,形成市级统筹、县级主导、乡村落实、全域推进、比学赶超的工作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4%,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34.6%;建成生态园林村1038个、国家森林乡村54个;林木覆盖率达31.52%,位居全省第二。建成375公里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全市“四好农村路”总里程达1.46万公里,建制村客车通车率达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全市行政村4G网络实现全覆盖。

产业为本

开创富民兴农新局面

秋日时节,天高云淡,气爽风清。放眼河东大地,秫熟稻馨、果甜蔬鲜、鱼跃虾欢、蟹肥菊黄,一幢幢现代化温室大棚里绿茵如锦,一片片经济林硕果满枝,田间地头、岭头河畔,到处一派丰收的景象。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最关键的是扭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的关键之举,坚决扛牢稳粮保供政治责任,在稳基础、扩种养、深加工、优品质上狠下功夫,狠抓粮果菜畜渔药林七大产业,全面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县域富民产业,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以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为引领,抓好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推动粮食面积总产稳定增长。粮食种植总面积稳定在800万亩以上、总产量保持在28亿公斤以上,常年稳居全省第一。

2024年,全市夏粮面积、总产量、亩产量分别达420.3万亩、13.82亿公斤和328.8公斤,在全省占比均居首位。夏粮总产量同比增长0.6%,占全省夏粮总产量的55.7%,夏粮单位面积产量同比增长1.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双增”。

以建设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最大的叶菜生产基地和华北地区最大的鸡蛋供应基地为抓手,实现蔬菜总产248.9万吨、肉蛋奶产量61万吨。大力发展特色渔业,水产品总产量达2.64万吨。实施“四大工程”,促水果产业提质增效,水果出口76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稳定在30万吨。水果、蔬菜、肉蛋奶产量持续保持在全省领先地位。“运城苹果”“临猗苹果”“万荣苹果”入选中国区域品牌价值评价百强榜。

近日,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公布了最新的1039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名单,我市165家企业榜上有名,总量居全省各市第一,企业业务范围涵盖粮、果、菜、畜、渔、药、菌等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基本实现了农业全产业和产业全链条覆盖。

在做大主导产业的同时,我市进一步做强精深加工,聚焦“果品蔬菜、饮品酿品、主食糕点、药材药品、肉蛋制品”五大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行动,设立运城市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贷款担保基金,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精深加工成形成势。

2023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98家,排名全省第一,其中精深加工企业160家,加工销售收入完成578.07亿元。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8%,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完成578.07亿元、排名全省第二。

同时,我市把发展新业态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不断丰富“千万工程”内涵。以万荣苹果、稷山蛋鸡、临猗冬枣、新绛蔬菜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引领,积极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6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20万个,初步建成全链升级、要素聚集、联农带农、服务优化的现代农业产业“新高地”,有效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筑牢产业根基。

融合为要

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蝶变的和美乡村是什么样子?

一条条水泥村道平坦如砥,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走进永济市张营镇尊村,只见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绿树滴翠,家家户户门口瓜藤果蔓交错。不远处的田野间,一块块不同色彩的庄稼地交织在一起,与忙碌的农民勾勒出一幅温暖而忙碌的乡村画卷。

乡村是农民的生活家园。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我市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通盘谋划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格局。

实践中,通过深入实施“三晋强基”工程,全面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狠抓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把准把稳改革方向,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改革、宅基地制度试点改革、医疗资源和服务下沉改革和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乡村赋权扩能、资源下沉。健全队伍强引领,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下派1206名机关干部任“第一书记”,选派712名乡村干部跨村任职,招聘1500余名“三支一扶”人才到村工作。全市147个乡镇(街道)全部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更多“土专家”“田秀才”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

“您看,这是您近年来的养老保险缴费记录,每一项都清清楚楚。”近日,在盐湖区陶村镇张孝村就业社保服务点,经办员李宇指着屏幕上的数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村民张保山讲解养老保险缴费记录,赢得了张保山的连连称赞。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文娱有场所,出门见游园,“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30分钟公共服务圈”一应俱全……在“千万工程”实践中,我市坚持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五务四场”全覆盖,建成1530个农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217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全部投入使用;“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实现村村全覆盖;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156个,基本保证每个乡镇有1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制度,基本建成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和“30分钟公共服务圈”。

在“千万工程”实践中,我市还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纵深推进婚俗、殡葬等改革,实现“一约五会”全覆盖,推行“正负清单”“文明实践积分制”管理模式,评选“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树新风,创建全国文明村3个、省级文明村镇34个、市级文明村镇355个、县级文明村镇1554个,评选“星级文明户”73万户。广大农村“破旧俗、除陋习、树新风”氛围逐渐浓厚,农村社会风气不断好转。

与此同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着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创建2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11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善治水平不断提升。

在实践中,我市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调,以盐湖区解州镇、北相镇、东郭镇为示范,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半城郊型经济,打造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同时,以市县城镇周边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点;以景区周边农村为带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以特色农产品为卖点,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打造产村融合示范点;建设高效顺畅农村流通体系,让乡村农文旅融合新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饭碗”,推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持续快于城镇居民。2023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641元,年均增长9.5%;村集体经济村均收入达49.05万元。

起笔点墨,落笔成诗。运城,正在“千万工程”经验的引领下,奏响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