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民生答卷” 绘就“幸福底色”

——我市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纪实

2024年11月11日

运城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答好每一份“民生答卷”,通过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石,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近年来,我市围绕覆盖全民、人人享有的目标,推动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城乡统筹,将更多的群众纳入保障范围,不断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

全面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配合省里做好与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对接工作。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持续落实好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健全社保基金安全监管体系。

落实国家、省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合理调整机制,配合完成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制度,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深入推进“房证同交”改革,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优化商品房供应品质,保障在建项目建成交付。

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技能运城建设。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完善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乡镇就业服务站和在外务工人员服务站运行机制,完善劳务输出工作体系,提升就业组织化程度。打造零工市场升级版,推动灵活就业。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关系基层平台建设。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项目等安置就业。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

健全完善劳动者工资决定、合理增长、支付保障等工作机制,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落实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有关机制。落实城乡居民增收政策措施,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重要作用,构建覆盖全面、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慈善事业体系。

去年以来,我市创建了全省首家零工市场,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探索形成了“七位一体”社会共治模式,被国务院授予“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称号。全面推广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建成“嵌入式”养老机构52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1468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受到民政部表扬。盐湖区作为山西省唯一的全国婚俗改革试验区,获民政部肯定。“四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联动化解纠纷的典型做法被《人民日报》报道。

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卫生健康事业关乎民生福祉,关乎老百姓最切身的利益。多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始终把人民健康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健康运城建设。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创新医防融合、医防协同机制,提升疾控专业能力。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快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和“千县工程”,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完善薪酬制度,建立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市、县两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持续深化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巩固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成果,织密兜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创新医疗卫生监管手段,引导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健全支持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发展机制。加快推进中医药强市战略,深化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目前,全市9家县级医院纳入国家首批“千县工程”名单,13个县(市、区)全部以政府名义完成县级三级医院建设单位申报。13家县级医院全部达到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90%,推荐标准70%。运城市中心医院被确定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获批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4个、省级重点专科7个。全市所有公立医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数量达37个。所有行政村共配备大学生村医2586人,覆盖率达100%。

同时,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机构155个,创建率达98%,超出省定指标18个百分点;达到国家“推荐标准”机构64个,创建率达41%。村级卫生室建设标准加速升级,200所村卫生室按照星级达标工程、功能完善工程标准进行改造提升,全市2171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了集体产权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率和使用率均达100%。

通过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我市以“放权赋能”激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举措被国家卫健委充分肯定并在全国交流;盐湖区南城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夏县胡张乡中心卫生院等16家基层卫生机构获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2022年“优质服务基层行”通报表扬;2024年4月16日,运城市获批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之举。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拓展思路,创新举措,使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让广大适龄儿童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积极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推动运城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作出重要贡献。

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加快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合理布局城区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落实扩大免费教育范围政策。持续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支持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

支持市域内的高等院校深化人才培养、办学模式等改革,推动运城学院、运城职业技术大学建设市域人才高地,推动运城师专、运城幼专、运城护理职业学院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省级标准化社区学习中心建设,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引导、规范、支持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5%,公办园比例保持5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双减”政策有效落实,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降至3.9%,6所学校成为省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

目前,学前教育方面,我市10个县的乡镇中心园实现独立建制,全市一类A级幼儿园达到125所、B级124所,16所民办幼儿园通过普惠性民办园认定。义务教育方面,75所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19所城区小学生“放心午餐”食品安全保障工程全部完工。平陆、绛县特殊教育学校投入使用,全市特教学校实现县域全覆盖。高中教育方面,新高考改革深入推进,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教师队伍、办学能力、教育质量等各项指标稳步提升。