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日
万荣县乌停村乡邻中心
近年来,万荣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按照省、市部署要求,按照“55541”做法,整县域梯次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目前已建成245个,覆盖率达88.4%,2025年将实现全覆盖。通过和美乡村建设,全县农村传统与现代共融、自然与人文共生、乡愁与激情共鸣,一幅乡村振兴的崭新画卷正在后土大地铺陈。
“五治并举”美生态
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不搞大拆大建、不搞贪大求洋,扎实推进“清、拆、改、种、建”五治并举,全面深化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和“三线”整治,实现田园变游园、垃圾变资源、污水变肥水、通道变绿廊,着力打造黄河流域万荣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让乡村处处呈现田园风光、现代生活、乡韵味道。
“清”即清垃圾。建立“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治理长效机制,保持农村人居环境良好风貌。“拆”即拆违建、拆废弃宅基,实现乡村“颜值”焕然一新、资源盘活利用。“改”即改水、改厕、治污“三大革命”,同步实施“三线”改造。“种”即种绿植,同步建立“四定”净路、“四专”清扫、“145”管绿等绿化管护机制。“建”即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五治并举”,全县乡村实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和和美美,既提高了村庄“颜值”,又提升了村民气质,农家人变得更有时代感、潮流范。
“五务配套”优服务
坚持以增进人民福祉为根本出发点,着眼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通过强党务、抓村务、优服务、拓商务、提医务,全力推动党务、村务、服务、商务、医务“五务配套”,同步增加运动场、小广场、晾晒场、大会场综合功能,率先实现党群服务中心和乡村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日间照料中心和乡村学校全提升、农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全达标,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
通过“五务配套”,既让群众就近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也便于群众监督干部工作。
“五管齐下”强产业
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锚定实施“特”“优”战略,持续推进粮食、水果、香菇、中药材、畜禽养殖“五管齐下”,着力绘就“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村共荣”的发展图景,不断将“特”“优”产业的新质生产力转化为集体增收的原动力、群众共富的驱动力。
夯实粮食“压舱石”,年种植粮食62万亩以上、年产量20万吨以上,扛牢了粮食安全的政治担当。
做优水果“大产业”。目前,全县发展苹果、梨、桃、葡萄等现代果业43万亩,年产量达96.5万吨,年产值达30.1亿元,带动170个村8.5万余户群众增收致富。汉薛镇、高村镇、贾村乡、王显乡入选“中国苹果产业百强镇”。
延伸香菇“全链条”。形成5500座菇棚、3500万棒香菇的规模,年产值达3亿元,带动153个村7800余人增收致富。形成“菌种研发—菌棒制作—养菌出菇—香菇酱、香菇脆等精深加工—有机肥生产”的“果木香菇”全产业链。
做足中药材“好文章”。大力发展柴胡、黄芩、丹参等道地药材10万余亩,延伸培育中药材鲜切初加工、饮片生产、中成药制药、交易集散等企业集群,年加工产值达20亿元,带动130个村3.5万余人稳定增收。
铺就畜禽养殖“致富路”。形成390万头(只)肉牛、生猪、蛋鸡养殖规模,同步开发黄河大闸蟹、南美白对虾等黄河水产品,带动170个村4500人持续增收。
通过做足农业“土特产”文章,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村14个、50万元以上村31个,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长10%以上,逐步实现“乡村美、产业兴、农民富”。
“四方来财”聚合力
坚持把共建共享作为乡村振兴基本要义,立足财政小县实际,把政府、集体、群众、企业“四方来财”作为建设之基,着力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建立多元投入机制。近年来,全县累计投入25.5亿元,其中财政投入10.2亿元,集体投入1.5亿元,群众自发改水、改厕、改电、改气投入7.8亿元,企业投入6亿元,奏响了财政小县办好民生大事的大合唱,开启了盘活资源、运营乡村的新实践。建立竞争用财机制。每年举办一次全县范围内的和美乡村建设公开竞争立项答辩会,使项目资金由“分着吃”变成“抢着吃”。通过乡村公开竞演,形成比学赶超、共建共享和美乡村的浓厚氛围。
2020年,该县竞争性使用财政资金机制被推介为“第二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一张蓝图”抓全域
坚持把农村和城市作为有机整体通盘考虑,明确“四区四带”的整体布局,建立以县域发展总体规划为龙头,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美乡村建设规划、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的“1+3”规划体系,推动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初步形成城乡基础设施同规同网建设模式、以工带农延伸农业链条发展模式、休闲农业联动龙头景区融合模式、社会治理一张网格条块作战模式、人地钱技双向流动配置模式,努力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全域共美的万荣乡村振兴路径。坚持把学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面旗帜,作为各部门服务乡村建设发展的一个平台,作为检验干部能力作风的一把尺子,注重在乡村振兴一线培养、锻炼和识别干部,累计提拔重用乡村干部206名,持续汇聚起人往基层走、劲往基层使的正能量,着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贡献一域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